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浯江大飯店
新年伊始金門三日游,下榻浯江大飯店兩宿。
「浯江」從賓館的英文翻譯可以直觀地看出「浯江」乃「金門河」也,再則《金門日報》的副刊上有「浯江夜話」的欄目,與「鷺江夜話」形同搭檔。再細究,「浯江」乃島上一條難得的溪流,且為金門的別號,人與水的關係可見一斑。所以「浯江」「浯洲」對金門而言,應該形同「鷺江」「鷺島」與廈門的關係。
浯江大飯店其實並不大,一幢三層的樓宇,即便與改革開放前的廈門「鷺江賓館」相比,也還要矮上半截,但服務管理令人賓至如歸,客房裡的各種設施的舒適與廈門的毫無二致,今後想要留下什麼印象都難,似乎只有電視裡的「選舉辯論」的喧囂以及那免費的「凍頂烏龍茶」棗紅色的小紙袋在提醒您這裡是台灣當局管理下的轄區。
大金門島大人稀,四下靜謐祥和,茂密的野草與綠樹在海風裡輕輕搖曳,浯江大飯店有獨處郊野的感覺,正對面是「空中大學」(即電視大學),飯店與大學二者間一道黑得微微發亮的柏油路如同村姑甩下的一條粗黑的辮子。下榻「浯江」的頭夜,恰好踫上當地選舉「立委」的前夜,有陳姓「選手」在拜票造勢集會,口號聲喇叭聲,聲浪陣陣,這是金門很難得的熱鬧,我們原本無所事事的夜晚,也一下有了出門的看頭。出門左去,與金門的中心——金城鎮有十來分鐘的步行路程,路雖然不寬,但路燈明亮,寬敞的媽祖廟默默雄踞路邊,偶爾有摩托車或小轎車疾馳而過,反倒給人鄉間公路的幽靜之感,頭頂上有久違的星光點點,一個沒有陰霾的夜空,與內陸的高速發展形成對照………
夜裡洗了一個舒適的熱水澡早早入睡,隔天一早天麻麻亮起來出門,朝路的右面獨行,早起真好,十來分鐘後步入路邊一個叫「賢聚」的村莊,村中的老屋新樓與閩南的農家很像,外號叫「方塊酥」的金門導遊昨天說當地的村子民風淳樸夜不閉戶,姑且聽之吧,但整潔卻是觸目可見的,連幾間塌破的古厝也把殘磚斷木收拾得井井有條。大路小道整得如同公園,農居錯落于綠樹、草坪和田疇間,在村頭一株老榕的掩映下,靜臥著明朝的兵部尚書盧若騰的墓園,冬季的落葉鋪滿墳塋的周遭,綠草與落葉織就的天然地毯在我的腳下柔軟地起伏著,放眼四周,不見一紙人棄的垃圾,盈耳的鳥鳴清脆如樂,竟把我牽回了遙遠的農耕時代,似乎中國最美的鄉村就在這裡………
久久陶醉的我居然一時分不清東西南北,路邊徘徊了片刻,發現有一晨練的大漢光著腳慢跑而來,于是問「浯江大飯店怎麼走?」他停了下來,簡單的方位也細細指點,生怕不夠周到。謝謝啦,你這熱心的金門赤腳大仙!
我輕鬆地快步回到浯江大飯店,肚子餓了。飯店地下層的餐廳提供自助早餐,地下層別有洞天:燈光柔和,紅魚在水池裡悠游,盆景蒼翠,環境清新而清靜,就餐十分合宜。早餐有稀飯鹹菜、麵包果醬、茶點咖啡、包子饅頭等,相當粗放,屬于「吃飽型」的,似乎還不及我們廈大學生食堂的水平,但它的豆漿意外地好喝,這絕對不是我的錯覺,一同品飲且嘖嘖稱讚的還有同行的沈世豪教授。那豆漿汁濃味甘,淡淡豆香,滑順適口,飯吃飽了後,我居然一連喝了它三碗,還暗暗盤算,隔天的早餐要喝得更多,呵呵,我的中國胃,一下就被鮮濃的豆漿收買了,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早餐不在多,有浯江豆漿就行!
豆漿這個東西是最容易超水分稀釋作業的,況且還是自助餐任人豪飲的豆漿呢!可人家金門鄉親壓根就沒有那個概念,這下我突然覺得鄉野的金門,到處包裝得金碧輝煌的高粱烈酒其實只是它外在的豪放,而千年浯江日夜流淌的也許還是如同那黃豆研磨成漿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