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今夜星光燦爛嗎﹖

發布日期:
作者: 繆筑筠。
點閱率:750
字型大小:

八月中接到一通電話,「師姊,請問小金門有什麼好玩的?」原來是我在太極門一起練氣養生的師兄姊,受邀參加八二三戰役五十週年紀念活動,因飛機航班安排,多出二個小時左右的空檔想到小金門看看,我的師兄姊不想租車,想用走路的逛逛。我聞言卻語鈍,打小在烈嶼長大,竟想不出什麼特別景觀非得一遊,小金門是一個走路太遠、開車太近、景點太少、和大金門同質性太高的島嶼,觀光團停留時間太短,連走馬看花都談不上,導致觀光一直無法有效推展。大哥在烈嶼鄉公所擔任清潔隊大隊長兼觀光課課長,烈嶼島環境乾淨整潔,年年獲得環保署評比第一名,大哥的努力功不可沒,每年過年回家正逢家家戶戶大清掃,看他忙進忙出調度人手清運垃圾,相信這份榮耀實至名歸。有一年回家大哥和我提到,他想要推展烈嶼觀光,但困於現實環境限制,想不出好方法幫烈嶼打響名氣。

近十多年來,我在太極門除了練氣功養命修身之外,跟著師父洪道子博士在世界各地推動愛與和平,關注人權、環保、戰爭、生存、能源各項目前全人類最迫切的議題。七月份政府開放週末包機直航,師父點了我一下,「金門為什麼只有小三通、大三通,要做就要做國際通、世界通!」當年金門廢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由軍管轉為民管,後來又劃歸國家公園,未來似乎很美好;十幾年過去,唯一讓人感到高興的,竟然是烈嶼沒有太大改變,甚至荒廢比建設來得多,休養生息的結果,讓烈嶼的再生有了絕佳契機。

烈嶼必須開創自己的藍海策略,適度和金門島切割,發展本身特殊的人文景觀,島太小、資源太少,不適合做大眾巿場,也不適合來去匆忙、吵雜無章的觀光團,應該專走精緻度假休閒路線,師法南太平洋小島,以最少的開發保留原始風貌,讓人來此閒散過日,呆呆坐著看夕陽、聽海濤,在這裡放鬆心情,儲備面對未來的能量。

一、自然景觀

烈嶼有不同的海岸線,沙灘和岩岸景趣各異。由羅厝、湖下一路綿延到東崗,那一片沙灘純潔美麗無比,讓我錯以為全世界沙灘都長得一樣;日後寄居台北,曾興致勃勃跑到東北角白沙灣去玩,直到赤腳踏上黑色硬泥沙地,猶錯愕不止,那次白沙灣之行就此成為絕響。這片沙灘曾經消磨我許多黃昏,幼年時,和村子玩伴一邊堆沙玩耍,一邊等候晚歸漁船回來;後來海防管制,沙灘變成可望不可及的禁地,放了學,趕在太陽下山前,背著陽光騎著單車到海邊,看夕霞變幻光彩,想望大海另一端遙遠的未來。現在烈嶼鄉公所把它規劃成東崗海水浴場,唯一的失敗處,就是鄰近習山湖紀念公園,有一個排放廢水的孔道,直接將髒污黑臭廢水排放在沙灘上,造成一大片黑色污泥及異味薰天,損傷它美麗風貌,希望能做其他更有效率的處理,還一片乾淨的沙灘給遊人。

養蚵也是烈嶼一大特色,上林、黃埔、雙口都有石蚵養殖,乾淨無污染的海域養成風味獨具的蚵仔,蚵仁雖比不上台灣產的碩大,卻飽實甜美,更有海蚵味道,近幾年經由金門水試所不斷幫助蚵農改良技術,養殖面積及品質同時提升,可以開發成蚵田觀光,讓遊客親身體驗養蚵人家生活,對於喜好生蠔的人來說,想必會是另一種驚喜。就讀烈嶼國中時,島上曾有一波植樹運動,種了槭楓當行道樹,多年過去,當時存活下來的樹苗都已長成大樹,我曾經想過,如果當年種植的面積再廣一些、再擴大一點,寒冷的冬天來臨之前,楓樹轉變成火燒顏色,也許烈嶼也能建構成一個「賞楓名所」,在冬日招來人氣。烈嶼多小山丘,在木麻黃年歲已屆逐漸枯萎後,未能適時補上新的木種是一大憾事,導致草比樹多,雜亂無章,如能好好規劃,分區種植不同樹種、花卉,讓小島成為海上花園,將能吸引更多的人潮。

二、特殊人文

有別於金門島的風獅爺,烈嶼的防風神物名「風雞」,這是屬於烈嶼非常在地的人文特色,人們傳說風雞為烈嶼除蟲害、防風災、擋砲彈,護佑島民安全,但風雞並不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反倒是長大後才慢慢聽聞,可以將單薄的風雞背景醞釀成人們耳熟能詳的傳奇,讓人感興趣,願意來追尋探索,來拜訪風雞的故鄉。烈嶼每個村莊都能說上一長串故事,例如氏族群聚,例如宮廟及祖厝,烈嶼全島面積不過十四點八五平方公里,卻有四十七座宮廟,密度算得上世界之最。像湖下就是標準的「宮前祖厝後」配置,意指宮廟前、祖厝後都不得有人家居住,以免侵犯它的神聖性。湖下祖厝選地時便有耳聞風水主出丁,果然後來生男多過生女;湖下忠義廟供奉的主神是關帝爺公,早在清末便已存在,有著神奇的起廟傳說,包括到廈門買木材、找漳州、泉州師傅雕刻繪畫等,都由關帝爺公親自出馬洽談,極富神奇色彩;八二三砲戰原廟被夷為平地,幸好金身及香爐早被請走,待戰後重建,窮困的村人縱然生活艱難,還是在原址蓋一間小廟做為心靈寄託,但規模、材料已無法相比,只留下「湖下宮青岐祖厝」讓人遙想。

烈嶼有太多太多故事可以傳述,觀光團坐遊覽車觀光,只在景點停留拍照、購物,趕行程都來不及,誰會留心它的特殊之處,導遊也只給樣板式的解說,讓遊客絲毫末留下關於小金門的特殊情感,這是讓人難過的事。烈嶼缺乏義工解說,很多很棒的鄉野傳奇及歷史記憶止於老人口中,非常可惜,如果每個村子都能形成一個觀光點,掛上村解圖,附上註記,讓外來客一看就明白這村子有什麼好玩或可看之處,並號召義工服務,會讓人對烈嶼更有感情。

三、戰役遺跡

其實烈嶼有非常多的戰時遺跡可以做得更細緻,如九宮坑道常被拿來和翟山坑道相提並論,說它比翟山坑道大一倍,以目前開放的方式,根本看不出來它的宏偉;烈嶼人口不到金門島的三分之一,就算戰時也一樣,何以需要蓋一座比翟山坑道大一倍的運補坑道?戰時它除了用來運送人員及物資,會蓋這麼大的原因,應該跟它曾經擔負過另外一個任務有關,但這部分完全付之闕如,它的存在離現今並不遙遠,卻在整體記憶中被消滅,多盼望有人能對它的過往詳加調查,補上這段遺失的歷史。

因為撤兵之故,島上有很多荒廢的營區,有的已開發成觀光景點,有的就任它荒草湮沒,形成人們不敢靠近的地方,這些營區再利用的價值很高,多麼適合拿來當民宿或飯店之類的場所,只要花點心思整頓、改建,會變成很棒的住宿地點。環島轍車道是烈嶼島另一項特殊產物,四輪車無法在此錯車,它只適合騎腳踏車或摩托車,乘坐遊覽車的觀光團絕對會錯失它,而且烈嶼多戰備道,停車不便,迴車不便,大台遊覽車像個龐然大物闖入,真是最不適合的交通工具,烈嶼需要的是更親切方便,可以隨招隨停,任何地點都能自由上下車的的交通工具,絕對會成為背包客的最愛。

文建會曾在2003年提出台灣十二處具有申請列入世界遺產潛力的景點,其中就包括金門島與烈嶼島,在五十幾年的戰火壓力下,依然存活得欣欣向榮,本身就是一則傳奇,讓人同時見證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韌度,金門縣是非常有條件推上世界舞台,「賺全世界的錢」,也許行銷手法該有所創新。

最後想給烈嶼鄉公所一個最難也最容易做到的建議:「關掉路燈吧!」

烈嶼有一片美到會讓人掉淚的星輝夜空,在路燈豎立後它就消失無蹤。記得小時候的夏季熱天,一家人總是睡在天台上過夜,仰望整片星空,燦亮亮的銀河點綴著黑絲絨布,耳裏聽大人說牛郎織女的故事,眼裏尋找牛郎星、織女星的位置,連北斗七星都能輕易勾劃成勺狀。烈嶼人過晚十點後已少在路上行走,十點後應該可以把路燈關掉,一來節省能源,降低電費;二來響應環保,減少排碳量;三來可以留一片美景供人欣賞,也許還能發現有螢火蟲出沒。或者可以像以前管制家戶燈光,圍上一片黑布,形成另一個特色,讓人感受過往戰爭下的生活情景。這片美麗閃爍的夜空,會讓烈嶼變成觀賞流星雨的絕佳地點,除了賞鳥之外,將有另一類「追星族」前來膜拜這片燦爛星光。

我強烈認為烈嶼實在非常有本錢成為「療癒系」島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