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做風流一代書人
最近讀完的書還堆在陽台一角,用哀怨的神情睨著我,「怎麼不再看看我,用炙熱的眼神瀏覽我的內在美?」它們是李偉文《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跟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有關教養觀念的兩書、劇場人孫麗翠在法南的波西米亞生活體驗《到亞維農尋找自己的舞台》、林懷民《跟雲門去流浪》、鍾怡雯散文《陽光如此明媚》、大衛林區《談創意》、吳音寧的台灣農業報導散文《江湖在哪裡》;而其他預備要看的書,則一副更嬌媚的模樣從角落裡跳出來勾引我,「看我!看我!趕快翻開我,讀我!」這些書是哈維爾的圖像詩集《反符碼》、夏夏的手刻詩集《鬧彆扭》、碧果插畫詩集《肉身意識》、智海與鴻鴻圖文合作的《灰掐》、鈞特葛拉斯的詩繪本《給不讀詩的人》等等。
等等,是說還有一堆千奇(嬌)百怪(艷)的書,同時跟窗外好陽光一樣誘惑著我,到底是留在家裡閱讀,還是狠心騎上單車,漫遊台北城的淡水河跟基隆河兩岸………時間對一個貪心的人是殘忍的,我無法一邊騎捷安特又一邊讀這些書,這兩三小時美好光陰,風流如我只能選一「佳偶」陪伴度過。等等,也是一種選擇。
離開了近二十年的出版工作,並在2007年末推甄考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語文創作研究所」,等待2008秋天碩士班開學的這段空檔,我恢復了年少時難得的黃金閱讀時光,每天可以在家裡書房、臥室、陽台、客廳東摸摸、西翻翻,於近三萬本書籍跟四千多張不同種類CD中,覓得一兩本消磨的書,放一張貝多芬的交響曲,窩在陽台上的軟沙發裡,竟不知今夕是何夕,享受閱讀之快意、時光悠悠消逝於陽光偏斜之節奏中………
「閱讀,啊!閱讀,我願讚美你!」談起閱讀的癮,我真想用超噁心肉麻的「詠嘆調」來誦揚它。其實照我天生活潑好動的個性,居然可以被這安靜沉穩的「閱讀」馴服,實在不可思議。想來應該發生在弟妹陸續出生後,爸媽將我丟在台南縣的阿公阿嬤養,有很大關係。白天大人出去作息,四五歲的我不是玩、就是獨自在家玩掌上劇(用阿嬤綁草笠的花布巾,打一個結,就是一仙偶ㄚ)、不然就找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研究。那時老家會定期收到一本奇怪的宗教雜誌《聖賢》,以及阿公從嘉義買回來的某日本雜誌(當時我太小,不懂日文也忘了問),厚達千頁、16開本大,內容有日本時下關心的議題、文藝小說、漫畫、人物專訪………是一本類似當今的《天下》跟《時報週刊》跟《幼獅文藝》跟日本雙葉社《Speed》漫畫誌的綜合刊物。一時一天一週一月一年過去了,等我離開台南下營,已對紙張上的內容產生極大興趣。
回到台北父母身邊,某位表姑姑來看我們,送了一套幼兒百科叢書,念幼稚園的我自此可以「真正看得懂」書本內容,而不必猜方正的漢字跟日本蝌蚪文,偌大的「開通」喜悅貫穿全身,比日後什麼高僧灌頂還令我震撼。從此以「書人」為一生職志,閱書、唸書、寫書、編書、教書。
我的興趣廣泛,幾乎來者不拒、加上記憶力頗強,從小又愛表達意見,所以幼稚園起已參加畫畫跟朗讀比賽,國小更是任何層級、藝文類態的比賽都參加過。小六上學期得到北縣海山東區作文第三名,代表那學區參加全縣賽之前,頂埔國小的師長們為我打開一扇「獨享資源的大門」——任何時間可以帶一位同學到圖書館,閱讀館藏的書籍。依現在我家藏書量相較,那時土城鄉下國小的圖書館實在算少,比之我媽的親戚在下營鄉開的書店,種類又更少。小學中、高年級的寒暑假我都去阿姨的書店免費看書;《怪盜亞森羅蘋全集》、《福爾摩斯偵探全集》、經典西洋文學少年版《小婦人》、《塊肉餘生記》、中國古典文學系列、漫畫《惡魔的新娘》、《尼羅河的女兒》等等有的沒的書,再加上學校對我的大開放,喔,閱讀就是我童年最棒的補習了!
等我有孩子以後,將自己的童年跟他的相較,總有愧對之感。住家、安親班、學校、才藝班,只見孩子在不同的水泥房間裡移動,我警覺到,得趕快打開他的人生視野,而非迷戀電視上的明星偶像。我跟老公逐漸引導他從電玩遊戲《三國無雙》中發現歷史、自「神奇寶貝」虛擬生物中去追溯現實的動植物,也鼓勵他自己存錢買書,做筆記、攝影、繪鳥、旅行、散步觀察。最主要是讓他在一屋子大人的藏書中,有他專屬的書桌、藏書區,還有專用的藏書章。孩子升上小四之後,正好我離開出版工作,想到國中時曾學習古典詩詞樂府,可以義務教學吟唱,於是利用每週一次的早自習,帶兒子那班同學進入古典詩詞的世界。
兒子不上安親班跟補習之後,他有時間可以跟我各窩一角讀著書,或漫步在淡水左岸賞鳥、或在草山的某條小徑上………我們正過著閱讀跟生活結合的另種風流快活,不,是慢活了。
願閱讀進入你家、你的日常,你的內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