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觀鳥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卓憲。
點閱率:571
字型大小:

每天徒步回家必定經過的烈嶼保生大帝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廟宇屋簷上的小鳥忽然間多了起來,啁啾巧囀的悅耳清唱讓我想起孩提時在農田中為防鳥兒啄食農作物的鳥網。早先多半係北方遠來過冬的候鳥,不幸誤入陷阱或鳥網的捉捕,許多鳥兒就在烈日的照耀下逐漸死去。最近這幾年或許礙於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罰伺候,使得架在農田上的鳥網已久不復見。

春天是鳥兒生命的黃金時代,滿山的柔綠,群樹的綠蔭,彷彿是準備迎接鳥兒的來訪。淡淡的花香在空中飄散彌漫,新苗也探出枝頭打掃寒冬的足跡,形成一幅滿地春色的景緻。在烈嶼的鳥兒們大多聚集在樹多的地方,海邊、湖中沙洲、學校或公園等地,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麻雀、燕子以及八哥等。在兒時的記憶中,家裡屋簷下,年年都有燕子來築巢。外婆對於小燕子非常疼愛,老愛說「燕兒到誰的家築巢的話,誰的家裡的兒孫一定多」,從不許我們掏鳥蛋傷害雛鳥。我們這群小鬼頭常常對著燕巢望啊望,有時看見牠們飛來飛去,牠們一會兒唧來一根草,一會兒唧來一點泥,辛苦地、耐心地築起一個小巧細緻的小窩,這之間清脆的歌聲常不絕於耳。每天傍晚總是有許多燕子棲落在屋旁的電線桿上,整齊的掛著,彷彿是累了,緩一緩腳在上歇息著,又像在等待升空的星星;當夜晚來臨時,便爭先恐後飛入黑暗的夜空,留下翅膀撲動的音響在空中迴盪著。

八哥在烈嶼是相當常見的鳥,全身帶著光澤,翅膀前端的白斑在飛翔時,好像在空中有件縫了兩個白口袋的黑西裝。數目繁多的麻雀,常常吱吱喳喳個沒完沒了,啄食時動作顯得非常靈活,跳躍的節奏亦頗為輕快。牠身上披著紅褐色的羽毛,背部有明顯的黑色軸班、白色線的條紋,黑色角錐狀的啄子,臉頰有黑色圓斑,喉部畫著黑色的條紋,模樣十分可愛,是我們住家常見的訪客。幸運的時候也可以發現花嘴鴨的蹤跡,花嘴鴨體態豐腴,頭頂由深褐色,往後頸逐漸變淡、眉班白色,遇眼線深褐色,眼下留有一道褐色斑紋。臉部到上頸畫著淡褐色,胸部由淡褐色,往後背斑紋逐漸變成深褐色,整體呈現的是高麗而富有層次的斑紋。不同於一般水鴨,水上和陸上都是生活的空間。由於對岸廈門污染日益嚴重,使得棲息在廈門的鳥類紛紛到烈嶼來,如黑臉巫鳥,近些年來也多能在街區的空間綠地或公園水塘輕易被發現。

走路行經蓮湖湖畔,我總會停下腳步凝視著湖邊的樹林之間找尋意外的驚喜。最常見的是披著白衣裳的大白鷺,高身兆的身形,細長而彎曲的頸部,覓食時步履緩慢,頸部拉直靜候,等獵物接近時瞬間啄食。有的大白鷺則是頂著張開的翅膀,提高頭頸接近水面逆風緩慢飛行,有時還有不時發出短促低沈的聲音,常常悠閒自得的低下身來漫步啄食,完全無視於過往的人跡,令人羨目神往。

烈嶼鄉下中,鳥兒聚集最多的地方,要算是上庫村旁的陵水湖了。陵水湖也是大多數候鳥南下必經的驛站,是沒有空氣污染、噪音干擾及水污染的地方,同時也是最淳樸、最原始、最自然的環境。多年連續觀察得知,大批的鸕鶿每年11月至2月,必定在陵水湖這塊鹹水濕地停留。灰黑色的頭上雜有白色絲,羽黑褐的身子綣伏在幽暗的密林樹叢,往往靜止不動佇立半天以上,彷彿枯枝般的凝態令人不易察覺,這位俗稱「黑色郎」的鸕鶿,是善游及潛水高超的捕魚師,嘴下的嗉囊特別發達,有伸縮性,可漲成袋狀,供貯存魚兒之用,在中國大陸,鸕鶿被利用為捕魚的工具,漁夫將鸕鶿的翅膀上綁上繩子,讓鸕鶿躍入水中,隔不久,浮出水面吐出呎長的大魚,並接受主人的小魚犒賞,在金門,鸕鶿則是保育類動物。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經常有鳥人戴著帽子著各式色彩的服裝,他們多半攜有五百釐米的高倍率鏡頭,裝置在龐大笨重的腳架之上,聚精會神地在水池畔草叢內躲閃拍攝鳥們的一舉一動。並不時取出筆記本紀錄當天所發現的鳥種。為了能精確對焦並近距離取得鳥類動態,破曉時為了不干擾牠們平靜的生活,鳥人經常低下頭來躡手躡腳慢慢靠近,以拍攝最好的角度、最清晰的身影。在湖中常可見啄食嫩草莖的白冠雞,白冠雞以嘴基到頭頂呈現白色而聞名,常出現在鹹水環境中,趾具有瓣蹼,能夠潛水覓食,將水中的食物咬出水面食用,以水藻、藻類及水棲昆蟲為食物,每次游泳在水面前進時,頸部會前後擺動。起飛時總喜歡先快速泳動並利用瓣蹼在水面上助跑,平貼著水面滑翔一段後才振翅高飛,這樣的畫面總會吸引鳥人忍不住以相機頻頻按下快門。偶而也看到青足鷸帶著些許羞澀而躊躇不前,只敢靜靜待在一旁撿拾蟲子,欲前又止的模樣在湖中更加動人。

穿著綠衣裳的綠繡眼,以花蜜昆蟲果實為主食。在湖邊樹梢濃密的葉隙之中常可發現牠們伺機覓食晃動的倩影。靜靜待在一旁涼椅小坐片刻,可以等到牠遇到危險時會發出的警戒聲:一種鳴聲清細婉轉嘹亮的笛音;愉快的時候會發出鳴唱的聲音。有時眼前會剎那閃過黃綠色的身影自樹叢掠過,隨即隱沒在叢叢簇簇枝條間,稍後且有八哥聒噪舌帶動群鳥跟進天籟般的自然奏鳴曲飄揚在寧靜的鄉間小路上為燥熱的午後增添了無限清涼。

秋冬之際,當候鳥成群自北國飛抵,有如漂泊他鄉的遊子,為著心中未完成的理想,到遠處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冬意逼近時,佇立跨越在湖泊的小道上,稍微耐心等候觀察透過枝葉分割下的夕陽,俗稱魚鷹的鳥可以在陵水湖發現蹤跡,牠們動作靈活迅捷,具彎長銳利的勾爪,以捕魚的快速精準而著稱。

置身大自然的山林之間,一股清新往臉龐輕輕拂過,感受著鳥散發出美的吸引力。牠是山林靈巧美妙的合音者,牠是人類的朋友,牠豐富了生態的內函,展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而賞鳥人士把鳥當作美的化身,鳥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讓人有美的感受。不一樣的鳥種就有不一樣的羽色、跳躍啄食的動作、展翅飛翔的姿勢,每一個畫面都是一種美。牠們喜歡爭妍比美,飛躍時閃爍斑斕的色彩;耀眼的頭及腹部的顏色,有如反光鏡子般,瞬時出現在眼前,身上就是調色盤,在不同的季節就有著不同的色彩。喜歡攝影的人喜歡捕捉鳥姿,因為這一幅畫面是集合線條、顏色、動作於一身之美,牠讓人有更寬廣的胸懷。即使同一種鳥,也會發出不同的鳥音,而且富於變化,對賞鳥人士來說,無疑亦是一種美的饗宴。儘管空蕩的道路透露著孤寂,但只要稍加留意觀察,瀏覽鄉間的路樹或走一趟上庫村旁的陵水湖,甚或自家窗台的盆景,多不難發現許多令人驚豔的野生鳥種。牠們優遊自在或百囀千啾為平靜的鄉村添增幾許風韻,也增添幾分樂趣。

鳥類是自然生命體的一部份,牠在維持自然生態平衡上扮演著舉足經重的角色。透過一群科學家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鳥類是環境的偵測器,經由鳥類大量繁殖可驗證該地區的生態品質是否優良。人類應與自然和諧共存,人與鳥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鳥類的處境與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自古以來,鳥類一直是人類心靈上最佳的朋友,歷史上許多文學、藝術作品,都以牠當描摹的對象。聰明的人類,莫使鳥飛絕,莫讓鳥驚心,莫至鴉雀無聲,何妨多給鳥一份關愛。而日益邁向工業化都市化社會的人類,在追求科技文明進步與經濟成長中,豈能忽略自然生態的保育,任鳥兒逐漸銷聲與匿跡,而悵然感嘆何處覓鳥蹤?

「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除了攝影,什麼都不取;除了回憶,什麼都不滅」、「不留下任何垃圾」。對鳥類的欣賞不再是限於柵內柵外及標本,而是在自然中真誠地和牠建立起友誼,和諧又溫馨。實際上,鳥類保育工作內容,並非單純僅為護鳥,其目地乃在維持環境中的生態平衡。賞鳥更是一項高品質的戶外休閒體驗,藉著欣賞在自然環境中自由自在的野生鳥類,由牠們亮麗的羽毛、悅耳的鳴聲、靈巧的行為,增進民眾對鳥類的認識,進而重視鳥類保育工作,願意成為護鳥人士,積極參與鳥類保育工作的宣傳和推廣,此即由喜鳥、賞鳥、知鳥進而護鳥,這就是賞鳥活動的終極理想。

過去台灣地區因經濟的開發,產生空氣、水源、土壤污染,造成自然生態改變,使很多鳥類棲息地遭受無情的破壞;對岸的廈門在工業化過程中,亦無適當有效的保育政策,使得很多鳥類面臨生存的威脅,或大量的遷徙,或減少數量,甚至絕種。而現在金門也要記取廈門的教訓並且做好保護及規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