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活小品

發布日期:
作者: 張之傑。
點閱率:428
字型大小:

16、哀樂中年

  一位老同學回國探親,大家趁機聚聚,到貓空喝茶。上了我們這個年紀,難得機會暢所欲言,更難得有機會吐吐苦水。大家所面臨的問題是:下一代還沒完全獨立,而照顧上一代的擔子卻又落在我們肩上。夾在上下兩代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做孫子或孫女的「新人類」不再有「父母為上」的傳統觀念,但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上一代,卻總是認為兒子或兒媳婦對他們沒有盡到孝道。於是,我們這一代一方面得忍受子女的惡言惡語,一方面又得忍受父母無盡的抱怨。個中的苦處,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

那天,我們在貓空待了大半天,所談的話題幾乎都圍繞在上下三代之間的問題上。「哀樂中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不過我們這一代感受特別深罷了。

17、性格和命運

  有次到北京辦事,順便訪問一位在中央電視台主持節目的學者。這位學者精於易卦,在他家作客的兩小時,電話鈴頻頻響起,都是向他請教疑難的。看來北京人也和台北人一樣,愈來愈相信算命這一套了。

我這一生可說很不順利,但我深知,我的不順利是性格引起的,和命運無關。我也深知,如要改變命運,必須調整自己的性格。然而,性格和遺傳有關,也和童年時的際遇有關,我們能調整的實在有限。因此,我很認命。正因為認命,所以從不算命。

那位北京學者要為我卜卦,在別人看來那是天大的機緣,但卻被我拒絕了。一方面是不相信,一方面是:被算出來又將如何?「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切隨其自然吧!

18、永不嫌遲

  世間的事,除了愛情失而不可復得以外,其他事只要肯努力,就永不嫌遲。我常以吳承恩著作《西遊記》的例子勉勵自己。吳承恩寫《西遊記》時已七十幾歲,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有的是機會,關鍵在於我們肯不肯幹。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自己寫了一幅對聯,貼在書房的門上。上聯是「爭分奪秒餘生事」,下聯是「何用回首嘆逝川」。過去的不必追悔,重要是把握住餘生,好好的做些工作。人生雖然不長,但可以做的事很多。我不敢期望自己能成大功、立大業,但我敢期望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在老死之前絕對不會放棄戰鬥。

19、生活品質的重要

  現在醫藥發達,長壽的人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地區現有百歲人瑞四百四十人。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人生七十根本已經不算一回事了。

然而,活得久並不一定幸福,活得又好又久才稱得上幸福。一個老人要活得好,首先要身體健康,其次要心理健康,否則活得愈久愈痛苦。要怎麼才能身體健康?最重要的莫過於適當的運動。要怎麼才能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莫過於達觀。只要心情開朗,多做運動,就可以有個幸福的晚年。

先父大約從六十五歲起,就老病纏身,怨天尤人,可是在苦痛中活到九十二高齡。從家父身上,我學到了「生活品質比長壽更重要」的道理。我不期望長壽,但期望生活品質能夠好些。

20、談尼采

  尼采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哲學家,從大學時代起,他就是我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尼采鄙視弱者,讚美強者。儘管他的身體很壞,但他認為自己是強者,甚至認為自己是「超人」。他要我們熱愛自己的生命;他要我們剛健果決,成為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強者。

尼采告訴我們,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所以人生在世,必須做個鬥士,用自己的信心把自己武裝起來,激發起奮進的意志,發揮出創造的天賦,勇敢地和使我們痛苦的因素作戰。

每當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想起尼采,然後一股無形的力量就會油然而生。

21、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們小時候常問大人:「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其實,這個問題要問我們自己。如果我的手不夠靈巧,我還能當魔術師嗎?如果我又矮又胖,我還能當百米選手嗎?如果我一看到數字就頭痛,我還能當會計師嗎?如果我的眼睛近視,我還能當空軍飛行員嗎?……。

許多人活得不快樂,是因為他既不能掌握住自己的優點,又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於是,處處和別人比:他怎麼比我漂亮?他怎麼比我有錢?……當他羨慕別人漂亮、有錢的時候,對方可能正在羨慕他身體好、有個和樂的家庭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掌握住自己的優點,把缺點看成理所當然,我們就可以活得更好、更快樂了。

22、國人的吃藥文化

  大陸有一段形容台胞的順口溜: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飯後吃藥,晚上胡鬧。

雖然戲謔了一些,卻是事實。國人到外地旅遊,大多不懂得欣賞名勝古蹟,只知道拍照留念,證明自己到此一遊。至於「飯後吃藥」,一語道破了國人的吃藥文化。同樣是中國人,不知為什麼,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特別喜歡吃藥。打開收音機,隨時都有賣藥的廣告,打開電視、報紙、雜誌,仍然少不了賣藥的廣告。國人的吃藥量,很可能天下第一!

有人認為,國人的吃藥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副產物,事實不然,記憶中,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是如此了。

23、談風水

  中國的風水,有人稱為「神秘生態學」。生態學是一門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生物與生物的關係的科學。中國的風水呢?它是研究人與環境互相調適的一門學問,和生態學的確有些相通的地方。

風水分為陽宅和陰宅兩大類。陽宅指居家的方位和處所,陰宅指墳墓的方位和處所。在西方文明尚未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的所有土木建築,都由風水觀念所支配。一九四○年代,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在中國待過幾年。事後他寫道:中國鄉村風景的優美、協調,正是風水觀念的產物。

由於人口暴增,以及都市化愈來愈嚴重,風水實際上已失去了意義。現代人所流行的桌椅安置方位,或門戶開啟方位,已偏離了風水的主旨,不信也罷。

24、廢物利用

  有一年辦公室重新隔間,我們只用拆下來的舊材料,一塊新材料也沒用,就完成了隔間工作。事後我問包工的師傅:「一般師傅都不喜歡使用舊材料,是不是舊材料較難施工?」包工的師傅回答說:「也沒有多少困難。只要拆的時候小心一點,再花點工夫拔掉材料上的釘子,就可以廢物利用了。」師傅又說:「一般師傅不喜歡使用舊材料,是因為一旦使用舊材料,業主就認為我們偷工減料,就會要求減價。其實,使用舊材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可以節省成本,你們也沒有什麼損失。只要一油漆,新、舊材料根本就分不出來。」

廢物利用的最大意義,應該是環保。如果每個家庭、每個公司都像我們這次隔間一樣,相信一定可以少砍許多樹木,節省許多自然資源。

25、醫生的誤診

  最近常聽說有關醫生誤診的事。我岳父因為腰痛到某大醫院看醫生,起初診斷為腎結石,後來又診斷為椎間盤突出,折騰了兩年多,才由一位剛從德國留學回來的醫師診斷出真正的結果,原來他得的是癌症,已經末期了。

台灣醫學界的常為人詬病,我想不是醫術問題,而是敬業精神不夠。看病大多馬馬虎虎,根本不肯多花心思。

我會盤尼西林過敏,但醫生常給我開盤尼西林藥物。當我提出自己會盤尼西林過敏時,醫生總是看看病歷表,然後自我解嘲地說:「吃藥應該沒關係,不過我還是給你換其他的藥好了。」照道理,醫生看病應該先看病歷。但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醫生大多都忽略了。這麼馬虎,豈能不經常誤診?

26、中醫治癌

  有位朋友得了癌症,許多人自動找上門來。有位宗教界的人士說,她是冤孽纏身,從今以後,不能穿花衣服,必須吃素,並隨他修道。如果活過一年,就要到各地傳教,為自己的痊癒作見證。有位中醫界的人士說,癌症西醫不能治,但中醫能治。他有一種神水,吃一劑一萬元,每週吃兩次,吃一百次就可以痊癒。這位朋友雖然得了絕症,但頭腦很清醒,並沒有上他們的當。她按照正規的療法治療,雖然沒有治好,但已活了兩年多了。

中醫治癌的廣告時有所聞,但中醫學界似乎從來沒有出面澄清過。如果有一天,中醫學界能正式公布:他們能治什麼病,不能治什麼病,中醫才有資格和西醫相提並論。我們期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27、談命理

  台灣剖腹產的比率超過百分之五十,換句話說,現在約有一半的小孩,是經由剖腹產生產的,這個比率高居世界第一。

台灣的婦女為什麼特別喜歡剖腹產?說穿了主要和迷信有關。現在快到二十一世紀了,然而國人還是相信命理。為了讓自己的小孩八字無缺,所以可以控制出生時間的剖腹產就大行其道了。

事實上,一個人的命運主要由個性決定,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就是這個道理。古時有位學者諮疑命理說:「難道長平的四十萬趙卒都有早夭之相嗎?」西元前二六四年,趙國和秦國在長平地方打仗,趙國的軍隊戰敗投降,結果四十萬人全部被殺。古人都不相信命理,我們難道比古人更迷信嗎?

28、單眼皮和雙眼皮

  翻閱畫冊,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特此說出來和朋友們分享。

我觀察到,古人在畫肖像畫時,單眼皮和雙眼皮都有;但畫仕女圖時,卻只有單眼皮,沒有雙眼皮。這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為人畫肖像,必須寫實,人家明明是雙眼皮,你總不能把它改成單眼皮吧!另一方面,仕女圖所畫的是畫家心目中的理想美人,古人認為單眼皮漂亮,所以古畫中的仕女,個個都長著一雙細長的鳳眼,雙眼皮的一個也沒有。

民國以後,國人的審美觀發生了變化。過去認為不好看的雙眼皮,這時因為受到西方的影響,反而認為好看了。於是,仕女圖中的美人,開始出現雙眼皮、大眼睛。到了二次大戰之後,這種轉變就更明顯了。

29、男左女右

  除了看手相,還有什麼時候「男左女右」?答案是上廁所。

一九九三年八月,「國際格薩爾王傳研討會」在內蒙古的錫林浩特召開,我們從北京出發,搭乘一輛麵包車,開了一天半,才到達錫林浩特。途中除了燕山山脈的一段,盡是千里無垠的草原。車子開了約三個小時,女司機嘎地一聲把車停住,對大夥說:「男左女右,上廁所!」說著,自己跳下車,往公路右側的草原走去。

這種上廁所的方法真新鮮。我在公路左側尿完尿,一回頭,只見一些女士們還在一步步地往公路右側草原深處走去,她們大概是想找個隱蔽的地方吧?無奈草原的草不高,地又平,不論走多遠,都無法不讓人看到。一天半的路程,至少「男左女右」了四次。到第二次,就沒有人再深入草原了。

30、黑奴的省思

  《信使》,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發行的一本月刊。這個刊物用三十種文字出版,在一百二十個國家發行。去年元月號的《信使》,主題在討論奴隸問題。看完了這一期,感觸很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大批黑奴被賣到美洲。在四百年左右的奴隸貿易中,到達美洲的黑奴約有二千萬人。而死在路上的,以及搜捕時捕殺的,估計至少有一億二千萬人。這真是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

然而,歷史往往是弔詭的。被賣到美洲的黑奴的後代,如今已能和白人平起平坐,並過著不錯的生活。而非洲的黑人卻陷身於水深火熱中,數以千萬計的人成為餓殍。兩相對照,益發令人迷惘。人間的成敗,的確不容易論斷啊!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