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巷閭
瓊林,這皇帝御賜村名的村莊,流傳著科舉功名的顯赫事蹟,也擁有著「七座八祠」的宗祠、香火鼎盛的廟宇、閩南古厝、節婦牌坊、石刻風獅爺、蜿蜒的地下坑道,自來就魅力十足。這蔡姓聚落和其附近的一些村子,雖曾先後造訪過幾次,卻從未提著畫袋進村寫生。今夏七月初,不顧日頭赤炎炎,就決定先來拜訪這村莊。
那些時日,龍眼樹掛著纍纍卻小小的果實,田地裡高粱稈還托著青穗粒,花生也窩在土裡,一切像似還得經夏陽的殷情呵護,好迎接豐登的來到。太陽,真的無法卸責地照著,熱力十足,大方四送。田地裡、馬路上,墟落中盡是熱情和亮光。等待收成的時刻,村莊在優閒中,一派長夏事事幽的情景。
炎夏裡,鄉村的厝尾巷頭總提供著屋陰和涼風,讓村老泡茶打牌,讓村婦聊短說長,讓孩童嬉鬧遊戲。
的確,那屋陰和涼風是非常醉人的,是讓我踏出家門的理由,也是驅使我勇於約明傑一道外出寫生的最大原因。北國加拿大,多遙遠的國度啊,一趟航程隔夜或隔午的,著實不容易。返國的他只幾日羈留,卻被我帶入村莊的屋陰和涼風裡,跟著走入瓊林的巷閭中。
進了村,先遛達遛達,然後選定對象坐了下來。「瓊林寄民宿」前方屋宇所罩下的陰影裡,涼爽的自然風,吹來了夏季草木滋盛的味道,拂拭著肌膚,沁入了心房。舒暢極了,人就輕易融入村莊的午後時光。
看著身旁的明傑也陶醉在其中,內心頓時感到這趟同行真是難得!千里迢迢回鄉,時間匆匆,竟跟來村莊寫生,慢慢消磨去描繪著古厝的燕尾馬背?或許這讓他拾回些往昔心中的最愛──繪畫,或許和兄弟去度個不一樣的夏日午後?……無論如何,這一下午的相聚時刻,總是值得珍惜的。可不是嗎?想想童稚時兄弟玩鬧場景猶如在昨日,倏然間,各個成家立業,辭根散作秋蓬去,各居西東,各有牽絆。而今,遇這機會能一道出外寫生,確是不容易啊;明燦先前去了台灣,否則三人成行,更屬珍貴。
寫生的對象是幾間臨著村邊溪溝的房屋,溝邊有高舉的木麻黃和檸檬桉。起初並未留意,畫了幾筆之後,發現眼前竟有洋樓、一落兩櫸頭、瓦房、鐵皮屋。
在這些建物中,可見到尖頂、燕尾、馬背、拱門造型、磚牆以及不同砌造法的石頭牆等;建築格式和元素是夠豐富迷人。
夏日的蒸騰似乎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四時多,天依然是晴空一片,陽光依然是刺眼咬人,酷熱依舊是酷熱。有些村民束好裝攜著農具經過我們面前,佇足了幾眼,然後加緊腳步上山下海去。看著那離去的背影,一逕堅定走著,似乎忘記了「熱」這一件事,真讓人起了敬意。
畫了一陣後,我停了筆,起身閒逛。村莊的巷弄縱橫彎曲,風在其間嬉遊。
新舖的紅磚道像紅地毯,太陽照到處亮紅耀眼,沒照到的地方深沉赭紅。隨意散步,瀏覽著村戶種植的花草菜蔬,自在看著新屋老厝。有時轉了彎,猛地就撞見打牌的阿公阿婆阿嫂的,好幾雙驚訝的質疑的眼睛同時射了過來,讓我這冒犯的人趕緊頷首示歉。「小心點」,當心中這樣叮嚀自己的時候,怎想到犯到趴伏在花盆磚臺邊的村犬。牠吠叫著,我閃避開了。又是嚇了一跳!時常在鄉村裡遊逛,不期然就是有這些的照面,只因靜悄中,心不設防,偶有闖入,就互相嚇住了。
來到蔡氏家廟,家廟莊重肅穆。我胡亂看了些建築格局形式和裝飾配置,倒是細心去讀高高懸掛的匾額和楹聯,敬仰心油然而生。再站立那「忠孝廉節」四個大大的法書下,想到些社會現象,四字是夠使人沉思的。出了側門,去見那尊嵌在牆上的石獅。石獅的模樣、位置,以及陽光在那麼狹窄處的映照,有著特殊的印象。
轉去十世宗祠,也是讀了回匾額和聯對。離開後,途經一間貢糖廠,有些顧客,我趨近湊熱鬧,買了一些嚐鮮,卻突然想到這麼大熱天的怎吃得下這麼燥甜的東西?留待回家泡茶吧。就手提著到「一座二祠」處,再踱步到藩伯宗祠,也都欣賞了一些匾額對聯的。又見祠堂門口的牆上還留著「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的標語,雖有些脫落,還是叫人想起那標語充斥的年代,心中當然也雜些感觸。
晃回寫生處,明傑和一位村老閒談村里人才輩出,文風薈萃的事。村老說是勤奮的結果,光憑風水而不努力,那是不夠的。一番多順聽的話,讓我佩服他的見識。
第二天又和屋陰和涼風相約,繼續未完成的畫。明傑離金以後,我又幾次躲入村公所後的巷子裡畫古厝瓦房瓜架廢棄的遊樂器材。後來的日子帶些人來村落走坑道看建築看宗祠看風獅爺,另外加上寫生的地方,都讓他們一直拍照,一直說這是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