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吳手記金門的鄉人與鄉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元。
點閱率:559
字型大小:

此次來東吳,長達四個多月之久。到我動手寫這篇文章時,第七周的生活已經開始了,也就是說時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說四十多天的時間,我一直置身於東吳生活的氛圍中,這肯定是沒有錯的,但仔細想想,僅僅這樣說又不完全準確。雖然我人是住在臨溪路,在東吳的半山坡上,但和外界還有不少的聯絡,可以說,我又置身於鄉人鄉情和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界的兩個氛圍中。和古典文學界學人們的交往,擬另文敘述。單就鄉人鄉情這方面來說,我感到不時地籠罩在這種溫暖之中。九月十七日下午五點左右我到達東吳寓所,不到六點多,楊樹清兄就打電話來,說他們幾個鄉親聚首,在復興路,快快過來。當時下著雨,預報說「韋帕」颱風正在襲擊臺灣北部,加上旅途勞頓,新來乍到,交通不便,就沒能和鄉親一起用餐了。此後,還有各種活動,與鄉親的很多交往,除了專文(如寫楊樹清兄等)之外,這裏摘其要者,略述一二。

陳德昭教授夜訪

剛剛到東吳兩三天,陳德昭教授就來電,說要來看我。我說不敢當,可是德昭教授堅持非來不可。我只好告訴他我的地址與房號。

德昭教授我認識很早,五年前我首次回金門見到過。銘傳大學在金門辦碩士班,他是銘傳金門分部的主任,常年來往於臺北、金門之間,雖然往返乘的是飛機,也是夠辛苦的。

去年七月三十日,德昭教授一行五人(包括:銘傳大學藝術中心主任兼經濟學系主任、所長黃建森教授,陳鴻基教授,以及已經落籍于金門的林水勇博士等)訪問了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原來德昭教授還是銘傳大學應用語文學院的院長,當時我還在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任職。兩個學院進行學術交流,有很多的心得。陳德昭主任說,明年是銘傳大學成立50周年,他代表校長邀請福建師範大學同仁前往臺灣參加校慶。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我如期到達臺北參加銘傳的慶典活動,剛剛走出航空港,德昭教授和他的助手已經在大廳迎候,他交代助手,先把我送到桃園校區到處看看,他還要接另一批客人。三月的臺北,氣候宜人,而德昭教授的腦門上卻沁著汗珠,看來,那幾天裏裏外外,是夠他忙的。我對他說,你事多,接機迎候的事,交給助手辦就可以了,不必事事躬親。他說,你老兄來,我能不來機場接你嗎?現在不能陪你去桃園,失禮失禮,晚上再見。在銘傳的四五天時間,參加校慶的各種活動,安排參觀及探訪友朋,多虧了德昭教授的安排,使得這一次的旅行很順利,也有不少的收穫。

當我在回憶這些往事的時候,德昭教授來敲門了。天已經盡黑,颱風過後不久,東吳的半山坡上,路不怎麼好走,德昭教授又比我年長,我真的過意不去。德昭教授很客氣,還給我帶來高山茶及果品。德昭教授說,他到金門上課,沒能及早來東吳,抱歉得很。我說,你也太客氣了。德昭教授回去之後,我打開手提袋一看,裏面還有一把削水果皮的刨刀。德昭教授大概想,我剛來臺北沒幾天,既然送了水果,沒有刨刀怎麼削皮?真是心細如髮呀!一把小小的刨刀不一定值幾個錢,但是在我的心中卻流淌著暖暖的情意。德昭教授說,我們同姓,年紀又比較相近,如同兄弟一般。

最近,德昭教授還不時來電問候,他說,最近有一批武漢大學的學生來交流,他要安排;過幾天又要到金門上課。我的眼前老是浮現德昭教授忙碌的身影、腦門沁出的汗珠。德昭教授,你太忙了!

博士班楊天厚論文

十月二十四日,我給研究班同學上課,助教通知我說,有兩篇論文要我審查。下課後,助教送來兩篇博士班的論文,作者叫楊天厚,是東吳中文系博士班的同學,兼任金門技術學院的講師。論文一篇是《金門瓊林蔡氏宗祠祭典儀式探究》,發表在《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津出版社印行。這篇論文是在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主辦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宣讀的;另一篇是《「揀桌」在民間祀典中的角色分析》,即將刊于《金門技術學院學報》上。一看題目,就知道兩篇論文都研究的都是金門文化,大概東吳中文系的同仁大多知道我是金門人,對金門文化會有較多瞭解,所以把這兩篇論文送給我審查。助教告訴我,楊天厚也是金門人。我問她,現在他可在東吳?能不能會會他。助教說,不在。學分修完,在金門寫博士論文了。

這兩篇論文是因博士學位候選人必須有一個資格考核因而送來審查的。從論文看,楊君對中國古代典籍制度,尤其是祭祀的典籍制度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加上從小住在金門,受到金門文化的薰陶感染,為了撰寫論文又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論文寫得很豐富,材料翔實,既客觀又富有情感,結論令人信服,我個人認為是好文章,故加以推薦。

許多金門學人說:金門是傳統文化保留最好的一個地方,其理由有二,一是金門不像臺灣本島,有50年的殖民統治,沒有受到殖民文化的影響;二是金門沒有像大陸那樣經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長達十年之久的「運動」,宗廟祠堂保留完好不說,民間傳統的典章禮儀亦綿延不絕,從來沒有間斷。我覺得是有道理的。金門的文化是很典型的閩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個分支,通過對金門文化的研究和描述,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閩南文化、以至中原文化的瞭解。據我所知,以金門文化為課題的碩士論文已經有多種,例如對呂世誼的研究、蔡廷蘭的研究,以及「解嚴」以後金門文學的研究等,但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博士班的論文以金門文化為研究課題?楊君的論文是不是?我目前不知道,至少楊君很關注金門文化。我以為,金門文化還有相當的研究空間,需要我們去關注,去研究。加大對金門文化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撩開金門神秘的面紗,金門才能為世人所認知,金門才能走向世界。論文充滿了楊君對金門濃濃的鄉情,從中似乎還可以看出楊君的一種焦慮,那就是金門傳統文化有漸趨消歇的危險,他的寫作旨在喚起人們對它的關注和重視。楊君,還有我們所有的鄉人,大家共同努力,大家都來用心保護家鄉的文化吧!

鼎富樓宴集

唐朝泉州籍進士歐陽詹,在京城與鄉人宴集,寫下《玩月》一詩,其《序》雲:「貞元十二年,甌閩君子陳可封游在秦,寓於永崇裏華陽觀。予與鄉人安陽邵長楚、濟南林蘊、穎川陳詡,亦旅長安。秋八月十五夜,詣陳之居,修厥玩事。」歐陽詹與友人宴集,自然比不上魏文帝曹丕為太子之時清夜遊西園之盛,其《玩月序》更比不上王羲之《蘭亭序》的著名,十數年來,我讀他的詩、他的序,是因為他寫的是鄉人之情,是在異鄉為異客時的鄉人之情,所以覺得可貴、可感、可念。

數年來,與金門鄉人宴集多矣。2005年元旦,在原鄉,首屆世界金門人日;2006年12月,在吉隆坡,第二屆世界金門人日,在異國。兩次宴集,氣勢恢宏,千百人人頭攢動,著實令人難忘。此外,在福州、在泉州、在廈門,在漳州,抑或在臺北、在挑園、在台中、在台南、在高雄,多次鄉親聚會,大多是由聯誼會或者同鄉會來組織,其樂也融融。說實在,我很珍惜一次又一次的與鄉人宴集,在金門,與縣長李炷烽先生同在主桌,作為鄉人,榮莫大焉;在大馬,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鄉親在一起,亦為難得。即便是在福州等地、臺北等地的宴集,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或是翩翩少年才俊,或男或女,一張張笑臉,一句句鄉音,常常給我留下許許多多的美好記憶。

這次來台,方才一月有餘,已經參加了兩場的鄉人宴集。一次是大鄉長楊水應先生的鑽石婚紀念,一次是金門縣議會的與大臺北各同鄉會的聯誼,非常難得。楊鄉長鑽石婚紀念後數日,東吳中文系辦公室的助教打電話給我,說實踐大學的張火木教授正在聯絡我。張教授後來來了電,說在楊大鄉長紀念慶典上見到我,因人太多,來不及敘談,打算約個時間聚聚。

張教授起初約定10月26日,因星期五晚上我有課,遂改為29日。傍晚,張教授開車來接,我邀了本學期同來東吳客座的蘇州大學劉祥安教授同往;劉教授參加朋友的活動,也常邀我一道。張教授執教于明道歷史系,也是東吳的校友,一見如故。

宴集的地點是鼎富樓。路上有點小塞車,我們到得晚了點,一桌人差不多都來齊了。參加宴集者,除了我們車上的三個人,還有鄉賢許丕華,作家楊樹清,具有碩士學位的退伍軍人施志勝、攝影家鍾永和、書刊封面設計家翁翁、從加拿大回來的續均佑、作家兼畫家陳能梨、廣告家王學敏小姐、還有一位以前見過面的洪先生。

我雖然獨在異鄉,卻不是孤獨的異客,也沒有異客的孤單之感,這大概與常常有鄉人來電或來郵件有關,旅居臺灣的鄉人,原鄉的鄉人,常常有電話噓長問短。鼎富樓的宴集,又認識了好幾位原鄉鄉親。樹清兄突然發現什麼,張大嗓門嚷嚷:看看,看看,在座的都是《金門日報》副刊的作者。經他一說,你看我,我看你。是不是作者,對金門副刊生態瞭若指掌的樹清兄大概最有發言權了。由於種種原因,我已經多年不再寫學術以外的作品。前年突然心血來潮,還老返童,寫了一組隨筆,名曰《師友贈書錄》,由於開始幾篇都與金門的人與事相關,不小心便成了家鄉日報的作者。現在許多日報或者晚報,都不再有副刊了,而《金門日報》的副刊依然堅持辦下去,而且還闢了若干專欄,形成特色,實屬不易。

酒酣耳熱,不知從什麼地方又竄出兩位鄉人。一位是金門金瑞飯店的彭老闆,一位是在捷運任職的許奮鬥小老弟。原來他們兩位也在這個餐館用餐,聽說我們在這兒小聚,也來「敬酒」、湊熱鬧。

今天的宴集,收穫多多。身在異鄉而見到這麼多的金門名人,有些興奮。許丕華先生是今晚的「白眉」,資格最老,席間,許先生贈送每位鄉人新著《浯鄉俗諺風華錄》,洋洋灑灑數十萬言,專門研究和介紹金門的諺語和俗語。誠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說:沒有近距離的溶入鄉諺俗語,很容易忽略它「俗中帶雅,樸中帶美,粗中有致,淺中有物的特質。」作者如果不是根植於鄉土,不是對故鄉的人情世故、一山一水有著深情,任憑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來的。席間贈書的還有陳能梨,她說今天只帶了兩本書。一本自然是回贈給許先生了,另一本她有些為難,幸虧我坐在她的右側,又從比較遠的地方來,她好像不太好意思不送我。陳能梨是作畫的時候署本名,寫文章寫書卻署陳亞馨。她的《雲之鄉》收入《金門文學叢刊》第一輯,此叢刊我早已有藏。能梨小姐得知我已經藏有此書之後,似乎有些小小的惋惜,似乎還有點「上當受騙」的感覺吧?本來書可以另送給他人的,卻為我所得。我告訴她,我就是想要她親手簽名的本子,因而故意作沉默狀。作者簽名與不簽名的本子是大不一樣的;另一本我可以送給喜歡這書的其他人,比如我女兒陳茗,她對金門文學也是情有獨鍾。能梨小姐,請原諒我的貪婪吧!最後贈書的是張火木教授,在歸途的路上,張教授早早把書堆放在車座上,他說,你想要哪一本,儘管拿去,其中他自己著的有《金門鄉情語錄》,還有他整理的張邦育《烽火鄉情》等書。這些,都是今晚鼎富樓宴集的意外收穫。

席間,不知誰還說了一句,王學敏小姐家藏書頗豐,特別是臺灣的文獻。於是大家遂有前去探書的願望。王小姐一再說,家太小了、太小了,房子本來是要買兩套,然後打通的,誰知道,商家卻把另一套賣給他人。聽她的口氣,對藏書似乎沒有否認的意思。我們說,我們去看書,不是看房。王小姐表示歡迎。這是宴集留下的第一個懸念。

張教授的車把我們送到東吳的側門,我突然想起來,席間竄出來「敬酒」的許奮鬥鄉人,他是銘傳大學陳德昭的碩士,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說改天由他來安排,請我和劉教授「賞光」,說這話時他已半入「境界」,該不會是一時之興到之言吧?這是第二個懸念。2007-11-1

(附記:奮鬥小老弟已于11月4日另請了我和劉教授,附此致謝。)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