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第四屆浯島文學獎小說組第三名 搖啊搖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407
字型大小:

記憶裡的故鄉始終不脫一些搖啊晃的模糊影像,影像中的主角可能是自己、家人或曾經擦身而過的人事物,始終讓我捉摸不清。

在老家權充雜物間的廂房裡有一只搖籃,搖籃是籐製的,粗細不一的籐枝架構起一只溫馨的橢圓。搖籃底下有兩段粗而彎曲的籐腳,那是搖籃的關鍵構造,因為它,孩子便似飄浮母體、搖曳波動,一覺好眠。

小時候,對我們家的搖籃有著莫名的優越感,因為它是那麼的與眾不同,靜謐穩固,不像別人家的廉價搖籃總伴著莫名的伊呀,活像「虎姑婆」的磨牙。

奶奶說,「這是爺爺花了二十斤大米的代價向唐山老師傅訂製的,為的是慶祝家族中的第一個男丁、我的大哥的降臨;它就像老家的福杉樑柱一般,可以用幾代人,就算過了幾百年,一樣堅固耐用。」我對奶奶這席話是嗤之以鼻的,不過是一只小小的搖籃,那來那麼多的學問,用得了幾世人的光陰去驗證、琢磨嗎?

現在,它就靜靜的躺在我的腳邊,伴隨過家族所有孩子的襁褓歲月,厚厚的塵灰掩蓋不了籐腳明顯的磨痕,卻依然不減它身為搖籃的功能。

燭光中,佛龕裡、不具名的奶奶一貫的搖曳著莊嚴,我想同奶奶說,我們家的搖籃或許真能用幾代人,可如今大夥已提早忘了它的存在,隨著頹圮的老厝,淹沒在沈寂的年代。

記憶中的我,常伏在奶奶瘦弱的肩頭,聽她的嘮嘮絮語。爺爺在大哥出世後沒多久就過世了,死因是家鄉人常有的肝病。奶奶說,那是操勞過度,以及長期食用過期「戰備米」的結果。

「夭壽哦,定定甲百姓講赫是『營養米』,有『黑龜』表示沒噴藥。明明就是過期的淘汰米,金門人的腹肚,攏乎『北仔』佇貯糞埽。」童養媳出身的奶奶平素話不多,也只有在駝著我的時候,才有那麼多的埋怨,因為那通常是邁在兩、三公里的山路上,去看望在太武山山腳下經營小飯館兒子、媳婦的時候。抱怨時,奶奶的肩頭常是一顛顛、一顫顫的,纏過的小腳上,支撐著一輩子的辛勞與希望,波浪似的,令人好眠、好夢。

父親在我出生那年,決定拋下爺爺遺下的十多畝田,做生意去了。奶奶對此很不能諒解,爺爺一輩子的辛勞都在這些田產上了,身為長子的父親怎能說不幹就不幹。父親那時撒潑的說,「沒我,還有弟呢?」正讀著高中的叔叔拿著書,頭也不抬的搖著手,「別算上我!」奶奶哭乾了淚,也喚不來兒子們的回心轉意,就這樣,田租給了幾位堂叔伯;每每收著代替租金的番薯、花生、玉米、芋頭的時候,奶奶便禁不住的難過,怨兒子的無情、嘆爺爺的撒手,更懷疑他們這一代人一輩子到底在忙乎什麼?

父親在離老家不遠的村落,租了幢古厝,開了間小飯館。古厝有點破,下雨天還得準備各色鍋碗瓢盆應景。但,那位於太武山麓,緊鄰著一處師部,門板一下,就有做不完的生意、忙不完的活。

選擇飲食業,父親是盤算過的。那時金門駐軍有十萬之眾,一個師部也有個千把號人,單是迎來送往,就有數不盡的賺頭;更何況,那時候的「北仔」,特別氣魄,不論是升遷、榮調、退伍,或是考察、迎新、送舊,都免不了擺上幾天、幾十桌,利潤或許不高,但量來得驚人,只要菜不差、人不懶,強過酷陽下的看天吃飯。就這樣,父母親撇下剛滿月的我,帶上大哥,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奶奶爭不過,得順從,特別是在父親店裡客似雲來、門庭若市的時候。

那時候的金門,不安穩啊。「單打雙不打」,跨海而來的砲彈不時折磨著反攻跳板上的島民。

父親開店的村落離金門的軍事指揮中樞-太武山武陽營區不遠,被當成砲擊的標靶,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小時候,每個雙號日、奶奶和我固定造訪父親的時候,總會發現一路上的地景有著或多或少的變化。不是誰家的房頂去了半邊,就是牛啊、豬的沒了棲身之所;有次,宣傳彈剛好命中了村裡唯一的公共廁所,糞水潑濺了方圓數百公尺的房舍、牲畜和農作,樂觀的農人叫這作「天降黃金雨」,免費施了一次肥,來年定是好豐收;負責刷洗的村婦可不這麼想,問候老共他娘、祖宗總是不可免的。

福大命大的父親總與這些災難擦身而過。隔壁的照相館中了倒了一面牆,後頭的理髮沒了半邊房,可他那間破古厝、小飯館就是毫髮無傷,按說以這幢古厝的年歲,是受不了砲轟撼動的,可它就是雨照漏,瓦卻沒揭去半片,令眾人嘖嘖稱奇。

一次,父親留我過夜,當晚砲擊,我看大夥都無動於衷,該幹什麼的,還幹什麼,一點也沒有跑防空洞的意思。父親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該來的躲不過。前些時候,村裡的防空洞被震垮了,還搭上了十多條人命………。」父親的話剛說完,原本呼嘯耳際瘖啞的砲聲,霎時來得真確而天搖地動。頭頂下撒落了大量的塵灰,舖上了大哥的作業簿和櫃上的雞鴨魚肉。

「莫不是中獎了?」父親嘴裡呢喃著,拉著兩崽子的手,伏到床舖下。搖搖晃晃的燈泡、轟隆隆的砲響,讓這個夜顯得無比漫長。矇矓間,我想起老家的搖籃,一搖搖、一擺擺的,催人入眠。那夜,全家在床底下過了一夜,事後想想,房子真垮了,床舖頂得住嗎?恐怕也沒我們選擇的自由。

天亮後,父親巡察了屋前屋後,院子裡多了個大窟窿,打爛了一只洗碗的大水桶。窟窿離廚房約莫只有半公尺,再一次驗證了父親的好運氣。沒過中午,已經來了三撥人,金防部、縣政府、自衛總隊、鎮公所、村公所的,全派代表來了,可就是沒人決定怎麼做。幾個孩子朝著圍著紅繩的洞口張望,黑黑的,透著煙硝味和無止盡的深邃,像場夢,更像一次死神的招手。

三天後,父親找了些砂石、水泥,吆喝了幾個壯丁,填平了那個窟窿。穿綠衣的又來了,對父親一陣咆哮,大意是斥責他怎麼能這麼做?父親雙手一攤,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軍官悻悻然的走了。母親依舊在窟窿上頭擺上水桶刷碗,一群孩子爭相在上頭蹦跳,證明自己的勇敢。

小飯館的生意始終很旺,父親還設置了帳簿,方便官兵們在發餉的日子裡一道結算。偶爾,踫到調職、退伍倒帳的,父親也只是笑了笑,權當勞軍愛國;母親對此頗有怨言,一直想推行「銀貨兩訖」運動,但總無法落實到底。生意好,父親反而興起了轉業的念頭,他說,「忙、累總得有個盡頭,日子不能總是這樣過。」

父親的新生意是離師部更近的雜貨店。那時候的雜貨店還真是什麼都有,什麼都做。從軍品、紀念品、特產的販售,到軍服收洗、建材五金、小吃外送等等什麼都有,母親笑著說,「廟公換主持,這那是款?」父親苦笑著,時勢所趨,好像怎麼也逃不過。

到了我該上學的時候,奶奶的身體也不行了,兩三公里的山路說遠不遠,對一個老人來說,到底是折磨。父親把我留在身邊,也要奶奶同住,但她說,「捨不得和爺爺共同支起的老屋」,畢竟那是她一生的縮影,一輩子的成就。拗不過,只得隨她了,我始終記得奶奶離去時搖晃的身影,迷濛濛的,像一場酣甜的夢。

隨著軍隊潮起潮落,父親的生意也起起落落。到我高中畢業那年,村子裡的各色商舖已經關了泰半。父親說,「砲聲沒了,生意也就淡了;是好是壞,這世人是琢磨不透了!」

那年,我坐在「登陸艇」上,跟著一夥同學赴台趕考。登陸艇是那時金門百姓赴台的主要交通工具,因為前頭開著兩扇大大的艙門,所以也叫「開口笑」。

登陸艇是平底的鐵殼船,行在海上活像一只大搖籃。船上沒有床舖,有的只是艙底和甲板。幾位「藝高膽大」的同學,上船不久,便將全船摸了個通透,像我這般不懂水、沒踫過海的「生意子」,只有癱在甲板上嘆氣的份。

船行到高雄港,約莫要十七、八個鐘頭。這段時間裡,我的胃便像被攪擾的半瓶水,時而揚起,時而波動;滿溢的酸澀湧到了喉頭,一「開口」便是無盡的苦水,如何能「笑」?怎麼也想不通。臨岸時,船上響起了雀躍的歡呼,迷矇的碼頭、雜錯沓人影在不遠處隱露,慢慢地才懂了「笑」的理由。

前年路過山東青島,海上正興著洶湧的波濤,幾位接待的招商辦官員咧著嘴說:「這那算大浪,揚起近十米的都有!」接著,登上準備好的快艇。駕駛員熟練的發動馬達,掌穩舵盤。疾行下,竟似在陸上般的平穩,偶爾揚起的浪頭,權充路上的小石頭。這時,記憶裡搖晃的故鄉在眼前清晰了起來。搖籃、奶奶、父母親、古厝、院子裡的大窟窿等等,像跑馬燈似的,一一呼嘯而過;那些搖晃後的恬適、驚恐、認命的臉孔慢慢地浮上心頭。

倏地,駕駛員關了,一座小島在我眼前輕輕的,搖啊搖………。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