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印尼蘇島峇眼亞比埠《BAGANAPI─API與明惠帝》傳說

發布日期:
作者: 關辰。
點閱率:1,288
字型大小:

許經立/輯

〈8見(附錄一)之三:社會條。〉

于是彼等華人為虎作倀,權力在握,殘害同胞以自肥:

…荷政府抽所得稅于吾僑,委之雷珍蘭與以回扣,彼貪微利,派遣爪牙,四出征收,叫囂隳突,僑民難安其居,每乘夜扣人家門,遇男子不在者,竟上下其手………

同時,荷蘭官員濫權,欺凌華人弱者、婦女,動輒毆打,或借口留醫關押、致死,血淚斑斑的痛史,是當時此地華人自相殘殺、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實況。如今,仍有中國人還在上演這齣引狼入室的活劇。林校長地下有知,恐怕不是「增無窮之眼淚也」,而是無眼淚可流了!

三、社會

林校長尖銳地指出旅居此地華人移民的愚昧及自私劣根性:

兩地俗悍好鬥,畛域攸分,姓有會,鄉有團,睚眥之仇必報,儼如圖騰時代,迷信復不可破,南下者血管中率含是原予而發揮光大之,當十二人之首抵眼也,與巫人奮鬥,以寡敵眾,以客敵主,卒抄最後之勝利,歸功神助,相與奉一木偶所謂紀王爺者之,後來者尤而效之,各奉一神,洪姓者祀洪朝選(明進士),林姓者祀林次崖,黃姓者祀廣澤尊王,蘇姓者祀黑虎將軍,姓有神,鄉有神………其弊也,各相競靈,一言不合,械鬥以起,在昔為盛,于今尤烈,繼以同一生活,時起競爭,知神力有所不足,復結合同利害者為一團體。藉敵異團體,以九龍堂為嚆矢,繼之者晉龍堂………約五十餘所,團體即結,旌幟益明,尋仇報復,此興彼仆捐腦剖腹,卒不悔懼………,民國肇造,民族思想驟行發達,頓悟同類相殘之可恥。

閱讀到這裡,不禁想起父親和岳父常常述說僻地家鄉舊時村裡,或是大家族吞侵小家族而互相械鬥,不然就是大姓族欺負小姓族,大規模的械鬥,經年累月,死人無算。父親及岳父之家族上幾輩先人,因為屬小房及小姓族,常常遭受上述愚昧行為所連累。為後代子孫福祉,不得不率族人離鄉背井他去,因此恨聲連連,並囑我等後輩千萬不得再有這類「遺禍子孫的封建思想」。尤其岳父留下他自身的回憶錄手稿,對家族被迫害離鄉背井的斑斑血淚,讀來令人義憤填膺。

林校長的《眼中淚史》寫「不思團結、不與土族和諧共處,但相互逞勇械鬥;引狼入室地邀荷蘭人派遣官員來統管,而致欺凌魚肉同胞,最終禍害自己的「中國人血淚史」!

不料三十年後,即一九四六年間,東南亞多處發生排華事件。峇眼亞比亞比的中國人遭受禍害,從三月初即受當地土著、軍警持械屠殺!華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新馬社會嘩然,各地報章詳盡報導,以致後來中國駐吉隆坡領事要求正在到訪的中國軍艦「伏波號」前往保護華僑生命、財產,然而艦長礙于未得國府命令,只得滯留新加坡海港處。林校長如在人世,恐怕無淚可流地寫《眼中淚史》續集了。

近二年來的印度尼亞亞國各地排華風波,當地華僑慘狀,罄竹難書,世界各地曾經有過華僑遭受屠殺的悲慘局面,華僑移民史或更貼切稱為「華僑血淚史」。

(丙)王爺的疑惑:

從《眼中淚史》摘要之三文中詳細溯源「王爺」身世,其來有自,支脈分明。其原因不過是為了本族姓對外族姓或土族發生糾紛、械鬥時而結社、藉祀神為共同團結精神支柱。林校長材料為親訪記錄,應是可靠史料。僅屬臆測,沒有任何史料支撐,武斷定論「世代祭拜的「皇爺」,實際就是明惠帝的化身」,林校長這篇極有參考價值的海外華僑移民史料文獻,對以訛傳訛的傳說,誠屬醍醐灌頂。

(丁)至于「最近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幾個城市,如美坦(棉蘭)、帕矸巴魯(北干)、碩頂等地接二連三有村民攜帶明朝文物出售,有手環玉鐲,外側雕雙龍搶珠圖案,栩栩如生,內側「明朝朱元璋,長命富貴」字樣,另有人形半身石像,雕一名長鬚老翁策杖,背負包裹,疑是朱元璋的形象,背面也寫著「長命富貴,明朝朱元璋」八字,………

略具的基本常識知道,中國歷史君王、士大夫存在一種中國僅有的禮制忌諱:

民國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書當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須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謂避諱。避諱為中國特有之風俗,………

朱元璋氏創基明朝,在位三十一載,為明太祖,王號「洪武」,基于避諱的原則,如是明朝藝人所造,誰嫌命長敢連名帶姓直雕在太祖塑像上?豈不是要「意謀不軌、傷害龍體」,而滿門抄斬、連株九族?不需勞師動眾,便可明了有關「明朝文物」的可靠性,狡獪之徒藉「鄭和下西洋」的事跡,故弄玄虛、偽造歷史文物以欺世牟利的噱頭罷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有許多以仿古手工藝術品為生南來經營,有良知者售賣真古董文物、藝術品;奸狡之徒則欺之以偽造、仿製古董;暴利所趨,從事這等營生者,多如過江之鯽,無需贅述。

一峇眼亞比亞比的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峇眼亞比」並不只是一個漁村罷了,它曾經組織「書報社」,教育民眾「每星期演說關于愛群愛國及國民常識之大旨,受感化者頗不乏人,如和興晉龍堂兩仇之言歸于好………」。它曾在南洋區域文化做了一定的貢獻:

民國初,約在公元一九二○年代初,這地方曾經出版了《南洋時事匯報》11多期,綜合報導了南洋各地發生的事情和南洋各地政府的政令。它注重報導、出版本地區的新聞和著作在其通告「本刊附誌」即堅決採用南洋素材為重:

僑友以詩詞惠稿寄者、數月來頗多、茲擇其有關僑事著刊錄。自後凡以詩詞投寄諸君,務請以此類吟詠僑埠風景、或寄慨僑中事實者為標準,始便發印,其他尋常酬唱之作,無關僑事者,恕不刊錄,投稿諸君,期各注意。

三、生活與總結:

綜觀上述,藉惠文帝大名提升峇眼亞比亞比的商業廣告行為,無可厚非,不過,要「明惠帝下落之謎將真相大白」,而且要「白」於蘇門答臘島的「峇眼亞比亞比」,只怕是白費時間、白費力氣的事。

歷來對東南亞各地「三保太監下西洋」的傳說神話,有許多純屬瞎起勁的訛傳。從來沒聽過或見到有關惠文帝流落「峇眼亞比亞比」的資料。

「峇眼亞比」的中國人移殖史,時間不長,且有實錄,不可訛造妄說:林校長的史料《眼中淚史》,祈海外華人,引以為戒,不再重蹈相互傾軋引狼入室自悔自殺的自我滅亡行為,終致親者痛仇者快。

史實經歷時間及不負責任地添油加醋成了怪誕不經、真假不辨的傳說,以致許許多多的真相變成了「假象」,更為沮喪的是它令人信以為真!競相引述,愚己誤人。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