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俚語歌謠─菜店歪歌之十二碗菜

發布日期:
作者: 呂凌珮楊碧蓮。
點閱率:3,205
字型大小:

早期金門受到環境、局勢的影響,受教育識字的機會不多,很多文化的寶貝,都沒辦法用文字記載,大部分是靠口述相傳,但是時代的變遷,人們需求的不同,口述相傳的功能,愈來愈薄弱,甚至於面臨失傳的危機,令人感到心痛。

一說起金門傳統俚語歌謠,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的,不外乎是老一輩相傳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但這些就是金門俚語歌謠的全部嗎?不,顯然不是。

還記得伴著我們成長的童謠嗎?這就是現在小孩在唱的兒歌,老一輩嘴裏的『唸歌拐仔』,幾乎已被人們淡忘了,能朗朗上口的已不多了,金門早期的『唸歌拐仔』是一種說話的藝術,失傳可惜,希望在此能引起共鳴,大家一起來為金門文史盡一份心力。

本篇文章是以受訪者憑著早期記憶拼湊而來,根據採訪的結果中得知,金門在早期有著許多俚語歌謠如:十二碗菜、十二煙花、雨傘歌、手指(戒子)歌、手巾歌、阿(鴉)片歌、博繳(賭博)歌、火船歌、還有很多,皆是想到唱到,並無特別義意,只求押韻,及順口,而關於這十二碗菜的由來可能是日據時代在所謂『菜店』中上班的小姐平時在唱的歌謠,始唱者為誰也不可考,並非唱戲時在演唱的,其中的食材也大部份相同,每道菜皆有歌,就如同金門宴客的十道菜一樣,然而在當時幾乎人人都會唱,唱時也不用樂器來伴奏,只是很單純的用口唸一唸而已,只是久沒唱了老人家記憶退化,無法完整保存下來,有些字句也不盡相同,但求押韻、順口,此次訪談碰到很大的瓶頸是受訪者年歲已高,有些答非所問,因此並非很完整的呈現出來,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問及是否想讓此些民俗文化繼續保留、流傳下來,皆表示認可,且也有意願為此文化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

其實金門在地有許多的村落俚語歌謠,慢慢的被人們遺忘了,正規的俚語歌謠有的幸運的編入閩南語教材中傳承,而非正規甚至歪歌卻只能存在老一輩長老們記憶中,在長老們的年代中沒有五光十色的高科技產品,過著是儉樸的農家生活,因此許多信手拈來的俚語歌謠,就在其茶餘飯後、大樹下納涼時而誕生,也因生活單純,這些所謂的娛樂是相當簡單易懂,而且人人皆能朗朗上口,但隨時代演進年輕人移居他鄉,接受的文化也變了,此些現代人看似火星文的俚語歌謠就漸漸的被存封在長老們的記憶中,無去繼續傳承下去相當可惜,擇此主題來做懷舊探討,一方面是興趣使然,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把閩南傳統俚語歌做一小部份的彙整,因為從中不但可得知以前鄉村生活景象,士、農、工、商各界的演變及每一時期的流行曲風演進歷史,希望此次的研究,能夠激發各位的潛能,引起共鳴,努力的去蒐集,記載金門童謠,不要讓它失傳,望能朝把在金門這塊土地上只有鮮少人知道的地方俚語歌謠慢慢彙整,編訂成鄉土野史的目標邁進。

以下就是十二碗菜歌詞:

頭碗出來是正燕,正燕燒燒甘磨煙,阿哥吃了不通乾(錢音),吃了這碗結姻緣。

二碗出來咖哩雞,阿娘請哥吃一杯,阿哥要吃都吃乩最,才 給人看誤會。

三碗出來冬菜鴨,這碗氣味有較差,阿哥要吃都吃乩乾,才 給人看五腳。

四碗出來炒蝦仁,這碗蝦仁有較清,叫哥頭路趙認真,才 給娘守空身。

五碗出來是磨菇,這碗磨菇爛糊糊,菜館總舖

會顧,這碗叫哥要安怎哺。

六碗出來是豆簽,這碗豆簽堵好鹹,菜館總舖尚高點,這碗吃了 通嫌。

七碗出來紅燒豬,面對朋友請動筷,這碗吃完才能離。

八碗出來是拼盤,中央一碗紅燒肝,哥擔你地吃我地看,這碗吃完不通拈心肝。

九碗出來鮑魚肚,鮑魚最去遮大箍,菜館總舖

會顧,這碗叫哥要安怎哺。

十碗出來是焢雞,這碗焢雞爛奎奎,菜館總舖

會做,這碗叫哥安怎挾。

十一碗出來是水餃,這碗給哥吃 餓,阿哥要吃著吃乩了,怎 給人看厭小。

十二碗出來是鳳梨,鳳梨清清甘 歹,那無嫌阮歹所在,後拜相招擱再來。

(在此無法播出錄音檔只能以文字來敘述,若讀者有興趣願提供此歌謠之錄音檔與同好共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