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景色最迷人
飛來峰
遊飛來峰一線天濟顛塔等勝蹟,飛來峰下有龍泓玉乳射旭等天然洞,洞壁佈滿五代宋元期大小石窟造像峰下澗水清澈,清代汪通蓀遊飛來峰詩云:「峰峰形勢極玲瓏,靈根秀削摩蒼穹,一峰已盡一峰起,奇峰面面無蕾同。」上詩描寫飛來峰奇景,行過濟顛塔院有聯曰:「誰識如來面目,不壞金身猶在世。是真菩薩心腸,渾然鐵舌尚留塵。」遊完諸景點,夕陽西下,返回杭州市,夜宿鐵路飯店,啟窗四望俯瞰杭城景色,湖光山色,星月迷濛,西湖夜景,另有一番美麗。
十一月十日
上午七時三十分由杭州乘車向上海滬杭路前進,車過餘杭縣,沿途所見,昔年用稻草土牆搭建,竹籬茅舍農莊,已不復見,換來歐美式兩曾或三曾紅瓦屋頂個式洋房,鱗次櫛比,其他縣市不能比擬,令人驚訝不已,好似置身歐美富裕社會感覺。江浙平原土地肥沃,雨水均勻,除產米麥外尚有種桑養蠶、種菊,淡水魚蝦也很豐富,增加農民收益,改善農村經濟,民眾居住獲得改善,步入民生主義社會。
古鎮水鄉
中午車抵桐鄉市烏鎮,烏鎮原係古老小圩鎮,石磚灰瓦木材古建築,街頭用磚石鋪地,凹凸不平,市街約有二公里長,圩內開闢一道約百米寬小河,與京杭大運河相通,築有四道小石橋和兩岸河邊街道相通,小運河設有小艇,作為人貨運輸工具,桐鄉市將烏鎮作為旅遊中途休息站。
烏鎮列為民俗文化區,設有「民俗館」介紹婚壽喜事禮儀,用蠟像人物表示禮儀。設「百床館」收藏明、清民國初年一百張舊床舖,均用高級木料製成,明代床舖較質樸,清代以後雕工甚精細,令人大開眼界。「木雕館」木雕頗為巧妙,「服飾館」陳列明清及民國男女服飾,長袍馬褂,婦女衣服褲裙與現代服飾迥然不同。參觀民俗館候乘八人小船遊河一匝約三十分鐘登岸,乘車到一處菊花加工廠品嚐菊花茶,菊花是杭州名產,有清涼解熱效果,在車中時見田間菊花盛,開黃白相間菊圃秋色。
上海玉佛寺
中午在烏鎮午膳後,乘車直達上海市,約三小時抵達參觀玉佛寺,寺在江寧路,據說清光緒初普陀山僧人慧根至緬甸迎回大小佛五尊,歸國途經上海留下兩尊,江灣建寺。光緒八年(一八八二)竣工,至辛亥革命寺廢,一九一八年重建,殿宇仿宋代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殿、三進殿院,東西配玉佛堂、彌陀堂、觀音堂、玉佛坐像、釋迦牟尼涅槃像各一尊,現有修士在誦經禮佛。
東方明珠塔
晚膳後,本團七時到黃埔江畔東岸,明珠公園登「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塔高四六八米如一枝筆尖插入天空,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屹立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外灘萬國建築群構成國際大都市,壯觀景色,東方明珠塔,有十一個球體,一串圓球豎立天空傲視市肆,在塔內俯視高樓林立,大道縱橫,車水馬龍「上海不夜城」景色,黃埔江上遊船來往穿梭,別具一種滿江燈火情調。
上海市位於我國大陸海岸中部,長江出海口,全市面積五、八○○平方公里,人口一、三三四餘萬,全市轄十二區,九個縣,黃埔江、吳淞江二支流,發源於太湖,在上海市區匯合,吳淞江又稱蘇州河,全長一二五公里是蘇州上海間交通水道。長江納黃埔江流入東海滬寧一帶,原為海濱魚產區,唐代是海濱漁村,北宋末設上海鎮中外商船來往暫增,一二九二年設上海縣至鴉片戰爭後闢為商埠開放各國通商,列強租界,上海畸形發展。國民政府時期一九二七年設上海特別市一九三○年改為上海市,一九三七年抗日軍興,日本發動淞滬之戰,十一月上海撤守,南京於十二月同時棄守,國都遷往重慶。
十一月十一日
蘇州留園
蘇州有林園之勝,有留園、拙政園、椰子林、滄浪亭等名勝上午遊留園,留園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年)為大僕少卿徐泰時私家花園,徐置東西兩園東園現在留園,西園後來做佛寺,清嘉慶時園歸政史劉蓉峰修葺改建,園內樹木很多白皮松、梧竹,現有面積三十餘畝。
留園分四部,中部以山水為主,東部以建築美觀,北部以田園景色,西部是山林風光,園內曲折長廊,經兩重小院直到中部景區明瑟樓,向西是中部主體廳堂,涵碧山房等建築古樸。
前後連綿假山,山峰屹立,林木茂盛,桂香浮動,令人陶醉,樨香軒前有聯云:「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因時間倉促,留園繞行一周後即驅車離去。
蘇州寒山寺
寒山寺是蘇州著名古剎之一,該寺始建於六朝時期梁代天監年間(五○二-五一九)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相傳唐代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來此主持,塔院改名寒山寺,當時寺中一口大鐘,聲音宏亮唐時詩人張繼一次途經寒山寺,夜泊楓橋,夜半聞鐘聲含愁,旅人觸動詩興口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成千古名句,寒山寺因此聲名遠播。
寒山古寺位於古運河與將村之間,現寺門前仍有運河及拱橋可通舟楫,山門前黃牆照壁寺門橫書「寒山古寺」扁額氣派宏偉,通過小院正中為大雄寶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坐像,兩邊和後壁嵌有寒子詩三十六首。寒山寺碑刻甚多,在廊和亭閣走廊壁間,有宋、元、明、清許多名人碑刻,有岳飛題詞、董其昌、唐伯虎、文徵明書碑殘跡,大殿後面重建一座五層仿唐普明寶塔,每層檐角掛有風鈴,典雅優美,寺內有二座二層六角型鐘樓,懸著一個鉅鐘,遊客可以購票擊鐘祈福。
虎丘山
虎丘山在蘇州城西北約七里許,虎丘山原名海涌山,相傳蘇州在遠古時代原是一片大海,歷經滄海桑田變化,涌出一個小島嶼成為陸地小山,海涌山後來叫虎丘,因其形狀似一隻蹲虎。又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居墓,故名虎丘。不過虎丘春秋時曾為吳王行宮,晉代司徒王珣、司空王兄弟在此造別墅,後院宅為寺,虎丘山高三十四點三公尺,有劍池、岩雲塔寺等古跡。
宋王禹偁遊虎丘山寺詩云:「寺墻圍著碧孱顏,曾是當年海涌山,盡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間,劍池草色徑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珍重晉朝吾祖宅,一日來此便忘懷」此詩記述虎丘山歷史源頭,真是一首好詩。
太湖勝景
十二日上午由蘇州至無錫遊?園、太湖黿頭渚、錫惠公園、春秋閣等勝跡。春秋閣有聯云:「鷗侶無猜,四面雲山誰作主?鴟夷安在,五湖?波獨忘機」太湖有二、四二五平方公里「黿頭渚」是太湖最佳處,「黿渚春濤」四字是狀元劉春霖題字。惠山泰伯殿有聯:「草味造三吳,自南河陽城箕山以來,天賜此土。豆登延百世,立君臣父子兄之極,民無能名。」小金山聯云:「一水迴環楊柳外,畫船來往藕花天。」遊湖畢順道參觀無錫博物館。
十一月十三日南京中山陵
上午抵達南京,南京為我國故都歷史名城,名勝古蹟盛多。著名有棲霞石刻、明孝陵、天王府、中山陵、玄武湖、莫愁湖、雨花臺心、新建長江大橋。長江大橋有兩層,下層鐵路橋長六、七○○公尺行駛火車,上層公路橋四、五○○公尺行駛汽車,該橋一九六○年興建至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完工,跨過長江是大陸最大的橋樑。
下午謁見中山陵,中山陵在紫金山之東、茅山南麓,陵園約佔地二千畝,地勢高潤、氣象萬千,從靈古寺東行穿過一片林木,目睹大理石牌坊,牌坊上書寫「博愛」兩字,匾額過牌坊墓道有一千四百米,門有三道藍頂堊壁額為「天下為公」四字,由此行至享堂經二百九十級,兩旁松柏茂盛享堂前面為平臺,還有古銅鼎。
墓內是 國父孫中山之陵寢「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於此」內供中山先生石質雕像,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由北平西山碧雲寺奉安於此。全體團員肅立向偉大革命導師鞠躬致敬。
江南數日之旅至此結束,當晚乘搭八時四十五分班機十時五分抵達?門,晚宿華僑大廈翌日上午遊鼓浪嶼,下午三時乘今金龍輪平安回金。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