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若有情
發布日期:
作者:
婁列。
點閱率:458
童沐天回到台灣,僅在半年之間,便客觀地分析出台灣文壇的缺點,浮誇風、浮躁風、浮泛風,總的來說,每個作家都像淡水河的浮萍一樣,隨波逐流,它流到什麼地方,它自己也茫然不曉。
作家不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紮根,與群眾相呼吸、共甘苦,怎能寫出反映人民的真正地思想、生活與感情的作品?
童沐天指著書架上的三部文藝作品,《台北人》、《鎮西軼事》、《浪淘沙》,向杜恆分析、解剖他的讀後觀點:《台北人》跟台灣毫無關係,更談不上什麼感情,它只是少數國民黨官僚集團的特權份子,被人家打敗,趕到這個虛偽浮華的城市,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重溫日暮窮途、迴光返照的繁華夢。老童激動地說:這種作品在改革開放的中國,被文藝界吹捧成台灣優秀小說,拍成電影故事片,召集什麼國際文藝研討會。童沐天氣憤地問:「它能代表台灣作品麼?作品反映的人物住在什麼地方?你說!」
《鎮西軼事》拍成電影故事片,獲得菲律賓麥格塞獎。作者的照片,掛在北京「現代文學館」的大廳,讓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