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生命》後記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刻,常持有一股充沛的活力與保有一顆年輕的人,雖然已年過半百,但凡事仍深具信心。
回顧半世紀的歲月裡,總有許多令人值得回憶的甜蜜往事,尤其從事教育工作三十餘載,更有述說不完的心路歷程,希望藉由這支笨拙的筆,記錄過往的生活點滴,以知所省悟與感恩,並勉勵後代的子孫要謹記前人曾經走過的足跡。
惟個人才疏學淺,總認為寫不出什麼好的作品與大家分享。直到近來在長慶兄的鼓舞下,才敢貿然疏理拙作,剛開始時,頗感力不從心,經過一段時日的思索與煎熬,才稍得心應手。無論是散文小品或教育論述,在這四、五年的光景裡,也累積了數萬言,終於孕育出平生的第一本書。
近些年來,時代的巨輪不斷的往前邁進,教育改革也方興未艾,個人有幸躬逢其盛,全心全力投注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積極參加國立教育研究院第一百期校長班儲訓研習,均略有心得,而得以抒發個人的理念,舉凡回憶孩童辛酸的生活點滴、艱苦備嘗的求學歷程以及從事教育工作的歷練與感觸等,均抒發為文並多次發表於《金門日報》浯江副刊及言論廣場,幸獲諸多讀者的迴響,也喚起同齡族群美好的回憶,尤其成長於在四、五十年代的金門人,大多歷經「古寧頭戰役」和「八二三砲戰」的洗禮,今天能夠倖存於世,實要 感謝老天的厚賜。
人生是一段變動不羈的旅程,藉由文章喚起大家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用心的自我省思、學習與成長,以開啟生命智慧之鑰,讓人性的光輝豐饒所有的生命。
承蒙長慶兄為本書做深入的剖析,黃奕展校長在宗族文化領域的賜教,教育部陳昆仁督學及前高雄高商陳榮華校長在教育志業上的提攜,均不勝感激,特此致謝。基於個人的論點粗淺,又倉促付梓,難免掛一漏萬而有疏漏之處,期盼仁人君子不吝指正。
九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於金門太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