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紀念父親計大偉教授逝世二週年感言藹然仁者一代良師

發布日期:
作者: 計安邦。
點閱率:888

──永遠的追思無盡的懷念

【前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改制創校元老:先父計大偉教授獻身台灣音樂教育工作垂五十年,其從事領域包括: 交響樂團演出、基礎教學、空中廣播、作曲編曲、合唱指揮、初高中及大專教科書編輯、口琴演奏指揮、音樂期刊編輯等等領域。尤其在任職中央部會期間,更肩負統籌全國音樂教育計畫之執行與推廣,堪稱為全方位音樂教育的先行者。素有「台灣低音提琴之父」、「大專合唱指揮先驅」、「音樂界留學生保姆」等敬稱。

【生平大事記】

(一)、民國三十二年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求學第二學年時即獲選參加「北京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首席,在七十餘位中外教師團員內是唯一的在學生,脫穎而出。民國三十五年初參加「上海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首席。民國三十六年初春在北京師範大學日文授業教授洪炎秋來函鼓勵之下,於同年四月一日抵台。任教泰北中學並加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於民國三十七年台灣省政府舉辦第一屆博覽會由省交響樂團盛大演出時擔任低音提琴首席。是為當代中國人唯一參加過三大交響樂團並膺任低音提琴首席的演奏家。

(二)、民國三十四年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第四學年時參加北京市市歌甄選,榮獲首選第一名,成為北京市市歌作者。

(三)、民國三十八年於傅斯年校長任內指揮「台灣大學海天合唱團」,於游彌堅市長任內指揮「台北市社會處合唱團」、「台北文化服務站合唱團」。台大合唱團學生林二,台大電機系,經計大偉老師鼓勵,他於台大畢業後留學美國在西北大學專攻電腦音樂,五○年代在亞洲堪稱第一人,學成返國追隨計大偉老師推廣社會音樂活動出力頗多。邱慶彰,台大政治系,熱愛音樂尤善合唱伴奏,畢業後投入公職服務,擔任台大前期學長徐慶鐘的機要秘書(徐慶鐘曾任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要職),邱慶彰日後亦追隨計大偉老師成為社會音樂教育重要推手。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於空軍新生社籌建完成正式啟用時即聘請計大偉籌組「空軍之友合唱團」並擔任指揮。國防部總政戰部蔣經國主任時期,獲聘康樂總隊同上校音樂顧問。中央政府甫自大陸播遷來台,當時百廢待舉一切從頭開始,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實處於風雨飄搖未定之際。此時蔣經國主任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深切以為必須凝聚全球華僑的向心以及四海僑胞的支持,遂委請計大偉顧問創作以華僑為主軸的歌曲。計大偉接奉此一非常任務,本乎書生報國一片赤誠,歷經數月的努力,完成「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鉅作五首,其一:「懷念祖國」、其二:「記起故鄉」、其三:「華僑的光榮」、其四:「看當今」、其五:「勝利歌聲震九霄」。由朱永鎮先生率領「國防部康總海外宣慰僑胞藝演團」巡迴東南亞演出,尤其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演出期間經蔡繼琨教授(原省交響樂團首任團長,後奉總統令轉調外交部,派駐菲國大使館公使銜商務參事,經營閩南僑界業務),精心規劃使得演出成功,場場爆滿盛況空前,當地媒體皆有大篇幅報導與專訪,贏得菲國僑界很大的迴響,紛紛慷慨解囊向祖國捐輸。「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日後經教育部選入「中華愛國歌曲選集」,並灌製成唱片典藏。

(四)、民國四十年四月五日參加「音樂節聯合音樂會」於台北市中山堂演出脫穎而出廣獲好評。同年六月擔任「中國青年反共抗俄聯合會合唱團」指揮,九月擔任「音樂之家」實踐合唱團指揮。

(五)、民國四十一年應青年節大會之邀擔任大會音樂組長並創作「青年節大會會歌」(李士英詞),印發全國演唱。

(六)、民國四十二年復應青年節大會之邀擔任音樂顧問並任青年音樂觀摩會大合唱總指揮。同年九月應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蔣經國主任之邀擔任「青年示範合唱團」指揮,同年十月結婚。婚後致力編著工作,其編著有第一出版社的《樂理初步》、 宇宙出版社的《高中音樂教科書》以及時代出版社的《初中音樂教科書》。

(七)、民國四十四年六月應邀擔任「救國團合唱團」指揮(幼獅合唱團前身),與潘振球先生成為好友,維繫長達半世紀的君子之交雋永的友誼。

(八)、民國四十五年元旦正當計教授長子:安邦出生第十天,受託為軍友總社組訓的「大偉合唱團─金門前線勞軍團」經過九十天的甄試、分組、訓練、彩排,終於成行。全體成員二十餘人在軍人之友總社理事長上官業佑、總幹事洪同授旗下,搭乘國防部專機飛抵金門前線勞軍。受到防區司令官劉玉章將軍、福建省政府戴仲玉主席熱烈歡迎,並於元旦升旗典禮大會上代表後方軍民同胞致辭。爾後的十六天在不畏砲擊、朔風凜冽、酷寒大雨惡劣環境下,平均每日以多於三場的賣力演出,深入村鎮、營房據點、兼及離島,總共表演五十三場,受到金門前線官兵、居民熱切感謝。當年金門「正氣中華日報」,每日均有一到數則新聞,也有特寫報導。那時「大偉合唱團」勞軍代表團在金門前線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有幾次還成為團員夜間外出,返回休息區「通行口令」,經新聞報導一時傳為佳話。勞軍演出結束離金返台前夕,金防部司令官劉玉章將軍、福建省政府戴仲玉主席、金防部政戰主任兼救國團金門支隊主任尹殿甲將軍,聯合設宴款待,並頒贈『鼓舞三軍」、「譽滿前線」錦旗各一面以表謝忱。金門之行在計大偉人生旅途、報國服務篇章中是為最圓滿的一頁。

(九)、民國四十六年二月在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鄧萃英前校長與學弟鄧昌國聯名請託下共同創立國立音樂研究所,並在教育部張其昀部長主持揭幕儀式下於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正式開張,辦公地點設於南海路國立台灣藝術館內,所長鄧昌國,秘書兼社會活動組主任計大偉。開辦伊始由計大偉統籌規劃擬定組織章程與設立目的在於研究及發展我國音樂,主要工作為:(一)從事研究,(二)舉行演奏,(三)研究推廣傳統音樂,(四)制訂現行音樂制度及各級學校之音樂課程,(五)投入國際活動。有鑑於在短期內要促使音樂研究所廣為學校及社會人士所認識進而帶動業務發展,計大偉建議必須以各項活動來主導,因此才有『中華青年合唱團」、『青年音樂社」、『青年管絃樂團」、『中華實驗國樂團」、《音樂之友》月刊等組織逐一端上檯面。「中華青年合唱團」由計大偉指揮及訓練團員,在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年間是最具代表性、團員素質相對比較整齊的大型合唱團之一。愛國音樂家李抱忱博士返國指導合唱教學,經總統高度重視且指示教育部、救國團等單位必須全力協助,在教育部梅貽琦部長指示下,計大偉代表國立音樂研究所,率領「中華青年合唱團」台灣全區陪同示範教學,獲得熱烈迴響。與王慶勳教授共同創立中華口琴會並擔任常務理事,中華口琴會當年會務蓬勃發展在全國各大專院校設有分會,北、中、南高中設有支會,一年到頭在各地皆有演出活動,曾應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夫人之邀,計大偉兩度親自率領中華口琴會所屬口琴隊,赴士林官邸凱歌堂演出並擔任指揮,深獲華興育幼院師生與各國駐華使節夫人歡迎好評。獲聘為教育部愛國歌曲唱片灌片小組委員。任教於北投育英中學、板橋高中、淡江英專。奉教育部指示為中國北方民謠譜曲共二十五首,除定期刊載於「音樂之友」月刊,由「中華青年合唱團」演唱之外並編入《中華愛國歌曲選集》。

(十)、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旅台校友慶祝母校五十六週年校慶,於台北第一女中禮堂舉辦校慶音樂會,校友計大偉、鄧昌國、黃建、鄧友瑜均參加演出。民國四十八年至民國五十六年間,北京師範大學旅台校友會在考試院劉季洪院長,行政院黃少谷副院長,婦聯會常委、北一女中江學珠校長等諸位前期學長,分別擔任總幹事時期,計大偉以最高票連任三屆副總幹事。(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