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盞說酒
一、酒的歷史沿革
酒,這討人喜歡也使人厭惡的液體,歷史相當悠久,相傳黃帝時代就有了它。說文有這樣的記載:「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正字通亦有謂:「本草有酒名,素問有酒漿,蓋黃帝時皆然,非自儀狄始也。」儀狄是夏禹時代的製酒能手,他做的酒非常好,禹飲過之後,原來和儀狄很親近而致疏遠起來,據說禹當時覺得:「像這樣美味的酒,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果然,到商朝末代的帝主受辛──即紂王,因寵愛妲己,築鹿台,造酒池肉林的荒淫無道,終被周武王推翻。
三國時代的一代奸雄曹操,也是好酒的癮君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無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也是周朝的一位釀酒能手)如果不好酒,寫不出這樣的佳句。後來蘇東坡描繪他「釀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由於酒,更增加了曹阿瞞的幾許「雄」風。
到了晉代,又有一位沛國人劉伶,與阮籍,嵇康同隱為竹林七賢之一,酷嗜酒,他經常帶著酒坐車出遊,教人背著鍤鋤跟在後面,他說:「如果醉死了可隨即埋我」。他的太太苦勸不聽,氣得把家中的存酒通通倒掉,並且把所有飲酒的壺盃一用器皿毀棄,甚至流著眼淚勸劉伶不要再喝酒了,劉伶為這位賢淑的太太至誠所感動說:「善!吾不能自禁,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他太太以為勸止有效,頗為欣慰,誰知劉伶跪在地上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兒之言,慣不可聽。」仍舊醺陶陶地過著他醉翁的生活。並且寫了一篇有名的「酒德頌」。其中的妙句是:「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踑踞,枕麵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這位建威將軍,真可說是嗜酒如命,已到了「忘我」的境界。
晉代另一位田園詩人陶潛,對酒亦很有興緻,他寫的「歸去來辭」中:「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他又寫「五柳先生」、「惟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情去留。」據後人的考證,五柳先生就是陶潛來影射他自己,可見也是一位馳名的酒友。
二、酒與騷人墨客的淵源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也是一位大酒仙,杜甫曾為他寫一首「飲中八仙歌」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寫過:「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有一天夜裡,他在釆石磯又喝醉了,看到一輪皓月,映在長江中,一時高興,跳入水中,想去捕捉水中的月亮,一代詩仙,酒仙,便如此了結他寶貴的生命。在大陸上的酒肆或飯館,常常看到斗大的四個大字市招「太白遺風」。多少有點紀念這位大酒仙的意思而招徠眾多買醉的過客。另一位詩聖杜甫,對酒似亦很有好感,他的「客至」詩中:「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換餘杯。」和「贈衛入處士」:「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白居易也是一位好酒的詩人,他有一首五絕:「綠螘新醅酒,江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惜的是在這亞熱帶的台灣,領會不到這種韻味,這裡除了冬天登上玉山,看不到雪,紅泥做的小火爐,如今也以瓦斯或酒精及電火鍋取代,情調更完全不同了。
前面談的幾位大詩人對酒的愛好,現在再談幾位詞人寫酒的佳章;韋莊的「天仙子」最是刻畫入微:「深夜歸來長酩酊,扶入流蘇猶未醒,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道人生能幾何!」馮延己的一首「長命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提起「綠」酒,在這兒公賣局出品的各種酒類,就沒見過綠顏色的。大陸山西汾陽,以汾酒著名外,另有一種「竹葉清」是綠顏色的,裝在瓶中,倒在杯裡,那翡翠一般的顏色,即使你不會喝酒,也禁不住要端在手上欣賞一番,可不讓西洋的白蘭地,那天然的琥珀色專美於前了。此外浙江的紹興酒,存儲超過三年以上的也叫「竹葉青」,但不是綠顏色的。
陸放翁有八首「一壺歌」,現錄三首於下:「悠悠日月沒根除,常在人間醉一壺,傾倒欲空還瀲灩,不曾教化不曾沽。」「先生醉後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花底一壺天可破,不曾飲盡不曾多。」「世事紛紛無已時,勸君杯到不須辭,但能爛醉三千日,楚漢興亡總不知。」其他如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柳永的:「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名句,真是不勝枚舉。
三、洋酒的代表──白蘭地
一般癮君子對酒類佳釀的品評,在洋酒中以「白蘭地」為代表,本國酒則以「茅台酒」見稱。現在就將這兩種代表酒介紹於下:
白蘭地是由果實酒蒸餾而成,特別多用白葡萄酒,因葡萄比其他果實多含糖份,宜於蒸酒,但如糖份太強,會粘著在蒸餾釜上,發出焦味,因此在白葡萄酒品種中,也要選酸性強,釀出來較烈的葡萄酒,才適合做白蘭地,其次蒸餾過度,使酒精成份超過八十五度的也不好,大抵在六十度左右,纔能保存白蘭地特有的香醇,過此則芳香揮發殆盡。良質白蘭地,是用單式蒸餾器做成,最初蒸餾出來是無色的。必需放在木桶裡,讓它慢慢成熟,逐漸變成琥珀色,味道也越陳越香,離開木桶,裝入玻璃瓶,品質就再也不會轉好了。
喝白蘭地的人,都默認「拿破崙」是最高級,以能一飲為榮,大英百科全書,對此有如下的考語:「“拿破崙”白蘭地,八十至一百零四年,其稱為“拿破崙”,是一種浪漫的胡說。」事實上,其他的蒸餾酒,放在木桶內超過二十年就會吸收過量的單寧酸,反而不好,只有白蘭地,是越陳越香,不過以同品質而言,是不可能有五十年以上的白蘭地出售的。因為桶內的酒,每年會自然蒸發百分之一。據說名廠如雷美馬丹之流,都保存著很多個拿破崙時代的舊酒桶,每年把最高級的酒,摻進桶內原存的舊酒裡,恐怕這就是「拿破崙白蘭地」的真相。這和我們做鹵菜用的鹵鍋意義大概相同吧!
現在介紹名家的品嘗法。白蘭地酒杯,不論大小,都是窄口大肚子,用意是不讓酒香跑掉,不論杯的大小,斟酒量以一英兩至一英兩半(30-45cc)為佳,先將酒杯高舉眼前,欣賞酒的透明琥珀色,再輕輕地聞一聞酒香,然後單掌或雙手捧著酒杯下部,輕微盪漾,使它藉體溫而發揮進一步的芳香,大概兩三分鐘,就可以飲了,飲前再深深地聞一下,比先一陣輕輕聞一下香味更佳,最高級的白蘭地酒,離一公尺遠,也會有餘香縹渺的。
啜第一口份量要少,讓酒在舌頭滾來滾去,優悠地作味覺的品嘗,同時通過鼻腔,鑑賞酒的芬芳,這時比第一次第二次先用鼻聞的香氣,還要更進一層,因為味覺神經和嗅覺神經,一起發生作用,就達到享受的最高境界了。
四、國產佳釀──茅台酒
至於國產名酒,山西汾陽杏花村的汾酒,四川瀘州的大,浙江紹興的花雕,陝西鳳翔的西風酒,天津直沽的白乾,山東的蘭陵美酒,都是癮君子所喜愛的佳釀,最受歡迎的還是貴州省懷仁縣茅台鎮出產的茅台酒。茅台酒不同於其他名酒的原因,是釀作的時間長,手續繁,故品質特別上乘,但產量不多,也就更加物以稀為貴了。
茅台酒的製作,是導源於汾酒,都是用高粱作原料,但釀製過程與汾酒完全不同,「汾酒」是經過二十二天的時間發酵,一次蒸餾得酒,「茅台酒」則需要八次下,八次蒸餾,生產周期要九個月的時間,這樣長時間的多次發酵,多次蒸餾,正是茅台酒不同於「汾酒」及其他名酒而特殊芳香的原因。而且是無色透明,算得上是人間的瓊漿玉液,盛茅台酒的瓶子也與其他酒類不同,是磁質的圓形窄口,有點兒像葫蘆。
五、一個關於酒的小掌故
附帶再說一個關於酒的故事。甲乙兩位青梅竹馬的朋友,甲後來出門投軍,屢建戰功,衣錦還鄉,乙仍枯守家園為人耕種作莊稼漢,甲歸來之日,大宴親朋故舊。乙當亦被邀,但對這位老友無以為賀,他只好用一對酒瓶裝滿清水,親自送去,在兩隻瓶子上各寫了一句:「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甲收到這份禮物,非常高興地當著眾多的客人宣佈:「這是今天各位至親好友給我最有意義的一份厚禮。」隨即把這兩瓶清水一飲而盡。處世為人,能穎悟到「淡」中三昧者,確有幾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