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邱葵與蒲心泉

發布日期:
作者: 洪騂。
點閱率:618
字型大小:

讀書難,讀古人書更難,讀金門的古書則又難上加難。因為很多材料,譬如說作者詩文中提及的親戚、朋友,往往只存其名號,至於其人其事,或不見經傳,根本就難以詳考,這情形正是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許多時候,注書者遇到這種「文獻無徵」的情況,也只能束手無策,無從贊一詞了。但是,話說回來,自然也會有一些情況,則是因為注書者的功力還沒有到家,以至於將一些「可考」的問題,輕易就放過了,而以「不考」來結束。這樣子的情形,看在我所敬慕的大學問家——像陳垣(援菴)、余嘉錫(季豫)等老輩學人的眼裡,我想,他們是不肯輕易放過的。

學問的境界,有高、有低,著述的重點在品質良窳而不在數量多寡。我之所以特別提到陳援菴、余季豫兩位老輩,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理由是因為他們都曾讀過邱葵的《釣磯詩集》。這一個事實,讓我既欣喜,又悲哀;欣喜的是什麼?悲哀的又是什麼,我想,這裡就不必多談了。

言歸正傳,最近讀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讀罷其中關於《心泉學詩稿》一書的考證(詳氏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初版二刷,頁1253~1262),方知夏蟲不可語於寒冰,而對於老輩做學問的博大精深,只有傾倒、嘆服。而余季豫先生文中所提及邱葵與蒲心泉相互以詩贈答的若干材料,又不知今世注譯《釣磯詩集》的專家學者們,是否有加以利用、參考?因此,不揣譾陋,就把余季豫先生有關邱葵的論述,稍作整理、補充,簡要地將重點寫出來,以避煩瑣之譏。

回到邱葵與蒲心泉這個題目,在邱葵《釣磯詩集》中有四首詩是為蒲心泉而寫的:一為〈和心泉『問柳』〉;二為〈題心泉所贈李白畫像〉;三、四則為一題兩首的〈輓心泉蒲處士〉。四首詩今俱見於詩集,茲不具錄。

邱詩第二首有句:「後身定是青霞老,何日分騎鯨背遊。」第四首有句:「欲持雞絮列墳前,俗了青霞頂上仙。」則蒲心泉其人乃自以為是學仙之李太白可知。又從第三、四首詩的詩題,可知蒲心泉乃是處士,則其人固未嘗仕於元也亦明。

元朝時代的蒲心泉是一個處士,然而,他絕非默默無聞之輩,因為《四庫全書》就收錄了他的詩集《心泉學詩稿》。檢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心泉學詩稿》,卷一頁十三便有〈寄丘釣磯〉一首,茲先錄如下:「高丘遠望海,秋思窮渺瀰。苦吟有鬼泣,直釣無人知。有時捲龜殼,箕踞食蛤蜊。落日明雲霞,狂風舞蛟螭。全生帶笭箵,聱叟漫奚為。一笑橫大江,列岫浮修眉。畫圖障我目,隔此天一涯。欲攜我蓑笠,風雨從所之。漁僮緩壴皮枻,驚我白鷺鶿。我欲從伊人,薄酒分一卮。」

從邱葵與浦心泉的酬唱贈答,可推想他們有一段交誼。但本文不談詩,只論史。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位使邱葵為他生前死後寫了四首詩的蒲心泉處士,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在宋、元易代之後,有一個這樣的處士朋友,似乎和邱葵的身份,及其以宋遺民自居的志節懷抱不是頗為相契嗎?

難而,細讀史冊,卻又不然。問題出在蒲心泉這個人,因為蒲心泉不是別人,他就是蒲壽宬(「宬」字在不同的史志、文獻中有不同的寫法,此處依余季豫先生說,作「宬」是)。然而,蒲壽宬又是誰呢?蒲壽宬就是宋朝末年時任「提舉泉州市舶司」的蒲壽庚之哥哥。蒲壽庚又是誰呢?

長話短說,只提與邱葵相關的事件。第一:蒲壽庚在南宋末年,等於據有泉州,臨安破後,張世傑、陸秀夫帶著益王和衛王——即後世所稱的帝 、帝昺,想要進入泉州,蒲壽庚卻距城不納,並且最後叛歸元世祖,於是導致後來陸秀夫負帝昺投海,南宋也隨之滅亡等種種情事。所以余嘉錫先生說:「蓋二王不能駐蹕於閩,始狼狽入粵,至於無地可居,不得以舟為家,自趨於絕地,以此卒亡於崖山,實由壽庚之叛變有以致之。」對宋朝來說,蒲壽庚是個「叛國賊」,這個定位是無法翻案的,所以,連金庸的《鹿鼎記》裡都帶上一筆:「嗚呼,蒲黃之輩何其多!所南見此當如何!」這個「蒲」就是指蒲壽庚,只是小說裡說他是漢人,其實蒲壽庚可能是「西域人」或大食人,而絕非漢人。

至於蒲壽庚的第二條罪名呢,那和邱葵就更有切身關係了。因為蒲壽庚正是殺害邱葵老師呂大圭(樸鄉)的凶手。《宋元學案》卷六十八:「呂大圭,字圭叔,南安人,……………官知漳州軍節制左翼屯戍軍馬,未行,蒲壽庚率知州田子真降元,捕先生,至令署降表,先生不可,變服逃入海,壽庚追殺之。」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以上所陳,無非都是蒲壽庚幹的壞事,為何要牽扯到他的哥哥蒲壽宬和邱葵呢?的確,如果蒲壽庚的所作所為都只是他個人的行為,我們確實不必為邱葵和蒲壽宬的交誼而感到任何遺憾。畢竟冤有頭,債有主,親兄弟,明算帳,怎能將弟弟蒲壽庚的壞帳,責成哥哥蒲壽宬來償還呢?

可是,困難在這裡,問題也是在這裡:在蒲壽庚整個叛宋、降元、殺戮無辜的過程中,許多記載都提到了蒲壽宬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得蒲壽宬既無法置身事外、更難以逍遙於歷史的法庭之外。

蒲壽宬的罪狀簡單說,就是幫他的弟弟獻策,也就是整個叛變的幕後策動者。綜合《八閩通志》與《閩書》等書的記載:蒲壽庚叛宋、迎降等情事,其實都是蒲壽宬在暗中一手策劃的,並且,蒲壽宬心機很深,他在決策、部署都完成了之後,又將自己偽裝成一個事不關己的閒雲野鶴,以處士自居,退隱到法石山上。但是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投降元朝的蒲壽庚後來「如願以償」獵得了高官大位,而「壽宬亦居甲第。一日,二書生踵門獻詩,有『水聲禽語皆時事,莫道山翁總不知』之句,壽宬惶汗失措,追之不復見………。」

以上關於蒲壽宬在幕後當「恬然無恥賣宋降元基金會」執行長的情事,還有許多不同的記載,其細節俱可參考余季豫先生之大著,不再贅述。總之,蒲壽宬被視為一個叛宋者,並非空穴來風,所以顧炎武的《日知錄.禁錮姦臣子孫》、全祖望的《鮚埼亭外集.題蒲壽宬詩》,都對蒲壽宬其人感到不齒,而予以嚴厲的譴責。顧炎武更是有感而發地說道:「嗚呼!今之身為戎首而外託高名者,亦未嘗無其人也。或欲蓋而彌彰,則無逃於三叛之筆。」

顧亭林先生的論斷,讓我們看到了當時許多「偽君子」的真面目,這是很可痛心而又無時無地無之的無奈。然而,歷史的法庭總是要給正反雙方有足夠申述、辯證的空間,才當得起客觀、公正之名。所以,為蒲壽宬鳴其不平的也有。像是嚴耕望筆下民國四大史家之一的陳援菴先生,他在《西域人華化考》一書中,就曾試圖為這個華化的「西域人」蒲壽宬來翻案。

勵耘書屋主人陳援菴先生的史學著作,剔除掉晚年那一大段,著實讓我佩服,尤其是淵博的目錄學知識,更成為他治學的一大利器。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印證:一個讀書不博的人,是很難成為一個史學家的。而他用來為蒲壽宬翻案的證據,正是上述邱葵寫給蒲壽宬(心泉)的那四首詩。援老的意思是說:蒲壽宬始終不仕元朝,一個對「新朝」都無所求的人,說他會去做「舊朝」的叛臣,那他的動機又似乎是難以想像的!況且「葵對壽宬始終無異辭」,如果蒲壽宬真的幹了那些壞事,為什麼邱葵筆下還一直稱道他呢?

余嘉錫先生對於老朋友陳援菴的論點,尤其是拿邱葵的詩當作證據,認為這的確是「言人所未言」。但是余嘉錫先生也並不敢完全苟同援老的論點。余嘉錫先生細心地檢視《心泉學詩稿》的詩章和相關的記載,認為做過過宋朝官員的蒲壽宬,他詩裡面所呈現出來的意態,對於宋朝的滅亡,壓根就沒有一絲一毫所謂的興亡之感;他的不仕元朝,則是因為家裡早就因為經營海外貿易而發了大財,錢多得很,本不需靠作官來發財,說穿了,不仕元朝,只是自鳴其高、「矯激沽名」罷了。

但是,如果說蒲壽宬真幹了那些壞事,按理,邱葵應該會對間接造成他老師被殺的情事,耿耿於懷,並基於春秋大義,與蒲壽宬斷交才是;可是邱葵卻沒有如此激烈的反應,反而繼續維持與蒲壽宬的交誼,這又當如何解釋呢?

余嘉錫先生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說:「至於丘葵不以其師之死讎壽宬,又從而贊美之,則葵或者不知其為壽庚之謀主,即令知之,而呂大圭之死,或非壽宬所與聞,觀於〈郊行有感〉(案:指壽宬之作品)之結句可見。葵以與壽宬交誼素厚,推兄弟不相及之義而曲諒之耳,不然,僅據葵泛然念舊之詞,遂謂明人之記載皆失實,吾終以為未安也。」

知人論世,何其不易!本文不敢作任何結論,只想簡單地提出關於蒲心泉這個人的某些行為,以及後世對他是否獻策、叛宋、降元等情事,所陳述的不同意見和評價。並且,也根據這些不同的材料,作為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邱葵其人其詩的一個參考。當然,最重要的是,提供箋注邱葵《釣磯詩集》的專家學者們,一個不能不試圖去解決的問題:究竟蒲壽宬其人有沒有出賣宋朝?如果蒲壽宬沒幹出什麼壞事,邱葵的行誼應該是不容懷疑的;但如果蒲壽宬有出賣宋朝之實、或者當時的遺民俱如余嘉錫先生所說,大都相信蒲壽宬是賣國賊,那麼,在這樣的的情境下,邱葵又是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去處理他與蒲壽宬之間的交誼呢?而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去處理浯鄉「理學名賢」邱葵與蒲壽宬之間的關係呢?筆者不敏,但願於邱葵素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們,可以早日解答我們的疑惑與不安,是所至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