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88 海的顏色
天為什麼發藍?一八七三年,英國物理學家禮來是第一位看天看出名堂的人,他的散射理論,為我們解開了「天色」的秘密。晴天的時候,陽光不受雲霧阻擋,若干光線會碰到空氣中的氮分子或氧分子,引起散射作用,藍光的波長最短,散射得最厲害,看在我們眼裡,就成為藍色的了。
八十多年前,印度土生土長的物理學家拉曼,從印度搭船前往英國。天連海、海連天的景況,使他悟出,海水的顏色也是光線散射造成的。一九二一年,他在著名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海的顏色」。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有過「看海的日子」,卻只有拉曼獨具慧眼。
一九三○年,拉曼榮獲諾貝爾物理獎,這是印度的一大光榮。華人也有人得過物理獎,但他們都是外國訓練出來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自己訓練出諾貝爾獎得主來。
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裡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水原本是透明無色的,水分子的大小可讓波長較長的紅色繞過去,而波長較短的藍光被散射,所以較深的水大多是藍色的。水愈深,散射、反射的藍光愈多,看起來就愈藍了。當然啦,如果水中泥沙太多(如黃河),或有大量藻類(如紅海),水無論有多深,都不會是藍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