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八
「阿娘的俗語話」,曾經過七篇,總計約有二百三十則,近日母親又隨口說了幾則,深感這些逐漸流失的家鄉俗語話,已如鳳毛麟角,不可多得,再不抓緊機會,隨筆記下,可能就此錯過,茲將近日所得縷列於後,與鄉親一起分享,並請同好賜正。
△「嚴官府出厚賊,嚴父母生子阿里不達。」──嚴厲的官府,反而造成更多的竊賊;嚴厲的父母,反而生出「阿里不達」(不像樣)的小孩。乍聽之下,似乎不通,有違常理;冷靜一想,此話的背後,好像另有含意,亦即只重嚴刑峻法,不知教育感化,以致人民寡廉鮮恥、得過且過,終至天下大亂,難以收拾。
△「六月芥菜假有心,鉤籃盛茶給哥飲。」──芥菜是冬季作物,六月的芥菜那有菜心,必然虛假,藉此擬人。鉤籃乃竹編盛器,用來盛茶給哥喝,必然隨盛隨漏。上下兩句義同,說明虛情假意、矯揉造作,全無誠意。
△「菜無剝呣成欉,人無打(教)呣成人。」──蔬菜的成長歷程,猶如人的新陳代謝一般,先長出的枝葉逐漸枯萎,而後垂掛於主幹上,若不及時剝除,必然顯得垂頭喪氣,剝除之後,長相才能挺拔俊美。人亦如此,自幼若不施予教育,必然野蠻粗暴,毫無氣質可言。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會走走晬一, 走走晬七。」──日前外甥孫小安安度晬,在台親戚齊往道賀,現場大人小孩十六位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小安安身上,小安安數度站立欲往前行,母親乃斷定可能會走晬一,這是根據老祖宗「會走走晬一, 走走晬七」的說法,會走 走正好相隔半年,且有押韻,難道無人折衷?改走晬三或晬四,未曾查證!
△「大人生日著食肉,囝仔生日著給打。」──外甥孫度晬當日,就被外甥女象徵性地連打三下,這是為了遵循古例。「大人生日著食肉」,似乎合情合理,大人一生辛勞,平日難得見到大魚大肉,藉此生日良機補充養分,並無不妥;而小孩生日為何要給人打,是否強調「增一歲,長一智」的要件,唯有加強教育,「給人打」代表一種教育方式或手段。
△「氣一次,落九枝花;」「生一個子,落九枝花」──「落九枝花」應指女子青春老去的程度,以九代表多數之量化,「生氣」與「生小孩」最為傷身,也是女性衰老的主因。本句在於勉人少生氣,也深切地體會母親為了生育下一代,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母親何其偉大,兒女當思孝順。
△「氣子,無影。」──兒子乃親生骨肉,即使對他生氣,也是表面的、短暫的,並非真的生氣,或說即使真的動怒,只要稍加溝通,便能輕易化解,不致氣入心坎。
△「好子呣當兵,好銅呣鑄鐘。」──大概以前當兵待遇微薄,而且出生入死,因而被列為末等職業;鑄鐘所用的銅,也大概採用劣等材質。這句話近似「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然而,今日已非往昔,一個男孩務須歷經「軍事訓練」的洗禮,才能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要救蟲,伓通救人」「救蟲 (爬),救人無功勞」──上句未載明原因,乍聽之下,不明所以,續問母親,母親才補充下句,原來是救蟲之後,見牠們滿地爬行,生機盎然,因而滿心喜悅,實在功德一件;而救人之後,「船過水無痕」,「人情似紙張張薄」,似乎隱含著為了救人,不但末得好報,反而身受其害,前後三句因果關係。
△「孔子公,不敢收人隔暝帖。」──「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世事難料,即使像孔子公這種言信行果的人,也不敢輕易承諾未來之事。難怪有人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路頭擔燈芯,路尾擔鐵槌。」──早期交通不便,科技不發達,搬運重物,全賴肩挑。剛起步時,體力充沛,有如挑燈芯一般,輕鬆容易,直到後來,體力耗盡,肩痛腳痠,越來越吃力,就像挑鐵槌般的沈重。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路遙知馬力」,最後階段才是真正的考驗。
△「有量有 (處)補,食仔做內外祖。」──母親寬宏大量,常言「有量就有福」,至於福在那裡?如何得到?老天爺已然感受,於冥冥中早有安排──讓你長命百歲、福壽雙全,食仔做內外祖。
△「惹熊惹虎,伓通惹著赤查某。」──「赤查某」是指兇悍的女人。寧可去捉弄熊虎猛獸,但千萬不要去招惹赤查某。換言之,赤查某發威起來,比熊虎可怕,難怪有「河東獅吼」這一類的成語。
△「打婿離大家(婆婆),放火燒大伯。」──承上句,倘若娶到兇惡媳婦,夫家下場自不在話下,首當其衝的是尪婿,稍一不慎,可能會惹來一頓毒打,即使身為長輩的婆婆,也可能被逼離家出走,連丈夫的親兄弟也遭池魚之殃,狠毒之情,不言可喻。若以現今法律觀之,此舉已觸犯了數項刑法。
△「五百年前相堵到,一個 (拿)被,一個
蓆。」──常言道:「五百年前一家人」,大家同源同種,同根同脈,「一個拿被,一個拿蓆」,表示N年之前,說不定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說不定是親如骨肉的父子,或情同手足的兄弟。換言之,人與人間,應相親相愛、互助互惠。
△「虎豹獅象,狗咬恁丈。」──這是一句兒時的遊戲口訣,先拾一紅色瓦片,在地上畫起圖譜線條,雙方各執一小石子,邊玩邊唸口訣,而後把對方的石子吃掉。這是當年最通俗的遊戲,幾乎無人不曉,如此以地面為棋盤,以小石為棋子,完全取材自然,最合環保。
△「細漢伓通無父,食老伓通失妻。」──古時男外女內,父親是家庭經濟的主力,一旦幼年失怙,不僅教育出了偏差,養育也全無著落,足見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下句則強調妻子的重要,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食老著老婆,煎安粉著蚵」,根據統計,婚姻美滿者比鰥寡獨身者長壽。
△「我做仔流汗,你嫌仔流 (口水)。」──做事的人盡心盡力、流血流汗;被服務的對象卻嫌東嫌西,當面吐槽。是否做事的人不得要領,因而未盡人意?還是被服務的人百般挑剔、不知感恩?
△「一句降服,多句臭 (厭煩)。」──規勸人家,話不在多而在精,重質而不是重量。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往往令對方心悅誠服、拳拳服膺;長篇大論,不著邊際,反而有如天馬行空,適得其反。
△「剃頭剃一 (邊),欠錢呣免還。」──理髮理一邊,便半途而廢,如何計費?以此比喻事未完工,只做一半,是不必付錢的。
△「千家富, 蔭一家窮。」──貧窮的原因很多,但以懶惰為主要,所謂「萬惡懶為首」,若是自己不知爭氣打拚,全是仰仗他人救濟,即使濟助者家財萬貫,也有厭倦終止之日,難以維持久長。
△「親家富, 失後頭厝。」──親家即使富有,也不可輕視或得罪後頭(女方這一邊)的親人,以前對於母頭的親人,必須雇用騾或轎接送,倘若外家集體出動前來理論,那麼騾轎租金所費不貲,因而千萬不可輕易冒犯,免得自食惡果。勉人親家雙方,應以禮相待、以和為貴。
△「第一醫生,第二賣冰,第三賣金。」──長久以來,醫生的地位,備受尊崇,一則救人濟世,二則鑽石飯碗,難怪歷年來都是最難考的志願,也是最夯的職業,當然這裡所指的是收入,醫生看病,無人出價,故而待遇優渥、薪資可觀。其次是賣冰的,成本低廉,一到夏天,銷路好、利潤高。第三是賣金紙的,由於本地人大都信奉佛道,或為祭祀祖先,因而金紙用量龐大,加上無人殺價,故而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燒糜損菜, 某損婿。」──早期物資缺乏,三餐重量不重質,一硿糜糊,皆是湯水,幾無米粒在內,餐桌上也見不著什麼菜餚,冷糜很快即可喝完,若是燒糜,由於未能立即喝下,總會多夾幾口菜,這就形成了浪費。美貌嬌妻,人人喜愛,美色當前,那個男人不動心,即使是嬌妻的夫婿,也是百看不厭,因而縱慾過度、欲罷不能,體力自然虧損,精神自然萎靡。
△「春寒,雨那灑。」──乾冷尚能接受,溼冷令人厭煩。每到春季,春雨綿綿,宛如灑水,似無止歇,加上寒風刺骨,實在讓人凍未條。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清明是國曆四月四日或五日,穀雨是清明的下一個節氣,二者間隔半個月,已是進入暮春時節,然而此時仍是春寒料峭,寒冷的程度,足可冷死一隻健壯的母老虎,春寒威力不亞隆冬。
△「五月節粽,無食破裘呣甘放。」──農曆五月初五,歲序已入仲夏,但在粽子未吃之前,天氣仍不穩定,乍暖還寒,冬衣還有用著的時候,千萬不要急著收藏,務須等到「吃過五月粽」,才可「棉襖高高送」。
△「過了時,煞了代。」──事過境遷,一了百了,不再追究。
△「呣 七,呣 十一。」──不是七就是十一,七表不足,十一表有餘,過與不及皆欠理想。
△「送神過,剃頭的起層倍。」──送神日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由於年關將近,上班族都領到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金,一些自當老闆的行業,如美容院、理髮店、計程車等,只好以漲價的方式來因應,一般理髮的店家,通常會依習俗或往例上漲一倍。
△「學話婆,賺食無一碗蚵。」──「學話婆」似乎是當年的一種職業,把東家聽來的話學給西家聽,再把西家聽來的話告訴東家,希望討好雙方,從中牟利。然而一旦行跡敗露,被雙方識破,往往適得其反,連賺一碗海蚵的佣金都困難。勉人莫當「學話婆」,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尾牙,番薯相 (共同)的。」──去年尾牙前後,一斤地瓜賣到二十八元,我說可能供給短缺,母親感到不解,隨口說出這句家鄉話,亦即此時為地瓜盛產季節,產量多到無人要,想吃的人可主動來取,根本不必購買,如同共有共享一般。
△「跳過溝,食三ㄠ。」──大人消化力遲緩,飲食要多節制;然而小孩則是全然不同,活蹦亂跳,消化力強,只要跳過一道水溝,即可再吃三ㄠ(三碗)。另有一說:早期農夫操勞農事,甚費體力,加上飲食皆是湯湯水水,只跳過田間水溝,即可再吃三碗。
△「多牛踏無糞,多某無 (處)睏。」──「糞」是動物的排泄物,早年農夫將沙土撒在牛舍地板,與牛的屎尿和在一起,透過牛的踩踏,攪拌成「糞土」,這是當年農田的主要肥料。若是一兩隻踩踏,暢行無阻、效率顯著; 若是牛隻太多,反而動彈不得、窒礙難行。又如娶一個太太的丈夫,有固定的床位,娶了三妻四妾後反而無處可睡,說明多牛多妻不見得佔優勢,意近「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聲呣知,百聲無代。」──「不知道」似乎是最好的理由或答案,凡事推得一乾二淨,自然事不關己,再大的麻煩也會遠離己身,與我無關。
△「相罵恨無話,相打恨無力。」──「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僅適用於正面的讀書行事,連負面的罵人打架也可引用,相罵時憎恨自己的話不夠狠毒,相打時憎恨自己的力氣不夠強大。
△「有路去路,無路才來找老主雇。」──這可能是「父母對子女」或「老闆對員工」講的一句話,「老主雇」則指父母或老闆,意指「有辦法的話,你只管去創業,一旦窮途潦倒、走投無路,尚可回來找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老主雇的雅量與胸襟。
△「物件 項好, 屎都是寶。」──有人不知是貪心,或者是癖好,竟然什麼東西都想要,而且多多益善,連既髒又臭的大便也視同寶物,這應是誇飾的手法,然而在我們的生活裡,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年頭 算,年尾剩一條錢貫。」──一年伊始,精打細算,希望能有可觀的結餘,孰料一到年終,還是所剩無幾,僅餘一貫小錢,是否不懂理財?或是勉人「錙銖必較,非生財之道」?
△「有食有行氣,有燒香有保庇。」──所謂「食在面,穿在身」,只要注重飲食,自然血氣順暢、氣色紅潤。平日就要燒香拜拜,莫等臨時抱佛腳,上下二句合在一起,勉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頓頓廿九晚餐,日日正月初一。」──「廿九晚餐」在此指除夕團圓飯。古人平素粗衣糲食,過節時才見到大魚大肉,一年之中最豐盛的一餐該是除夕夜,一方面為祭神拜祖,一方面也慰勞「五臟廟」;而一年中也只有正月初一才能「穿新衣,戴新帽」。然而富裕之家,平常即是錦衣玉食,怎不令人羨慕,這句話也是尋常百姓所企盼的夢想。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