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海岸
今天有霧,清晨約了女兒菱一起到瓊林的海邊,我們先在潮間帶撿拾金門的珠螺,泥灘地上潮水並未退盡,泥濘容易讓人陷入泥淖,因此我們必須步步為營,這裡有些零星的碎礁石,紅色帶有孔狀,很像金門人稱之的「紅孤單」、「貓公石」,珠螺大部分潛藏在其周圍,因此要有好眼力才能找到牠,偶而我們也撿一些「沙螺」,台灣人稱之為「燒酒螺」,也有一些畚箕螺,那螺蒂是平薄的角質,躲藏的也是在碎礁石的下面,所以這一片淺礁石,其實潛藏了無限的生機,寄居蟹也常會撿一個空殼來當成自己的家,牠會拖著看起來並不合身的殼,在淺淺的水中爬行,要有好眼力才可以分辨牠的身分哦!
我看見還有淺綠色、寬形成長條狀的海菜,也有褐色如麵線般成鬚狀的海菜,隨著潮水在淺淺的泥灘處飄動,我順手也撈一些放在籃子裡,菱眼尖且心細,她在海菜裡發現了約0.5公分的綠色小生物,有如蝦子一般的小生命,還有沙螺的小苗;更讓人驚喜的是菱還發現有的招潮蟹殼上有毛,讓我真是佩服!這些我都想找海洋生物方面的研究專家給我一些解答,才能一窺生命的奧妙。
遠處忽然傳來嘹亮的水鳥叫聲,我驚喜的發現有一隻鳥離我們比較近,就找菱用相機拍了下來,牠應該是冬候鳥鷸行鳥科水鳥的一種,菱還用相機錄影的方式錄了下來,連牠嘹亮的叫聲都錄下來;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是有兩隻鷸行鳥科的水鳥,牠們似乎有對話,此起彼落的鳥叫聲,在清晨的海邊,透過濃濃的霧氣,清亮的遠傳開來,原來沙灘上還有另一隻水鳥,在沙灘徘徊,沙上留下了重重、疊疊豐富的腳印,可以知道牠是多麼的活潑,奔跑得多麼的快速與勤奮,但也可以明白牠們要辛苦的覓食,才能累積足夠的體力,在空中長途的飛行。
此時岸上遠處不時傳來留鳥褐翅鴉鵑的叫聲,偶而伴隨著白腹秧雞:「苦了!苦了!」清脆而響亮的叫聲,珠頸斑鳩的叫聲在霧中,低沈的傳送:「咕咕!咕咕!咕咕!」,海面上水天一色的遠處,不時傳來短促卻嘹亮的鳥音,冬季鷸行鳥科的水鳥尚未完全北返,所以,在這有霧的清晨,仍可與鳥結緣。
霧裡的海邊,灰濛濛,天空與海水渾渾的連成一線,但潮間帶豐富的生命力,卻讓人深受吸引!招潮蟹悄悄的躲在小礁石下,如果你熟悉牠的生態,輕輕的撥動,便有機會拜訪牠的生活場域,這個季節也是生命的繁殖季,有的螺類正在產卵,或是有的已孵化,小生命正在和這個新的環境互動,品嚐發現新大陸的樂趣,但同時也要學習如何躲避天敵,展開新生活。
眼看天色在霧氣中,慢慢透露出晨光的亮彩,流動的霧氣圍繞著我們的身子,微微寒意,在我們的心上輕輕的襲來,於是我們帶著海邊的晨光,向泥灘地的生命揮揮手,祝福牠們新的一天,可以有飽滿的食物。
在岸邊的灌叢植物,發現枸杞嫩綠的芽,長得非常的茂密,於是摘取稚嫩的芽,想要品嚐初夏野菜的新滋味,回家用雞蛋拌炒,嗯!送進嘴裡,細細咀嚼,有些淡淡的苦味、有些新夏的新鮮滋味,真是大自然最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