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0的距離
我想你還是不太願意和我談論生命的相關話題,所以你回答得簡潔。但我卻是因路邊的景象而興起了探討生命的興致,我想讓你明白,讓你明白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
「四」,真的不好嗎?可是一年有四季。
人的一生,就在這不停更迭的四季中,一年年豐富生命,完成各式各樣的體驗,很好嘛。我自己也因為有過去幾年的再成長,才能蛻變出如今的篤定。
我家有四個姐妹,四個姐妹的感情都很好。四,無損於我們彼此的對待,我們反而像國字的「四」,我們姐妹四人就是外圍框框,框架內那兩畫也就是我們的父母。
如此一看,四,真是一個完美的數字。
而人間的四季,春夏秋冬,又是多麼的美好。
「妳這樣說我就能接受。」
「拜託,現在好像變成你比較敏感了。」
「是嗎?」
我一直喜歡翁森的「四時讀書樂」,那真是一組四季好詩。如果人生真能只是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那麼,我要一輩子讀書。
讀書真的是人生最幸福之事,我本來是想一輩子讀書就好,然而在陷入愛情漩渦後,早就忘了曾經許給自己的一個永遠讀書的夢。
倘若當年和他的戀,是詰曲無奈,我想結局必是書香伴我一生。
「妳,很可惜,都已經在學校三年了,應該參加考試繼續唸下去。如果再早些年認識,我一定在後面push,推妳一把,那妳現在就不一樣了。」
你說的是當年留在系上的事,經過這些年,當然會是不一樣了。
如果求學之路不曾停止,或許牽絆的就不是婚姻兒女。
然而,誰又知道,那樣的路必是平順的。
當我這麼說出口時,你緊接著說的是,很多人都說過的話。
「很可惜,如果妳當初繼續讀書,繼續留在學校裡,學術圈會比較適合妳。」
「現在教書也還好。」
「妳這是和青少年在一起,辛苦多了。」
「姑且給自己一個『樹木樹人』的期許啊!」
「是啦,如果妳這麼想,也是可以的。」
「現在和年輕小朋友在一起,真的是希望他們能從讀書過程裡培養對書的喜愛,真正對書中世界感到興趣,念起來才不會感到有壓力又痛苦。」
「讀書明明可以是件快樂有趣的事,我們卻讓孩子感受不到那份趣味。」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像你這般,不以成績掛帥,不用名次判定孩子的成就,每個孩子就都能像你的孩子那麼健康快樂。
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國中國文教材裡只節錄了兩個季節,我覺得這樣只是讓孩子了解片斷,所以課堂上我把另外兩個季節的內容補上,並且要求孩子們要記牢。
「妳的學生遇到妳這位老師,是他們的福氣。」
「我只是盡我所能罷了。」
「這樣已經很難能可貴了,現在很多老師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下了課,學生去補習班就都能學到。」
「確實有這樣的現象,不過做人但憑良知。」
「嗯,妳說得好,做人但憑良知。」
你重複了我的話,我定定看著你,瞬間良知在我心頭湧起。
還是回頭來說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吧,多讀書良知才不會泯滅。關於春季的讀書篇,翁森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