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種田的領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
點閱率:314
字型大小:

一件事情做久了,多遇到各種的狀況,在嘗試解決之後,往往就得到一些經驗,非但是對處理特定事情有很大的幫助,對於人的進德修業,也能作為一種類比而有所領悟。農耕是人類生產食物重要的產業,迄今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在實踐中,人們發現如果我們把種田的過程比做個人成長的歷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操作,比擬人的教育,會發現其中自有相似之處,而能得到一些教訓。我們會發現,人的養成與田間的莊稼成長,同樣受其本性以及自然環境、人為的努力等多樣因素的影響。

一塊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地,可以經由除草、整地、施肥成為良好的田地,就像是孩子原初的心性,可以接受教育,而有美好的德行。而其間的工作是繁多而瑣碎的,每個嬰孩原本都是天真的,餓了要吃、渴了想喝,無所謂善惡,為什麼後來有的成舜禹,有的成桀跖呢?在於是否能培養美德而除去惡德而已。這就像農夫盡力除去雜草一般,左傳周任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即是說:為國謀事的人,見了惡事要像農夫見了雜草必要努力除掉一樣,把它們割斷除掉,堆積起來,斷絕它們的根,不要使它們再繁殖,然後善事才能伸張。這實在說的好啊!個人的修養品行,不也是如此嗎?

猶太人對於子弟的教育也十分注重,在其經典《塔木德》中有一則故事:一位哲學家帶領一群弟子坐在曠野上,哲學家問這曠野上長了些什麼?弟子回答長了雜草,於是哲學家問誰能告訴我如何除去這些雜草?弟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用鏟子鏟,有的說用火燒,有的說用石炭,還有個弟子說斬草要除根,所以挖根就行了。哲學家並沒有即刻說出最好的方法,而是說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除不掉的,明年還來這裡相聚。一年後,大家看到原來的曠野已經變成了莊稼地,但是哲學家卻沒有來,幾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整理他的書稿,發現了一段話:「要想剷除曠野裡的雜草,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誠然,人的本性並不是靜止不動的,就像肥沃的土地本來就是要生長植物的,與其專注於禁止自己做不好的事,不如積極地做好事。所以《薄伽梵歌》說:「沒有人不做工作能達到非工作;他也不能只為了放棄工作而達到完美。因為即使是一會兒,沒有人能夠忍受不工作;因為每人是不斷地被自然產生的三德強迫去工作。」(喜、憂、暗是自性的三個性德)。

因此,好的農夫不誤農時,該整地、作畦、施肥的時候,就整地、作畦、施肥,如此依照節氣時令從事農事,雖然有可能因為氣候的偶然異常,有水、旱災導致的禍患,但是從長遠來看,總是收穫的情形較多。類似的,有德的人照理是應該通達的,可是不幸身處在亂世,價值混淆,也有可能貧困潦倒的,君子這時反而要堅持操守,不可與小人同流合污。所以荀子在《修身篇》言:「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這就是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應為貧窮而折損了志氣,做應該做的工作,因為工作是比不工作為佳,同時在除去惡習之外,還要學習美德,如此心存善念,身做好事,行之既久,方能達到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聖賢境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