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所以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很難預測,表面上是抗爭與反抗爭,雙方聲勢的對決,事實上幕後的藏鏡人,才是決勝的關鍵。紅潮只是表,推不倒阿扁,只有政治力的裡,才有可能。
李登輝在等待時機,他要做到不是落井下石、不落人口實,不會為綠營的人士唾罵,首要關鍵是時機。他要把自己形塑成收拾殘局的人,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問題的製造者,是要台灣人認為多虧有李登輝出手,解決了問題,這樣不費力,又有很高的聲望,是他留給台灣最後的民主資產。
群眾路線與議會路線,現在看來沒有成功的跡象。我們拭目以待吧!
金門獨立要採用甚麼國體與政治體制,現在很多人在思考,金門沒有族群問題,社會環境單純,人際網路密切,是老子小國寡民、雞犬相聞最理想的國度。中國都喜歡大國,不喜歡小國,事實上大國又治不好,文明沒有提升,不如改制小國,彼此以禮相待。
金門可以效法瑞士,實施民主國體的委員制。唐朝陳淵當初率十二姓前來金門牧墾,那麼就以十二姓為委員,每個月以一姓為輪值主任委員,政策採合議制,委員同票時,主任委員才有投票權,由他最後一票定奪。
這樣公平合理,每一姓都可以作一月的主任委員,每一委員都有一票等同權力的投票權,沒有大姓小姓的分別,每四年改選一次,票數最高的十二姓就組成政府,主任委員對外代表金門共和國。
主任委員只是一個榮銜,真正決策權力在委員會,這樣就不會有誰把持的問題,民主制度就能落實、生根,大家和樂融融,管他中國大陸有多大?核子彈頭有幾顆?要不要跟美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