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鹿港浯江館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950
字型大小:

十月下旬北門絲竹樂團到台中市立人國中,參加全國社區民俗育樂活動觀摩文場絲竹演奏,順便一遊想念許久的鹿港,趁遊天后宮之時,獨尋鹿港浯江館去。

台灣有三座金門館,分別位於艋舺(萬華)、台南安平及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是金門人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鹿港金門館,位於金門街81號。離龍山寺不遠,在隔壁而已。金門館是一處冷門景點,遊覽車不到,所以獨自一人脫隊探訪。金門館的主體不大,其規模大約前廳、後廳、天井、兩房兩櫸頭,蠻小的一間廟宇。而金門館供奉蘇府王爺,也就是金門人的守護神。清嘉慶年間,蘇府王爺神祇自台灣府城到鹿港,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大約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左右,一群金門駐台的水師以及從金門移民而來的居民,建立了此館。嘉慶十年(1805)鹿港的金門士紳許樂三命其子薄賣房舍,由各地金門駐台的水師官兵,及鹿港地區的船商共同出資,改建成金門館,做為蘇府王爺的廟宇。金門館原名「浯江館」,許樂三並敬題「浯江館」匾,今懸掛於正殿;大門則懸掛「金門館」匾。

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來自新頭村郊海濱的「伍德宮」,唐代祂是跟著開浯聖主陳淵到金門的參謀將軍蘇永盛,到金門後勤政愛民,興修水利造福鄉民,死後常顯靈抵盜匪的入侵,免除海盜匪寇的侵襲,金門人感念其恩澤,奉為金門的守護神。金門館除了具有「同鄉會館」的功能外,亦是水師班兵的「水師會館」。道光十四年(1834)的重修,並聘請金門籍「開台進士」鄭用鍚擔任總理,鐫刻「重修浯江館碑記」。

民國八十三年由當地政府進行古蹟修復,並保留三川殿龍虎堵等舊有彩繪,其餘彩繪則由台南陳壽彝、潘岳雄及和美陳穎派匠師施做,完成金門館的廟宇彩繪。八十八年金門館舉行安座慶典,八十九年經指定為縣定古蹟。己卯(八十八年)夏某日唐敏捷由台來電,要我為浯江館寫一幅對聯,指定「佑民渡海峽鹿港永祀;祈雨降甘霖浯洲顯靈。」聯句命書,隨即以宣紙書隸並落名款,郵寄覆命。幾位到過鹿港的朋友回來,告訴我說有看到我寫的對聯,我一直沒機會去瞻仰我自己的字,八年後終於了了心願,也看到敏捷兄寫的另一聯。

浯江館的近鄰就是龍山寺,建寺的年代與浯江館也相近,我最近為了修補太武山海印寺出土的泥塑十八羅漢,打聽到鹿港龍山寺的羅漢名稱與金門的較類似。萬華龍山寺的祖廟安海龍山寺我都去過,有一尊用整棵樟樹根刻成的千手觀音,列為國寶級,文革時全村顏姓村民將佛像塗滿泥巴,逃過一劫。我倒沒有太注意到這兩座龍山寺的羅漢,而特別跑到鹿港龍山寺去看十八羅漢,跟海印寺不一樣的有:「誌公」、「志公」前面是海印寺的誌公尊者,當然是同一人,可能該是「誌公」方為妥切。「飛鈸」、「舉缽」看手上拿的器皿而定,擇其一列入十八之中。「彌勒」、「布袋」這兩尊造型相近,大腹便便,擇其一列入。「飛杖」、「九老」同以如意杖搔背,同一動作,應為同一人。「洗耳」、「知覺」同一動作,應為同一人。海印寺「蘇頻陀」,沒有漢名沒托塔,傳為佛陀最後一位弟子,應手托佛塔懷念其師;龍山寺「善觀」喜閱讀經書,就剩這兩尊,不知是否同一人,苦惱!其他的羅漢進香、進花、進果、進燈、目蓮、梁武、長眉、開心、達摩、獅子、降龍、伏虎是相同的,只不過鹿港羅漢全是立姿,而海印寺坐立皆有。

早年台灣盛產鹿,由鹿港出口,荷領、明、清之間,烈嶼漁民駕戎克船,自鹿港運回鹿肉、鹿脯、鹿皮,可能轉售大陸,金門古厝發現有很多鹿角用來作吊籃的鉤。鹿港人說話的腔調像極金門,可見移民、經商來往密切。鹿港龍山寺現為國家一級古蹟,正在重修,修古如古,保留傳統閩南風格,還好不會像新蓋的台灣廟,冶豔俗麗,民俗的東西也不能搞得俗裏俗氣。金門古廟翻新,往往追俗麗而棄典麗,俗不可耐。要嗎就要像近來金沙的大士宮,及規劃中的涵源宮,請建築師作出現代新的設計,新的思維,不落俗套,是值得鼓勵的。

先父的表哥張洲源住西門,我們尊稱為洲源伯,是一位粧佛師,小時沒事老愛往他家跑,看他粧佛,一看就一、二小時。看他把一小塊茶色粘香搓成如麵線般細,再盤團各種圖案在木刻佛像身上,安金成袞袞龍袍,也就是現在所謂漆線雕,是一項古老的技藝,傳給其次子張鎮森,民國七十五年,因這項技藝而得到民族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類」的「粧佛獎」,多年來是金門唯一得薪傳獎的人,可惜鎮森表兄英年早逝。洲源伯活像一尊彌勒佛,方面大耳,便便大肚,笑口常開,工書法,善寫榜書招牌大字。又工音律,檀板輕唱、吹簫、彈琵琶的神態至今猶記我心。金門佛像的製作工藝是承接傳統而來,海印寺的泥塑羅漢雖不能考出製作的時間與製作者,推斷應是清初的作品,有中國名泥塑家唐朝楊惠之的風格。

「浯江館」一匾於嘉慶乙丑(十年.1805)由浯人許樂三題字。許樂三在金門誌有載:「清後浦人,功授六品職銜,善畫貓菜,東遊台灣,念同鄉兵無棲所,捐宅聚之,成鹿港浯江會館。」行伍出身,又能繪畫,可惜金台之間沒有看過他的大作留傳下來。金門先代畫家還有余錫祿、蔡德徵、歐陽佐、張詠雪等人事蹟,散見於縣志,但未見其書畫作品。自古以來金門書畫家,被載入縣志,可說寥若晨星,「藝文志」中甚少列入書畫家的姓名,收錄書畫作品也不多,只能從縣志的技藝項中,或雜錄中,或其他篇章之中,找到金門書畫家的一點蛛絲馬跡。

由金門先代所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先人書法翰墨留下較多,科舉策試,書法也是進身一項重要技能,文人士子均有一手好字,平時文場酬酢,翰墨答贈,往來頻繁,留下墨跡甚多;金門畫家的畫作反而少見,專業畫家幾乎不見,只見光緒間盧植志、民初陳慶珪、洪應育、傅錫琪四位本土的畫作,也算不上專業畫家,文筆之餘,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屬文人水墨畫一派。民初陳慶珪曾遊新加坡,用水彩畫紙作水墨畫,令人感到西學東漸於金門,跟番仔樓一樣,中西合璧。雖然道光間,金門林樹梅被記名於《福建畫人傳》中,精通詩、書、畫、篆刻,其摯友呂世宜在《愛吾廬文鈔》,為林樹梅所作一篇〈肅欠雲鐵筆序〉曾讚嘆其擅用筆,文筆、詩筆、書畫筆、治印鐵筆,無所不能,閒時便通百技。可惜不見其書畫遺作,能說甚麼?金門美術史無從著墨,從我們這一代的美術開始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