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有幸藏忠骨緬懷完人吳稚暉
──記述吳公治喪經過與海葬始末
前言
今年(九十六)十二月一日是民國哲人吳稚暉海葬金門南海五十四週年紀念日。每年的今日金門地區各界代表前往水頭灣展謁吳稚暉海葬處,向吳公銅像行禮致敬。吳稚暉臨終仍念念不忘故國山河,遺命願海葬於金門水頭灣,是海誓山盟的意思,對故國的眷念,先生要捲起太平洋的新潮,遺願神州大陸的重光,語極悲壯。回顧半個世紀前先生的超世壯舉,以國家民族為懷,實值得後人景仰與省思。
金門與吳稚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稚暉銅像、吳公亭、稚暉書屋因他老人家而設,亭之四週砌有白欄杆圍牆,滿植花木細草,植樹蒔花,闢廣場、築圓環、林木蓊鬱、光景清幽、天風海濤,極雄麗蒼茫之象,已成為金門重要勝蹟之一,來亭遊人,多在像前瞻仰默悼,並留詩詞誌懷。
碧波浩瀚,綠水泱泱,先生之高風碩德,從此永垂千古,「南海有幸藏忠骨」此稚暉先生與金門的特殊淵源,甚具歷史意義。願先生之英靈永佑金門萬世太平,與金門同在並垂不朽。
先生遺囑 歸葬南海
先生來台染有勝胱石之症,屢治無效,後住入台大醫院,至民國四十二年十月三十日下午,竟遽然逝世,享年八十有九歲。先生生前則自預立遺囑,其原文如下:
「○○年○月○日奉總統令總統府資政○○○遺囑火化於中華民國○○年○月○日,骨灰由海艇國葬於中華民國南海,此令。
用百元僱一漁艇,張旗曰國葬艇,即所謂骨灰由海艇國葬矣。
骨灰置一小瓦器,用繩密繫之。
若推墜此器于海時,僱四樂工大奏國樂(……),尤副國葬之實○……才合火化海葬之意。
四十年九月二十七日天明時候」
(見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台灣新生報)
國家治喪 先生殊榮
民國四十二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十一時二十八分(中原標準時間)當先生彌留時,蔣主任經國肅立先生病榻前,手扶床架,表情嚴肅。陳洪負責報時,蔣主任經國宣布先生逝世時間。關於治喪,張道藩徵詢親屬意見,究由親屬抑國家治喪,陳洪代表親屬發言,謂:「先生嫡系親屬皆不在台,先生盡瘁黨國,至死方已,自宜由國家治喪。親屬絕無異議。」張道藩率領先生友好暨親屬數十人向遺靈行三鞠躬禮致哀。再與張其昀、王世杰等旋至休息室商討治喪發布新聞事宜。並由沈昌煥發布新聞。由張其昀拆封遺囑。先生遺囑內容,所講雖為家事,但富有教育意義。先生將抵台以後數年來之收入,包括薪津,蔣總統中正贈與之醫藥費、鬻書潤例諸款,除去開支,所有剩餘,存在第四信用合作社全為倒賑。先生在結賑時寫上「恰當」兩字。至遺囑後之少數收入,先生分別贈給指定清寒親戚。並在遺囑上寫了一句「生不帶來,死乃支配,可恥。」三十一日晨一時,張其昀、王世杰、張道藩、蔣經國、何應欽、朱家驊、蔣鼎文、洪蘭友、李中襄、沈昌煥、羅家倫、錢大鈞、錢思亮等商定,由先生親友分在醫院病房守靈,每批三人,每次守靈二小時,至三十一日晚十二時為止。其名單如下:陳洪、張壽賢、諶忠幹、朱家驊、衡權、李中襄、羅霞天、余井塘、葉秀峰、姚大海、王秉鈞、狄膺、何應欽、錢大鈞、桂永清、羅家倫、谷鳳翔、周宏濤、張道藩、洪蘭友、張其昀、陳雪屏、錢思亮、沈昌煥。
十月三十一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舉行第六十六次會議,決定成立治喪委員會,主持一切事宜。以全體中央評議委員:于右任、鈕永建、丁惟汾、王寵惠、鄒魯、吳忠信、閻錫山、李煜瀛、張群、吳鐵城、何應欽、鄧家彥、陳濟棠、朱家驊、馬超俊、張厲生、王世杰、何成濬、賈景德、時子周、章嘉、蔣宋美齡、雲竹亭、戴愧生、蔣夢麟、徐永昌、薛岳、胡宗南、黃杰、狄膺、羅奇、張默君、錢公來、鄺瑤普、桂永清、萬耀煌、堯樂博士、俞飛鵬、洪蘭友、謝冠生、葉公超、嚴家淦、田炯錦、田崑山、蕭吉珊、王宗山與全體中央委員陳誠、蔣經國、張其昀、周至柔、谷正綱、鄭彥棻、吳國楨、陳雪屏、彭孟緝、郭寄嶠、孫立人、沈昌煥、上官業佑、袁守謙、張道藩、王叔銘、俞鴻鈞、倪文亞、陶希聖、唐縱、石覺、黃季陸、黃朝琴、黃少谷、胡璉、楊爾瑛、王星舟、張子田、蔣賜福、吳化鵬、陳逸雲、梅友卓及候補中央委員鄭介民、馬紀壯、黃鎮球、毛人鳳、陶一珊、谷鳳翔、羅家倫、李彌、馬呈祥、劉聖斌、孫桂籍、李永新、張希文、陳甘亨、林天祥、蔡功南等為治喪委員。並推于右任為主任委員。陳誠、王世杰、張其昀為副主任委員。洪蘭友為總幹事。蔣經國(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為副總幹事,料理喪事。並由全體委員分組,以三小時為一班日以繼夜,輪值守靈。此為 國父以後,享有此項殊榮之第一人。先生遺體,經台大附屬醫院施行防腐手術,易服藍袍黑馬掛,白襪布鞋,安放病房。十一月一日晨由張其昀、洪蘭友等陪同移靈至貴陽街實踐堂。移靈時不用儀仗,臺大附屬醫院所設護理學校全體學生,穿制服列隊恭送。是日上午九時起至下午六時止,聽各界自由瞻仰遺容。特別護士李文如、朱定金兩女士仍照平時侍病形狀,在旁守護。二日上午九時舉行大殮,國民黨推于右任、王寵惠、張群、吳忠信四人,以綴製黨旗覆蓋靈柩之上,由蔣總統中正主祭,張道藩讀祭文,並題匾輓曰:「痛失師表」。祭奠者,有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暨各機關及公私團體一百四十餘單位公祭。親屬如:陳洪夫婦、陳凌海夫婦、蔣道輿兄弟、陳子寬、儲福興、浦士英、馮熙、吳則中、馬光啟等在旁陪祭還禮。三日,遵先生遺囑,舉行火化。四日,治喪委員會代表蔣經國、洪蘭友、及親屬陳洪、馬光啟、陳凌海等數人,親往舒蘭街火葬場,由治喪委員會代表蔣經國及陳洪檢取未完全焚化之牙床及碎骨等,盛於香沙木製之小匣內,上鑄青天白日黨徽,前面雕刻「吳公稚暉之靈骨」,後面則署出生與逝世之年月。該字係由狄膺囑表侄陳凌海所書,以凌海行書,幾與先生可以亂真也。靈骨暫厝圓山忠烈祠。先生遺命葬於南海。嗣恐骨匣過輕,不適於海葬,為增加骨匣重量,將在骨匣外另加白水泥鋼筋盒。該盒正面亦書「吳公稚暉靈骨」,此六字則為洪蘭友囑陳凌海用模擬先生之行書所寫者。
先生靈骨 專機護送
十二月一日晨,由洪蘭友、張劍鳴,及先生親屬陳洪、馮熙、馬光啟、陳凌海、吳晉等數人至圓山忠烈祠恭奉靈骨往松山軍用機場。當時在場送靈者,有五院院長陳誠、于右任、王寵惠、賈景德、張道藩、何應欽、張群、吳忠信、朱家驊等百餘人。于右任於領導行禮後,致告別辭曰:「今日遵奉先生遺命,葬先生於南海,願先生骨灰化為百千億之祖國精神,拯救百千億受苦受難之同胞。」旋由代表蔣經國、張其昀、狄膺、陳洪、馮熙、馬光啟、吳則中等護送,乘忠勇號軍用專機,空運金門。當啟靈時,松山機場人山人海,大家莫不哀悼,痛失國師。
金門迎靈 天地含悲
是日,金門天氣陰霾,風砂撲面,上午九時五十分,專載先生骨灰軍機降落在金門機場,守在機場的大群迎靈人員,心情都是何等的沉重,奉靈官前金門縣長張超首先登機,敬謹奉靈下機,端立機場正中,十六名武裝憲兵高舉四面巨幅黨國旗,倚立四週,機場全體肅立,樂隊奏哀樂,全體人員向靈櫬行三鞠禮,儀式完後,迎靈行列則徐徐向太武山公墓進發。
隆重公祭 莊嚴肅穆
十時三十分,迎靈入太武山忠烈祠,金門各界舉行公祭,由胡司令官主祭,全島軍民代表三千餘人參加,莊嚴肅穆,先生靈骨正中供奉,主祭官上香獻花後,王守仁上校恭讀祭文,全體軍民行三鞠躬禮,中委張其昀繼則致詞,報告先生之精神,及遺囑將骨灰海葬南海之意義,他並指出:「………吳先生遺囑海葬,是海誓山盟的意思。他壯懷激烈,要捲起太平洋上的新潮,遺願神州大陸的重光。」語極哀壯。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