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痴
社區大學優質解說班第二學期的課程,老師排課的重點擺在淡水生活地圖的製作。當老師將一張淡水密密麻麻的街市圖交到我手中時,那張黑白、沒有文字標示,只有從空中鳥瞰畫下來的空照圖,我傻了!對於方向感遲鈍的我,真不知道該從那個方向看起,那張長條形的地圖,在我的手中就如同廢紙一般,真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更別談日後課程中進行的生活地圖製作,因此心中因為膽怯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幸賴同學的幫忙,我才一點一滴的將這張地圖的地名、街道、古蹟點標示出來,有了基本的架構之後,我終於東南西北有了方向和頭緒,淡水的街市也清晰了起來,這應該有助於日後課程的順利進行吧!
接下來課程按照期程順利的進行,在同學們互相腦力激盪以及老師的指導下,淡水的生活地圖有了基本的雛形,經過多次課堂的討論、製作和分享,淡水的生活地圖慢慢彰顯,進而豐富了起來。經過班上同學分享淡水老市街的今昔對比,她是一位從小在淡水重建街長大的孩子,四十年未曾離開過生長的地方,當他透過圖片娓娓述說每一條巷弄、每一間房子、每一個人物、每一幅風景繪,那種專注、專業、清晰、百分之百感情的投入,讓我如癡如醉的上了寶貴的一課,這種感覺勝過聽一場名家的演說,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對於一個方向感和空間感極度欠缺的淡水新住民來說,我只能理解到故事、人文、風俗和歷史的層面,完全無法和空間連結在一起,這是我相當遺憾的地方,也因為這樣的上課因緣,讓我深深懊惱自己先天所欠缺的部分,一時想到自己從小到大、從鄉村到都市所發生的糗事和不便作一回想,期待能茅塞頓開。
高中之前,我的生活圈就在一處淳樸的小村莊,我的生活地圖就只有家到學校、家到田裡、家到海邊等三條路線,加上過年過節陪媽媽到村中的廟宇拜拜,一年一度的學校郊遊路線稍有改變外,我的生活範圍是既狹隘又單純,因此一點也沒有因為缺乏方向感而覺得不方便。
高中畢業後,從單純的小鄉村突然來到五光十色的台北,我終於如困獸之鬥,完完全全在都市中迷失了!記得在永和的一處地下道,我為了從這一頭到對街咫尺的距離,卻在地下道上上下下數十趟才找到正確的出口,因此我害怕過地下道;當在台北市搭乘公車時,我只能以火車站前的希爾頓飯店為地標,不管去到哪裡,我總是要以它為出發點才能找到目的地的方向,因此在時間和車資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在榮民總醫院生下大女兒時,有一次從病房走到哺育室餵乳,我卻在中途迷失在醫院叢林中,既走不到育嬰室也回不到病房,在進退維谷的狀況下焦急萬分,最後才在護士的協助下來到女兒身旁,看著嬰兒室那些吸飽母乳滿足睡著的嬰兒表情,相較女兒嚎啕大哭漲紅的臉蛋,我愧疚極了,到如今外子還常提起這件事情來消遣我,女兒們也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它真的發生過;小女兒讀國小二年級時,有次陪我回鄉下照顧阿祖,因為寄住在親戚家,每天早晚如上下班的路程都得騎上半個小時的機車,首日早上騎車由嬸嬸帶路,當睌就開始了我的冒險旅程,我心中是萬分驚恐,深怕和女兒一起迷失在陌生的地方,卻在女兒的指引下順利返回親戚家,第二天我對走過兩次的路依舊陌生,整整兩週的時間我仍摸不著東南西北,一切感謝女兒,對於這段母女共同的冒險經驗,已經上國中的小女兒不時還會想起,因為這是她引以為傲的,首次可以保護媽媽、強過媽媽的感覺應該很不錯吧!諸如此類種種真是不勝枚舉,我也很努力很努力想去突破,但似乎一點進展也沒有。
搬到淡水超過十年了,我的機車僅在淡水活動,鮮少超過學府路,我總是走同樣的路,從來不敢在小巷道中繞,迷路的恐懼感隨時都會朝我席捲而來。直到參加淡水文化基金會的古蹟解說課程,在文化工作者蘇老師和謝老師的帶領下,我終於在淡水這座河港小鎮的巷弄中穿梭,天呀!原來淡水這麼豐富、這麼美麗、這麼迷人,等到自己真正走入解說的工作,方向感依舊欠缺,但是恐懼感消失了,當我克服心理障礙跨出了這一大步,彷彿天地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路痴—這個跟著我四十年的外號,是否可以和我稍稍畫下界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