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若有情
她不希望杜恆喝酒過量,影響身體;但卻又盼望他跟于浩多在麵攤消磨時間,她可以親眼看著他,或許在他酒意朦朧間,對她表示愛慕之情。下麵呢還是拖延時間,阿珠泛起了愁腸。
「你們吃了宵夜還去哪裡?」她問杜恆。
杜恆抬頭向對面指著:「去廟裡拜拜。」
阿珠抿嘴笑了。杜恆低頭偷笑。他們每次去廟裡,為的是偷小菩薩座像。于浩如今已湊夠一個班了,只缺少「班長」。
「趕快下麵,多放蔥花。」于浩根本沒瞟她一眼。
阿珠把兩把麵丟進鍋裡,佐料早已準備妥當。她知道杜恆愛吃香菜,特別為他調拌一碗可口的拌麵。這個秘密,恐怕馬公的人都不知道。
「你們去拜拜,不能空著手啊。」阿珠瞄了杜恆一眼說。于浩吸著紙菸,凝望夜空,充耳不聞;杜恆轉頭朝她苦笑說:「祭神如神在,反正心到神知唄。」
兩碗香噴噴的拌麵端到桌上,他倆低頭吃麵。阿珠的心裡,淌著幸福的暖流。「心到神知」,她回味著這四個字,暗想:「莫非我喜歡他,他心裡明白?」阿珠感覺臉頰發熱了。
付了錢,兩個身材健壯的男人,上廟裡偷菩薩像去了。阿珠的心也從懸崖墜入了深谷。
杜恆當年上漁船,為的躲避白色恐怖。他的文學素養並不低於童沐天。當初在屏東做教師,他原有創作的衝動,但是他瞭解即使寫出作品,也找不到出路。索性到排灣族部落搜集資料,比較安全些。杜恆確實有些懊喪,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來到台灣,卻被人當間諜、叛徒一樣看待,跑出來做什麼?這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杜恆是從偽滿洲國走過來的文藝青年,他知道國民黨執政當局的失敗,被趕到台灣以及東南沿海幾個小島,若是內部仍有顛覆份子,確有滅亡的可能性。杜恆理解現實環境,他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宿命論,同時他確也懷抱著同舟共濟、共赴國難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