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撫劍鎮太平舉筆安天下──「桐城四征」之兵部尚書蔡復一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再勇。
點閱率:972
字型大小:

《金門縣誌》稱,大明盛世,同安一縣榮獲皇帝賜諡號的僅四個人,即金門蔡復一諡鄉『清憲』、翔安張廷拱諡『清憲』、金門蔣孟育諡『文介』、林金千諡『文穆』,並稱『桐城四征』。蔡復一(1577—1626年),字敬夫,號元履,原翔風裏十七都(金門)劉浦保蔡厝人,《明史》(列傳一百三十七卷)以濃重的筆墨,褒揚的筆法,大篇幅地記載了他一生的功績,讚歎之餘,我們不能不為之驕傲,為之自豪。試問?在清代大儒張廷玉筆下能占一席之地的。談何容易?一府一縣能有幾人!

七星墜地

 蔡復一,明萬曆二十二(1594)年甲午舉人,二十三年乙未進士,聯捷登榜,自刑部主事、湖廣參政、按察使、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等職累官至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民間傳其『五省經略、七省節制』,號稱『十三省巡撫』。崇禎二年十月,卒于平越軍中,朝廷讚賞其忠勤有加,贈兵部尚書,因諱魏忠賢的『忠』字,改諡『忠憲』為『清憲』,蔭一子官。賜祭葬,時當朝相國晉江人張瑞圖為其撰寫墓誌銘,『文革』期間出土其夫人李氏墓誌銘《明累封夫人清憲蔡先生元配慈節李氏墓誌》,銘高68公分,寬37公分,豎行陰楷,全文16行,滿行34字,(現藏同安區博物館),清楚記載李氏護送夫君靈柩『間關萬里,夜郎烏道中,百凡艱難』,葉落歸根。

在翔安區內厝鎮沙溪小盈嶺大房山南,我們瞻仰了被列為廈門市涉台文物保護單位的蔡復一陵園。臨風矗立,環顧四周,青山縈繞勢逶迤,綠樹蔥蘢影婆娑,白雲過處,坦蕩的原野上,農人忙弄犁揮鋤勤耕耘;炊煙起時,幽靜的山村裏,兒童喜前追後逐樂嬉戲;清風徐來,伴幾聲雞鳴犬吠,幾縷花草清香,幾點晨露珠水,如詩如畫,鋪展出一幅秀美山川畫卷。

蔡復一陵園就坐落其間,占地約1.5畝,坐北朝南,原翁仲等石構建築大部分于『文革』期間受損,新陵園為1996年新加坡族裔集資修復,與金門太武山麓蔡復一衣冠塚遙遙相對,供兩岸鄉親敬祀先賢,慎終追遠,傳承傳統美德。陵園東側二嶺蜿蜒,勢如青龍盤臥,儼然左輔;西側兩山疊嶂,形似白虎雄踞,宛如右弼。靠背大房山,石堅固,土厚實,草木旺盛,如錦屏翠障;正前方,三座圓巧小山如覆鐘,端拱正南,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高天下,一方堂局雍容開闊,幾潭綠水倒影,搖曳生姿,顧盼若有情。這天然造就『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的山川形勢,對鑲嵌其中的蔡復一陵寢形成了拱衛、環抱、朝揖之勢,達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最佳意象。難怪,自古堪輿師皆喜作神秘狀,稱此地風水乃寶地龍穴——號『七星墜地』。

陵園堅固宏整,氣派非凡。入門處,置四柱三間式墓道坊一座,恢宏、壯觀而精美,明間匾額鐫『贈兵部尚書』,次間匾額則分別鐫『五省經略』和『貴州巡撫』。半月池前石埕之上,文武翁仲雖比真人足足高出兩個頭,然有點呆若木雞,似乎對守護陵園的活兒不太上心,以致於周邊遭侵仍視而不見,故作神情肅穆狀。石碑亭前依次砌置石羊、石虎、石馬,雙角大而彎曲的石羊安祥地跪臥在長方形基座上,仰首前望,極具溫馴安詳之狀。形態古拙的石馬著以鞍革喬、轡頭和韁繩,肌肉雄健,四足有力,有風馳電掣之感;憨厚樸實的石虎蹲立著,一點兒沒有百獸之王的威猛樣子,更多是可愛和忠誠。原來,羊則『揚』音,虎展『威』風,馬走『千里』,故寓意『揚威千里』,頌揚蔡復一平苗功績彪炳千秋。

崇禎年間,同安名儒天啟二年舉人池顯方至墓前憑弔,贊曰:『高天留肅氣,危石護孤貞。肺腑真男子,光明一鬥精。眾人憐爾後,聖主易其名。下拜松風切,如聞聲軟聲』。蔡復一忠心報國恩、實心擔國事、平心持國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盡在詩賦其間。

揚威千里

明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至崇禎三年(1629年)春,相繼發生了四川奢崇明、貴州安邦彥的叛軍之亂。《明史》記載,時蔡復一為平定中國西南這兩大地方割據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如墳前石羊、石虎、石馬等所寄寓的『揚威千里』含義一樣,蔡復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名垂青史,正照汗青。

天啟元年九月,四川永甯彝族酋長、世襲永甯宣撫司宣撫使奢崇明與其子奢寅等人,擁兵自重,煽動彝兵和苗兵,組織武裝叛亂,佔據重慶,攻合江,破瀘州,分兵犯永甯、遵義,建國號『大樑』,設丞相、五府等官,自號大樑王,安邦彥號四裔大長老。天啟二年貴州水西(今貴州西北一帶)土司安邦彥乘機以援川為名,率軍2萬至畢節(今屬貴州省),發動叛亂,自稱『羅甸大王』。兩處叛軍聯合,割據西南,自立為王。

天啟四年,貴州巡撫王三善在征討戰役中身亡,朝廷擢升蔡復一為兵部右侍郎,並暫代巡撫貴州之職。戰亂之後,物價飛漲,一斗米價值一兩黃金,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蔡復一勞徠拊循,不辭勞苦,來往奔波,慰問窮苦百姓,安撫困難群眾,民心始慢慢安定下來,不致發生民變。因政績顯著,不久,朝廷就任命蔡復一取代楊述中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並賜尚方寶劍,可便宜從事,先斬後奏。

蔡復一當即召集將士官吏等,發佈命令,嚴明紀律,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四月,凱裏求援,蔡復一派遣總理魯欽等救援,殺賊兵五百多人;十一月,安邦彥驅兵3萬餘,渡三岔河,包圍普定(今貴州安順市)時,派遣參將尹伸、副使楊世賞前去救援,擊退敵軍,直搗敵軍老巢,殺死叛軍一千二百多人;同時發兵通盤江路,殺死叛逆酋長沙國珍及其部下五百多人。後來,又派遣魯欽與總兵黃鉞等再一次攻破汪家沖、蔣義寨等敵巢,殺敵二千二百多人,乘勝追擊,過三岔河,長驅直入安邦彥的老巢——織金。進攻的道路上,重關疊隘,木石橫塞,蔡復一命令將士或者用巨斧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或者攀援老藤,穿越山谷,擊敗叛軍,殺敵一千多人。這一戰,共焚燒叛軍老巢營房數十里,繳獲牛馬、甲仗不計其數。安邦彥逃到深箐,明軍到處搜索都沒找著。

蔡復一率軍班師回朝,並上奏朝廷,這一仗沒能將安邦彥叛軍悉數剿滅,最主要的原因是鄰境不協助殺敵,因此請旨兵分兩路討伐,一路從四川出兵遵義,抵水西;另一路從雲南出兵沾益,抵烏撒,犄角平賊。天啟皇帝准旨,命毗鄰貴州的廣西、雲南、四川等省,一律聽從蔡復一節制,統一指揮。

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魯欽等旋師渡河時,被叛軍從後面襲擊。明軍措手不及,全軍大敗,死傷數千人。身為雲貴總督的蔡復一自己彈劾,這一仗戰敗,因為當時兵部尚書硃燮元亦總督四川、湖廣、陝西諸軍,因事權不一,蔡復一無法指揮到雲貴境外,魯欽等深入四川、雲南,當地的官兵都不來支援,招致大敗。當時的巡按禦史傅宗龍認可蔡復一的意見,朝廷準備調整硃燮元總督河道,任令蔡復一專督五路師。而禦史楊維垣獨言燮元不可以隨意調換,皇帝聽從他的話,將蔡復一解任,準備另行安排。三月,朝廷任命王瑊為右僉都禦史,暫代巡撫貴州,但實際仍由蔡復一和巡按監軍傅宗龍主持貴州軍務。他們決定採取沿河渡口置寨駐兵,就地屯田,徹底封鎖水西的策略,剿破烏粟、螺蝦、長田及兩江十五砦叛苗,殺敵七百多人。

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叛軍安效良幫助安邦彥攻陷沾益,雲南巡撫沈儆火介派兵征討,沒有平定,降職為兵部侍郎;新任兵部尚書閔洪學,採用招安辦法也沒有成功。朝廷命令蔡復一前去平定,安效良知道後,非常害怕,望風而逃。蔡復一以『一息尚存,豈可以賊貽君父憂』為念,派遣劉超等平定另一股越苗叛軍阿秩等,擊破一百七十砦,殺敵二千三百多人。至此,明朝『奢崇明、安邦彥之亂』基本平定。

時人稱頌蔡復一『入三百年不到之地』,為明王朝立下『二百年未有之功』。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