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喚起後豐港的記憶

發布日期:
作者: 洪偉人張輝忠。
點閱率:1,115
字型大小:

每到傍晚時分,總喜歡騎著機車,帶著兩個小朋友,到後豐港去看夕陽西下,傾聽海浪的聲音。但卻未曾想過後豐港有著另一面的神秘面紗。在一個偶然的課程裡,為了完成老師所交代的功課「口述歷史」,筆者與另一位合作夥伴(小Q)絞盡腦汁,最後決定以後豐港(小Q的故鄉),作為訪談對象,讓(小Q)拾起後豐港的記憶。

後豐港,位於金城鎮西側金水村之漁村聚落,地理位置在『金城鎮夏墅聚落』南邊,『水頭聚落』北邊,背山面海之態勢。臨海灣,鄰近海域屬金烈水道範圍,屬於內海。自明代洪興嗣始基,世代相傳,後豐為洪氏開拓,後豐港灣因此名為洪門港,歷代都是一家姓,洪門港即是後豐,後豐就是洪門港,洪門港因有天然海灣而名符其實,洪門港因洪氏一家姓所開拓而得其名。

在金門鄰海的聚落多半以頭、澳相稱,但是以港為地名的只有洪門港,可以看出該地得天獨厚的一面,四百年來居民傍海而生,洪門港是後豐第二個名字。四百餘年的明代,航海日漸發達,船舶漸增,船體漸大,原先後豐小海灣,只自家小竹筏小漁舟,在此內海漁撈,二桅帆船、三桅帆船都來到這小港灣,這些船隻從大陸的福建廣東而來,使小港灣熱鬧起來,載貨的,避風的,整修的船,在這小港灣穿梭來往,人們也跟著忙碌起來。

後豐港始基於四百餘年前的明朝時代。這裡原是一片荒地,水頭村在新林頂南方田地底定,賢厝村也開拓得早,墾到了賢厝高隴地,沒有開墾的荒地所餘不多,其遠祖就是與鄭成功一起打天下的洪旭,位於后豐港的洪旭祖厝,是幢三進三護龍建築,格局宏大,是目前金門規模最大的祖厝。

後豐港雖是一個小漁村,但因是明朝末年名將伯爵軍門洪旭的故屋,也是一個人文歷史非常豐富的地方,而四株老榕樹長在村中明顯的地方,與老村相同特別顯得珍貴。這四株老榕樹就從村頭分佈到村尾,剛好圍住村莊,好像是村莊的保護樹。根據村民洪進成表示,這些老樹原來不只這些,有些在日據時候被鋸來當防空洞的墊板,而國軍冶金時代也鋸了一些,所以目前才留下這四株樹幹巨大的沒被鋸除,而這些老樹大約都是在后豐港建村時所種居多,推測其樹齡應在二百年以上。

「下市罾,洪門港燒酒矸;水頭鱟,金門城肉豆………」這是一首金門人隨口能誦的村謠。作者不知何許人,著作年代更無從查考。洪門港是濱海的小村落,相信大多數金門鄉親曾經到過、聽過這個地方;燒酒矸是容酒器,是大家所熟悉。而洪門港的原名,燒酒矸的另外象徵意義,則相信大多數人所不知,所以說來當做地方軼聞。討海人嗜酒自古已然,因受天候影響,隨時須看老天臉色,一年四季冷涼寒凍的日子多,喝幾杯酒暖身舒氣,增加溫暖是最好的法子,喝酒須得買酒,賣酒的店家在後浦街上,買酒要自備裝酒的酒矸,古早時自備酒矸大都是陶燒器皿。身圓肚寬底平頸瘦長口細圓的雞母矸,可拎在手裡帶,綁條細繩打扣可掛在扁擔上或懸在壁上。洪門港人普遍喝酒,買酒拎矸也是普遍可見。於是後浦街上來往人群,手拎酒矸者多數是洪門港人。那時酒店售酒都是零售的多,店家用大缸大甕裝酒,往返的路上,洪門港人拎酒矸,掛酒瓶者,「洪門港燒酒矸」就成慣稱了,也就傳世至今。

洪門港聚西面的南端,有一座兩幢相背東西向的四合院老古厝,它令許多人感到神祕覺得好奇,總是願聞其詳。因為它有名字叫「九十九個窗」,這個名字令人難以思議,難以理解,以洪門港人來說也感到其中有許多神祕的地方。現在就以洪門港的長輩(洪文章)親身口述,以了解其大概,並明其中雖有神祕。據說該宅建於清朝時代,距今約有一百多年前,是一個從大陸某地來的洪氏宗親所建,其生平姓名失詳,因為他以有錢人氣勢向洪門港人買地被拒絕,並嚴正的向他說洪門港人不賣祖公業,你有本事,海埔地整片讓你建。他就以其財富從大陸購運建材來,從沙灘底層到海岸處建起這幢巨宅。整座厝宅之每間房廳堂等都有牆壁窗及天窗,天窗有的設有二個以取光線,總計算數窗子共有九十九個,以後傳誤就以「九十九個窗」為這座厝宅名字。

這座厝宅建成後,這家人口很多,有時人聲聳動,可能在數十人之多。他們不與外人交往接觸,隔著四周的圍牆安全與外界隔離。傳聞中有一些是不確實且過於虛構的,這對於洪門港的源流史證很重要,僅述事證以正傳聞。

金門水頭商港的開發案,泥沙污染海域,甚至計畫填平海灣,這樣的建設方案,不僅讓後豐港居民喪失傳統漁場,更嚴重是毀壞鱟的棲息地,那是有活化石之稱的珍貴生物,後豐港是鱟在金門最重要的棲地。另外開發案中,也將在村子旁邊開闢一條30米大道,未來道路開挖區域,就是瀕臨絕種的水獺在金門的重要出沒地,以及一個已被試挖,懷疑是明代時期的重要考古遺址。

歷史會隱沒,卻不會消失,甚至以另一種方式保存至今,後豐港居民對於海的崇敬,依然保存在傳統的宗教儀式之中。拜海,成為一項虔誠信仰,它保留了後豐港先祖對於自然的謙卑,更是隱含生態保護的期許。

本文承蒙洪文章、洪成進兩位鄉老大力支持,在此敬上十二萬分謝意。

參考文獻

洪文章(2003)金門縣後豐誌─洪門港燒酒矸。金門縣文化中心

洪榮利 (2006) 簡報後豐港。未發表之論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