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許耀焜貢元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國興。
點閱率:1,494

許耀焜、後浦南門人,字公儒,又字小儒、號譪生、又號安士,工書、善詩、精音律。前清歲貢生。先後設帳授業於後浦南門及新加坡,晚年因閩僑之聘南遊新加坡,遂逝於星洲,葬於仁記山。金門縣志卷十二人物志記載為光緒癸巳十九年(公元1893年)貢生,另一記載為歲貢生。許耀焜少警敏,嗜學博覽群書,為文鍜經鍊史,由廩生膺光緒癸巳十九年歲貢,一生愛書、嗜書,不慕榮名,為人謙虛自持。喜彈琵琶,精音律,閒時一曲御前清音,自娛娛人。春風桃李,獎掖後進,門下多俊秀。

許耀焜也是清代珠浦許氏最後一位高中貢生的科舉人物。依據神主總牌抄錄資料如下:許公諱安士,官章耀焜,號公儒,生於前清道光十八年戊戌(公元1838年)正月初八日子時,卒於光緒乙巳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時,享壽六十八歲。妣黃氏閨名茶花,生於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八月初五日,卒於光緒壬寅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五月初六日卯時,享壽六十四歲。又妣楊氏閨名送娘,生於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十一月十九日,卒於光緒辛卯十七年(公元1891年)五月初三日丑時,享年五十三歲。

「貢元」匾額,是由欽命福建提督學院王錫蕃為光緒丙申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中式第一名匾額頒給貢生許耀焜,匾額現存於許家南門大宅,今為後浦南門民族路某巷二十號,為一落四櫸頭加護龍大厝,長為130公分、寬為66公分後,按「貢元」即歲貢生相同之意,許耀焜設帳授徒於後浦南門,四方從遊者眾,也是著名「義和十八擔書籃」的私塾教師,查考清季職官表王錫蕃任福建學政的時間為光緒十九年二月至光緒二十三年七月,王錫蕃為光緒丙子二年翰林,曾任詹事府少詹事、因參與戊戌百日維新,後被慈禧太后革職永不錄用。

歲貢生簡稱歲貢,凡廩生食餼十年以上,歲考一等,由學政於每歲或每數歲,選一二名,貢至京師,入國子監讀書,謂之歲貢,後來亦不去監讀書,僅有此榮名。

歲貢既已貢給國家,在學署方面,謂之「出貢」,不再受教官管束。再各府、州、縣宮明倫堂匾額上,均有各該籍各級科名人士的題名錄,歲貢亦有題名資格,惟係其中之最低級科名而已。

依據金門珠浦許氏族譜記載:許耀焜為西宅房世系六房,父親為許登堆,有嗣子三人長為允謙,次為允哲、三為允然。後裔多旅居新加坡及金門。

在民國十年版金門縣志卷四水利有記載:共濟橋在後浦港同安渡頭,為同安、廈門、漳州、石碼商舶往來必經之處孔道,舊無橋樑,退潮船不能靠岸,行人時病涉焉,清光緒庚辰六年(1880年),紳士林章楩、林豪與許揚洲、薛師儀、洪作舟、許耀焜等倡募巨貲,造石橋於渡口,長凡一百九十丈,督造者為楊祖惠、吳良鳳,此亦金之鉅工也。由本文可知光緒庚辰六年時許耀焜已考取生員,並積極投入地方公益事業。

由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的「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一書中第十四碑「建造金門石橋碑記」及十八、十九碑可窺見,更可窺見文章全貌:環浯皆海也!風濤激薄之中,舳艫共濟;斥滷連延之地,躞蹀實難。後浦各渡頭,尤市鎮澳區、商旅雲集,躑躅長灘、艱難厥步,蓋數百年於茲矣。觀察薛君道南倡捐厚貲,遍收眾腋;於同、廈、漳、碼往來必經之處,創建石橋,長壹百玖拾丈,費銀壹仟捌佰參拾員。落成在光緒七年之冬,甚盛舉也,所有樂捐芳名應勒貞王民,以垂永久。顧斯役也,工費浩大,幸諸君子黽勉圖功、共襄鉅祉。後之人茍知斯橋之利濟無窮,脩而葺之、保而固之、更拓而長之;則後先合轍,樂善同心,尤所期望於矣!已云。金門薛道南捐銀陸佰員,上海海帆捐銀伍佰員,金門黃禮鏞捐銀壹佰員,上海林瑞崗捐銀壹佰員,金門怡隆號捐銀陸拾員,神戶德豊號捐銀肆拾員、神戶源泰號捐銀肆拾員、上海瑞興號捐銀肆拾員、上海祥泰號捐銀肆拾員。神戶王晴波捐銀參拾員、金門黃宗洲捐銀參拾圓、上海舜中官捐銀參拾員,神戶周史圖捐銀貳拾員、上海蔡德潤捐銀貳拾圓、金門黃媽褒捐銀貳拾員、金門李炭官捐銀貳拾員、金門李戶官捐銀貳拾員、金門黃清吉捐銀貳拾員。廈門德記棧捐銀拾陸員,金門陳明欣捐銀拾貳員,金門黃良福捐銀壹拾員、金門李撻官捐銀壹拾員、神戶陳睿圖捐銀壹拾員、大土反源慶號捐銀壹拾員,同邑協豊號捐銀捌大員、同邑演慶堂捐銀捌大員、同邑林秉捐銀捌大員、同邑林騰芳捐銀捌大員。以上共捐銀壹仟捌佰參拾員。督造楊祖惠,吳良鳳。

光緒柒年葭月(農曆十一月)日,董事林豪、薛師弼、許揚洲、洪作舟、林章楩、許春時、許耀焜、許邦翰、林雲章、仝立石。洪錫三書。

金門有志始於前清道光十六年,續修於同治十三年,光緒八年始雕版印刷,由舉人林豪(字卓人)主其事,分校為洪作舟(號晴川、光緒八年壬午舉人)、鄭成均、鄭紀南(同安縣廩生候選訓導)、林章楩(長泰縣增貢生)、林資熙(長泰拔貢生、光緒乙亥恩科舉人)、許春時(后湖人,邑庠生)、許耀焜(後浦人,字公儒,號譪生、同安縣生員)、許邦翰(邑庠生)、林雲章(後浦人,字泉,五品頂戴邑庠生)等人,俱為一時之選。金門舊志採摭宏富翔實,內便有許耀焜歲貢的心血。

光緒丙戌12年(1886年)金城城隍廟重修,身為生員許耀焜的出任紳董,協助營建及勸募,卓有成效,在城隍廟捐題翻蓋芳名(甲、乙)二碑文,此碑文為研究清末金門仕紳活動重要碑文。

另在民國十年版金門縣志卷二十一列女節孝有載:許氏斗娘歲貢生耀焜女,適前水頭黃恒豐,年二十三歲夫歿,矢志撫孤,冰霜節苦,事姑盡孝,人稱其賢,現年五十四歲。(林乃斌採)。

在吳鼎仁老師所著「金門古書畫藝術」一書中,可窺見許耀焜貢元的書法作品,楷書小品書寫杜甫的七言律詩詠懷古跡之三及堂成二首,字跡娟秀工整,內容為「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另外在新加坡金門會館文教部出版的許允之遺著「鍊石窩主人遺詩」中,可發掘二首與許耀焜有關詩作,一為題公儒先伯父玉照,文為「如親杖履領清談,一曲琵琶酒正酣。此日披圖思往事,黃壚人邈我何堪。兄弟如實笑靨開,無言相對各銜杯。田家荊樹姜家被,遺挂流芳璧上來。一生矢志守鄉閭,不慕榮名只讀書。鐵案平反先業在,養先正可錄閒居。山斗才名德望崇,新陰桃李醉春風。火傳未己薪先盡,畫出遺容託化工。」

二為仁記山謁先伯父墓(四絕)內文為「杜鵑花落落還開,啼血何因劇可哀。仁記山頭荒草路,今朝甯為踏青來。」、「竹林片面未曾謀,萬里尋來土一坏。觸目驚心悲骨肉,未能歸正故山丘。」、「四望北邙道路賒,墓鄰錯落墓門斜,達人那計有無後,四海由來是一家。」、「聞道攜琴海上來,知音愛護築歌臺。限期四月非前定,千載悠悠去不回。」許允之先生記載說先伯父(許耀焜)素以閩南清曲自娛,尤擅四部音樂,時應星洲閩僑之聘,原以四月為限,既而築歌館、授生徒,別號養元齋,遂家焉。

按許允之先生(1890-1960)後浦南門人,前清邑庠生,與許允楫為堂兄弟,父親許公涵(諱坤潤)與許耀焜為從兄,故許允之稱許耀焜為伯父,皆屬許氏南門義和人,許允之壯年遊星、工書法、善治印。與譚恆甫、吳緯若有星洲三大書法家美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