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取齋名記憶恩師

發布日期:
作者: 洪啟義。
點閱率:595
字型大小:

自古以來文人名士,無不有書齋雅室,並有名焉,余胸少文墨,不諳詩詞,既非文人亦非名士,今竟異想天開,附庸風雅,效取齋名,藉無中生有自我陶醉一番。「齋」字者讀書之處,燕居之所也。余雖不至有「家徒四壁」之窘促,但惟有將小客廳一隅權充書齋罷了,免不了也想取個什麼齋名的,充當門面,左思右想,余既旅居永和市竹林路陋巷多年,何不就地取名為「竹林齋」!查竹林路之取名原係該地域為修篁一片。宛然如林,因而得名,經開發建設後路名沿用原地名命名之,現雖已無竹蹤可尋,但顧名思義彷彿可見「搖曳生姿」之美態。

查竹者屬禾本科,常綠、多年生,莖木質,圓而直,中空有節,象徵堅貞,又表謙虛,騷人墨客輒喜詠之:諸如「亮節高風」、「心虛節勁」、「君子之風」、「歲寒而後知堅貞,耐雨耐風更耐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肉食縱口腹,竹居清眉目。」、「在土先有節,於心虛不驕。」、「新篁解籜顯節勁,壯枝凌雲見心謙。」、「高節稱君子,虛心若古儒,雖是朱衣客,何可一日無?(題朱竹詩)」,……等等不勝枚舉;又歷史上晉時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常遊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後世建七賢祠祀之,令為竹林寺,在河南省輝縣西南。

基於上述之典故以「竹林」為齋名自有惕勵,為人,處世之用心自認尚稱貼切,余請益謝公宗安夫子、初甚獲贊同,並蒙允再予考慮代取更佳齋名。謝師知余甚為念舊及懷鄉情殷,不數日即有佳音傳到代取齋名為「銘浯」,並告曰:「據籍載:湖南省祁陽縣西南有浯溪,北入湘水,唐元結(河南人字次山,少居商餘山,著元子十篇,因自稱元子,避亂逃入猗 洞乃稱猗子,後又自為浪士、漫郎、聱叟、漫叟諸稱。舉天寶進士,累官客管經略使。身諭蠻豪、綏定八州,軍民樂其教,文章簡淡高古,一變排偶綺靡之習,有次山集、篋中集。)愛其勝異,遂家溪畔命曰:『浯溪』、作『浯溪銘』,並築台曰:『峿台』、亭曰:『??亭』,所謂三吾者也,『台銘』刻在臺之後,『溪銘』,『亭銘』刻於東崖石上,峿、??為元結所製新字。而貴家鄉亦有浯江溪,細流涓涓,全長約七公里,有三源,從夏墅港入海。與元結命名祁陽西南之浯溪同名,而其所作『浯溪銘』,描述勝景,貴家鄉可與比擬,因之今擬異『浯溪銘』為『銘浯齋』三字並書相贈,可欣喜否?」吾師博學多聞,代人為文取字,妙絕高明,無懈可擊,「銘浯」兩字於地、於時、於人無不契宜,勝於原取「竹林」兩字意義深遠多矣!如獲至寶,余欣然諾,拜謝領納。

(按本文原作於民國八十年四月《取齋名記》,先師謝宗安先生逝世十週年時更名為《取齋名記憶恩師。今特於「教師節」前夕發表,以茲紀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