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自然札記76挖泥鰍

發布日期:
作者: 張之傑。
點閱率:687

生活在爛泥巴裡的泥鰍,不怕水髒,不怕缺氧,卻最怕化學汙染,如今到處使用化肥、農藥,難怪泥鰍已快成為稀有動物了。

從前秋收過後,孩子們喜歡在乾涸的稻田裡挖泥鰍。所謂「挖」,其實不用什麼工具,稻子的鬚根紮得並不深,只要握著割剩的一截,雙手用力往上拔,鬚根纏著土壤拔離地面,現出一個淺窟窿。這時,如果窟窿裡出現黃色的圓洞,順著洞往下摳,洞壁愈來愈濕,當手指接觸到水的時候,就能摸到裡面的泥鰍或鱔魚。

稻田行將乾涸時,泥鰍和鱔魚就鑽進泥裡,利用身上分泌的黏液,做個防水的窩,以備乾涸時維持起碼的濕潤。等到稻田真的乾了,只能用腸呼吸,艱困地存活下去。翌年春耕,稻田注水,殘存的泥鰍或鱔魚獲得生機,新的一輪生命又開始了。

氣象魚

當天氣悶熱,腐植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會此起彼落地躍出水面,用口吞進空氣,用腸子呼吸。泥鰍的腸很特別,前半部用來消化,後半部可以用來呼吸。當泥鰍競相躍出水面,意味著天氣悶熱,將要下大雨,所以西方人稱之為weather fish (氣象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