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記事
小拜、大拜,一年好幾十個「拜」,收入不多的人家,幾近「拜倒」!耳聞,有人為了躲拜拜,到了後方不回來。
慎終追遠乃固有傳統,但拜拜,心誠則靈。下手之前,先衡量口袋。畢竟,往者已矣!活著的人,日子總要過下去。
祈佛祖保佑、願祖先庇祐,先要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由小愛至大愛,幫自己、助別人,自有福報。
擁有一顆虔誠的心,上蒼自會庇祐。包藏禍心、作惡多端之人,毀自己、害子孫,每天拈香亦無用。
神明在天上看人間,為善為惡,一目瞭然。拜拜,求心安,心靈的寄託,庇祐多寡,就看你平日積德多少?
十四、腸病毒
腸病毒肆虐,孩子就讀的學校,大小班、十幾位小朋友一起上課的幼稚園,當發現兩起腸病毒案例時,老師緊急召開會議,學校與家長取得共識,停課一週。
停課第四天,又接獲學校來電復課!正懊惱朝令夕改的政策,不能信服。獲悉病例又起,緊急和學校主管溝通,期望健康擺第一。然則,部分家長無法帶孩子,亦不願喪失求知的權利,要求復課。學校給予彈性的空間,留在家中自我教養或上學,由家長自行決定。
腸病毒的感染,輕則猶如一般感冒、重則命喪黃泉!擔憂之際,就讀幼中班的小兒子,高燒三十九點五度,急診吊點滴留觀,雖診斷為一般感冒,為安全起見,將他留在家中一個禮拜。二年級的大兒子亦燒三九點二度,仍然掛了急診,請假在家休養。接著,唸四年級的二女兒發燒三八點九度,難逃急診的命運,診斷又是一般感冒,第三天吞嚥困難,立刻帶她至小兒科診所,疑似「腸病毒」,立刻電話回報學校,主動請假在家隔離。按時服藥,泡疹性咽峽炎已痊癒,複診後開具證明,就要復課,忽聞班上又有同學染腸病毒!
依規定召開班級家長會,在學校的圖書室,各抒己見。家長會長對於幼稚班、先前的停課決定又復課,頗有微詞,今日的多起病毒,難保明日不再蔓延?期望學校做好消毒工作,家長們亦有同感。
連日來的身心煎熬,我以一個母親的心情,除贊同前者所言,更告訴大家,腸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而針對學校的答覆,提出了個人看法,我認為教育單位,報喜不報憂的心態可議,不能因為病例不多,隱匿疫情,未啟動通報系統,教孩子誠實,大人要先以身做則,身教代替言教。已決定了的停課,因部分家長的反彈,圖個人方便、造就他人的不便、犧牲他人的健康,是自私的做法。更希望家有腸病毒的家長,別隱匿不報,能與學校密切配合,主動回報、主動隔離,在家休養期間,別在社區遊玩,將病毒傳染他人。染腸病毒的學童,未痊癒之前勿上學,免交互感染。已決定了的停課,別再歷史重演、朝令夕改。終究,課業重要,健康更重要。
會議中,主管承認有疏失,將立即改善。
新聞報導,台灣已有多起死於腸病毒的案例,年紀最小四個月。年紀最長四十歲的一位婦人亦疑似感染腸病毒,引發心肌炎,住進加護病房,豈能輕忽?當外島的疫情逐漸擴大,也引起恐慌!雖然學校做了消毒動作,但乃屬於疫區。不願疫情蔓延,學校與家庭均該有所擔當,共負責任。多宣導,勤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
腸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乃經由糞便、食物污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短短數日,疫情擴散,小學與幼稚園接連數起,難過的學童難過、心疼的家長心疼,罪該誰屬?
十五、頭路
年輕人寒窗苦讀,有證書、不一定有頭路。
上班延續到六十五歲,有人拍掌、有人暗嘆!
六十歲退休,已有一筆退休金,生活無慮。空了缺,諸多年輕人,頭路有望。
工作難找的今日,有些家庭,年輕人窩居在家,靠父母養。父母終會老,山倒了,已依賴成性的他們還有未來嗎?
當某些人屆齡退休,開心再賺五年,拍掌叫好。主政者,可曾考量他們上班時刻,是竭盡心力、還是養老心態?是活到老、學到老,還是倚老賣老?老兵欺侮菜鳥?畫地為王,讓人怨聲載道,不平之鳴,輕則怨嘆、重則上網!
考量時間延長,肥了某些人,亦瘦了某些人。那些大搖大擺將公務車開回家、有油水加減拿的人,怎麼好意思大言不慚、大力拍掌?
崗位上,竭盡心力,留了下來,既留存經驗、亦做後進楷模。而六十歲退休,是不錯的抉擇,體力好、能力佳,尚能再造事業第二春。而含飴弄孫,亦是不錯的選擇。
老的不退,少年的進不得。養活自己已是難事,要養一個家,談何容易?鼓勵增產報國的同時,要生也要養,渴盼年輕人多生產,先為他們尋好出路、覓好頭路再說!
夫妻同上班的家庭,月薪兩萬出頭,兩人加一加,亦不是很多。生了小孩,老婆回家顧孩子,老公一人賺錢太辛苦。萬一愛打牌、又愛吞雲吐霧與杯中物,每月盤算,「生吃都不夠,焉能晒乾?」
老婆不離職,請了褓母,薪水汨汨流出,還是沒啥存餘。這一來,苦了婆婆與媽媽,年輕時候帶孩子、年老時刻帶孫子。這裡痠、那裡疼,咬牙切齒,一撐再撐,徒嘆手腳被綁,辛苦大半輩子沒得閒。氣急敗壞的結果,老夫老妻為帶孫子(女),也會吵翻天!
十六、掛號
「限掛」的熱門婦產科,不起個大早,名醫看不到。
暑假第一天,六點多,正門尚未開啟,走了偏門搶第一。當靠近服務台,眼前已有數十張健保卡,排列一直線。放眼而望,等候的病患,大部分為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太陽還沒升起,即不約而同地前來守候這張薄薄的號碼單。
等候的時間總是格外地漫長。當有人不遵守規則、不識相地篡隊時,立即有人發出抗議聲,掛號室前吵嚷一片。
一位退休教師,照顧另一半,常要上醫院拿藥,見此情此景,語重心長地,期望下面的心聲,上面聽得到。醫院服務至上,能以木板釘製小格子,標示數字,讓先來等候的病患放置健保卡,書寫看診科別,如此一目瞭然,亦省去不必要的紛爭。而志工群,愛在沸騰,輪流幫忙。
這麼好的構思,花小錢,賺品質,何樂而不為?
另一位看護則表示,八點掛號,號碼機可於七點五十分開啟,以現場抽取號碼牌後掛號,可免去證件佔位置所造成的紛擾。
八點整,布幕輕啟,萬頭鑽動。在人群中,看到一位頭戴遮陽帽、穿著俏麗洋裝的阿嫂,穿梭人群,伸手向人索取號碼牌,但無人給她。心裡暗想,先觀察一陣,或許她抽得比較後面,若真有急事或急病,願將手上的與她交換,讓她先行看診,反正助人最樂,做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就當積陰德。
大感意外的是,她的投機心態。當亮燈四十六號的時候,已等待兩個小時的我,正要向前,她已提早一步在窗口前投出手中的號碼牌與健保卡。
鬧雙包?豈有此理!
冷卻了先前的惻隱之心,將手中的號碼牌,扔進窗口,告訴掛號人員:「我才是四十六號!」
那位曾經被病患上網,讚嘆長得美、服務佳的小姐,很快的揭穿那位阿嫂的謊言:「阿姨,妳這張號碼牌是上星期五的………。」
因為她的造假,窗口的「認證」,消磨了一點時間。排我後面的人,在其他窗口,掛同一科,看診在我前面。由等待到看診,為看「名醫」,足足等了七個鐘頭,屁股都坐痛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