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為何你還不讀書

發布日期:
作者: 顏艾琳。
點閱率:519

「請問,要怎樣讓孩子喜歡作文?」「新詩可以激發孩子的創意,要如何讓孩子讀詩?」「孩子就是愛玩電腦遊戲、不讀故事書,怎麼辦?」「能不能教我小孩喜歡上閱讀呢?」「我女兒大學讀文科的,將來要從事什麼樣工作?」以上這些問題的癥結,不知您看出端倪了嗎?

這兩年來我在講演時發現一個越來越奇怪的現象--我提到所謂的經典作家跟書籍,台下聽眾好像第一次聽到一樣,臉上充滿問號,令我感到不可思議。尤其北部有幾個高中、大學名校,我在幾年前可以跟聽眾順利互動,到了這一年開始,居然連弦、洛夫、白先勇、楊牧、羅智成、夏宇、張愛玲、朱家姊妹都不看了,而最通俗的金庸更是透過on line遊戲認識其中角色,完全不讀紙本小說。普遍閱讀的是輕而又輕的「流行小說」,痞子蔡、敷米漿、九把刀等網路寫手一波漫過一波,只求快速進入超現實的誇張趣味,以解脫現實升學壓力的苦悶。結果大人跟社會講求的「慢活」節奏,完全跟這群數百萬之譜的中學與大學生脫節,我可憐他們被大人豢養成一種新時代怪物: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抗壓力弱、不喜動腦跟執行活動、人際關係閉鎖、專業能力低(深度)、跨界(廣度)知識DOWN到LOW,對事物的觀察跟判斷被一成不變的補習模式、都市叢林視野削減到形同弱視。

雙薪工作的父母賺來的錢,轉去投資子女的補習或安親班,卻不知補習學業卻是嚴重扼殺孩子創意的最大殺手。陷入賺錢→幫子女多掙一些教育費(其實只是補習費)→沒時間陪小孩→親子時間只剩學業成績的詢問→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壓抑情感、不快樂→憂鬱症→大人自責→全家大小都不知為何而忙,台灣不知有多少這樣的煉獄家庭?而近年數量膨脹過多的大學,就「質」方面並無一套提升學生素養的法則,許多授課老師的教學亦跟社會實際需求有一段落差,念文科的中文系、創作組、哲學系、社會系等學生,不僅對台灣文化傳媒生態有頗大的隔離、也對當初喜歡上文藝創作感到悔不當初──因為整體大環境已淪落成薪水低、壓力大、工作成就感喪失,只能望著曾經的「出版黃金20年」在書上逸去了光芒,提早面臨一個前途茫茫的未來。實際上,文藝能力融入各行各業的創意發想,仍是當今最重要的職場一環,人才素養也一直是最好的軟體投資。如今新世代的整體競爭力,卻呈現嚴重下滑的局面……

說到底,這是大人一手造成的社會問題。當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被父母要求「生活獨立」,減輕家庭經濟壓力;沒有一技之長跟興趣取向的大孩子,只好隨便打工賺錢,因此從幼稚園到中學階段都被保護、按照父母意志培養的「實驗寶寶」要在一時間長大,連參與社團的機會都被剝奪了。大學生的「半社會化」不但沒有提升自己的價值,也在做學問上成了「半調子」。我非常不贊成在學生時期以「賺錢」為目的而打工,因為只有基本技術的打工,對個人長期發展的幫忙非常少,反倒是社團中的組織、執行、公關、企劃等經驗,是未來企業主考核個人性向與專長的座標。而父母卻完全忽略?學子們從小竟無緣參加各種社團?

我每到相關講座,尤其對象是教師、親子、跟大學生,總會問他們一個月讀幾本書?一年下來在文化消費的額度有多少?那發問「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的大人,能否先問自己有無以身作則,把閱讀融入家庭生活的必要活動中?那惶恐於文化界工作薪資低、壓力大的學生,有省思自己是否長期消費書籍,跟關心文藝活動?深度的專業跟廣度的跨界,是無法補習出來的,得靠長期培養閱讀跟興趣所趨,才能累積出人品的質感。

一個每年買書不超過3000元的大學生,卻想出社會後從事高薪又具成就感的文化傳媒工作,簡直是天方夜譚!一個家庭沒有讀書氛圍、大人沒有文藝上的消費習慣,而強迫孩子喜歡閱讀跟寫作,未來能高人一等,也是緣木求魚!如果大家知道有一些教現代文學的教授自己看不懂文本,只上網搜尋易讀的作品來教學,學成沒有一套系統,讓學生在解脫十二年國教之後,在大學仍無法接收文學的精華養分,你還能靠「高等教育」來教化學子嗎?你能相信誰?

難怪大學生普遍程度低落!難怪作文班生意越好、出版社跟書店卻快撐不下去!難怪企業主要大嘆年輕人眼界跟格局窄小、專業知識不堪檢驗!每次演講,就換來我更大的焦慮跟難過,總是勸父母們把買參考書的錢、補習費挪為親子的戶外悠閒、到書店買書之用。而他們也總是低聲抗議,「因為你是詩人作家,當然看得懂………」那麼唐詩三百首總可以作為基礎吧?「我們古詩造詣不高,無法教小孩唸詩詞。」買那種有現代白話註解的版本。「讀古詩之後,真的就可以看懂新詩嗎?」活生生的例子站在你面前,還懷疑?於是開一張洋洋灑灑的新詩讀本,還有白靈、蕭蕭、渡也、向明、丁旭輝等人寫的新詩方法、論述書籍給聽眾入門。

願意來聽演講的人,想必是感受到社會價值觀的轉變,所以欲接觸外界的聲音來調整觀念。但要痛定思痛的是大人們,自己若不愛讀書,又怎能引導孩子喜歡上閱讀跟作文呢?遑論教出有創意力的小孩。這些在演講會場發問的大人跟學生們,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閱讀」很重要、「創意」是未來的職場必須條件,為什麼在生活中不親近書本,也沒相關的消費習慣呢?為什麼?你還不開始讀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