●藝文片羽 陳亞馨台藝大當新鮮人李沃源以瓷板水墨走春
●李沃源瓷板及水墨新春登場
以瓷土為素材,以金屬為色料,李沃源再造繪畫新境!「李沃源的瓷板及水墨畫展」新春期間在台北上古藝術館展出。一九五七年生於金門後浦東門的李沃源,畢業於政戰學校美術系,專攻水墨創作,拿下一次全國美展國畫金龍獎、二次國軍文藝金像獎、三次省美展和市美展優選獎、四次空軍美展首獎、五次文藝金鷹獎,並獲得中國文藝協會國畫文藝獎章,在海內外舉行的個展已超過十五次。少時即投入軍旅,從金門到台灣,李沃源的心中、筆下,從未失落故園情,作家姜捷為《2000李沃源畫集:彩墨‧彩瓷‧彩衣》作序時寫道「李沃源從小就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此生要甚麼、走甚麼路、追求甚麼理想的人,童年裡仍有似續未續的砲聲、槍聲,柳營與碉堡是古厝之外唯一的建築,木麻黃、高粱與花生卻蘊藏了紅土滋養的豐沃鄉情;他似乎命定了要比人多一分剛烈的感受」………。此回展出的瓷板畫、水墨畫外,還有一系列彩釉,展品中最獨特的一件當屬〈山水有情六聯屏〉,由六張瓷板畫組成,山巒疊翠、煙雲流動、草木疏密,節奏層次、一氣呵成、幽遠逸趣,下筆落墨處處可窺見李沃源搜盡奇峰壯碩江山、了然胸襟的篤定自信;另外,必須經過成形、修坯、洗坯、素燒大約八百度,彩繪、上釉、釉燒大約一千二百度才能完成,困難度高,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瓷板畫,李沃源也有別於一般作畫方式的敏銳視覺藝術表現;走入生活、走出傳統的作品,在題為〈靜觀〉、〈倚靠〉、〈作伴〉等人物,點景的速寫作品中展現了他堅實老練的功力,構圖取景以傳統國畫透視遠眺,間以現代建築如三五房舍、鄉村街道、漁港市鎮,簡潔明快、意象豐盈。多元形式呈現的「李沃源的瓷板及水墨畫展」,計展出瓷板畫二十件、水墨畫十六件,以及一系列彩釉瓷杯、瓷壺等,即日起至二月二十八日在上古藝術館展出(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一百六十號B1),過年期間,歡迎鄉親前來觀展,與李沃源煮茶論藝,找回一些鄉情的記憶。
●呂坤和福華沙龍花團錦簇展
新春桃花開!走一趟上古藝術館「李沃源的瓷板及水墨畫展」後,別忘了再走到台北福華沙龍欣賞呂坤和等人的「花團錦簇新春小品展」;呂坤和與鄭善禧、廖修平、鐘有輝、林雪卿、郭博州及宮山加代子等二十家,以各種「花容」為素材,構成了「繁花盛景」的走春氣息。一九五五年生於金門金湖鎮蓮庵村庵邊的呂坤和,目前是台灣師大首屆藝術所國畫組博士生,歷北美館、國美館等多次個展,也是北美館一九九二年「水墨創新獎」得主。呂坤和等人的「花團錦簇新春小品展」即日起至二月二十二日在福華沙龍(台北市仁愛路三段一百六十號福華飯店二樓)展出。
●董振良的影像基地架設完成
「我的基地已完全就緒了,歡迎您到寒舍金門古崗來泡菜、看電影、曬內褲,也祝您新春快樂,事事順利」,一九六一年生於金門金城鎮小古崗村,正為自己出生的村落打造一座藝術村而努力,返鄉落腳的紀錄片導演董振良,除夕前廣向鄉親友人發送簡訊,歡迎大家到古崗「泡茶、看電影、曬內褲」。二月十一日,董振良的「基地」也吸引來一批稀客,首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政務副主委孫大川、資深媒體人眭澔平、廣告創意人王學敏、攝影家許伯鑫及金門旅台作家許水富、黃克全、楊樹清等一行人在「遊仙洲‧探古厝—金門生態人文散步」行程中的最後一站,選擇到董振良家作客,為董振良、為金門藝術村打氣。
●楊肅民回到湖尾老家過新年
楊肅民返鄉過年了!一九五九年生於金門金寧鄉湖尾村,政大新聞所碩士,曾任《華視新聞雜誌》執行製作,現任《中國時報》社會組主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的楊肅民,二月十一日偕夫人李桂蓮及小孩,提早回到金門湖尾老家過年,預計停留到大年初五。楊肅民自一九八七年進台北《中國時報》擔任記者工作迄今已滿二十年,採訪路線遍及文化、學術、社團、消費、選美、宗教、警政等,最後主跑司法路線,再升任社會組主任。《中國時報》未設駐金記者的戒嚴、軍管時期,每有重大事件,報社都指派楊肅民回到金門,前後達十次以上的金門採訪經驗,深度報導表現,讓楊肅民摘下了一九九四年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獎。
●陳亞馨進入台藝大當新鮮人
一九八八年至二○○六年,寫下舉行二十次水墨個展紀錄的陳亞馨(陳能梨),再次發揮了苦學精神,重返學府當新鮮人,目前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的學生。一九五四年生於金門金湖鎮陳坑村的陳亞馨,金湖國中畢業後因家貧得照料年幼的妹妹,因而輟學,在金門陶瓷廠任彩繪工,赴鶯歌發展後才又到靜修女中受完高中學業,並由作家身分轉向畫家,拜嶺南派大師李曼石習藝,個展不斷,也獲得全省美展、南瀛美展、台陽美展銅牌獎等多項重要美展的肯定。二○○四年,陳亞馨在新竹文化局舉辦第十九次個展,人潮散去後,她獨自站在自己的畫作前沈思、冥想,「難道我就這樣畫下去了?」心念一轉,她決定重回校園再去吸收養份,進入台藝大書畫系當學生。今天除夕,陳亞馨特別藉《藝文片羽》一角,向鄉親、好友們拜個年,祝新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