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單純信主 完全交托 --訪李媽許寶玉姐妹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春柳。
點閱率:1,508

李媽許寶玉姐妹自小家境清寒,書讀不多,苦卻吃了不少。
童年,曾在冬至時節,撿拾近鄰幾戶農田裡收成後剩餘於田的小蕃薯,路過某惡霸家,他硬把一小籃的蕃薯倒棄不給拿……。16歲左右嫁給中年軍人李先生,成為李太太,雖是老少配,但現實生活上,李太太卻是由清寒翻身為安好。但不幸地,30歲出頭,李先生竟中風了,夫病子幼,李太太坐困愁城。幸得教會的多年照顧,才讓李家度過難關,也讓李太太深入教會,深信天主的引導。
「李太太和金門天主教會因緣甚深,是資深教友,也是工作人員、傳協會委員,談談這些因緣吧。」
「民國59年(1970年),我和軍人退役的李先生結婚。透過一位天主教同袍的引領,初來金門教會。後來,隨著3個幼兒的相繼出生,忙碌的我們無法常去教堂,熱心的徐國禎神父反而常來家中,為我們夫婦講道理,關心我們的日常生活,還記得,我坐月子期間,徐神父曾送來一大盤的雞蛋。道理聽了2~3年,1973年,我們夫婦一起受洗於范普厚主教。信教初期,家族反對,尤其是深具威嚴、經營金紙店的大伯。但我信念單純,想著李先生既接受了天主,我嫁雞隨雞,也不必有太多雜念。因為孩子小,生活忙碌,受洗前後幾年,我們只是一般的冷淡教友而已。與親友相處,寧可委曲求全,不因宗教不同而興起任何衝突。時間久了,周圍的親友們也自然地接納了我們的信仰。」
「信主路上,李太太什麼時候才深入地投身教會?」
「民國75年(1986),李先生中風,他一倒下,家中的生計馬上發生困難,除了軍中固定的1萬多元月退俸外,別無其它收入,但醫藥費要錢,4個孩子的養育要錢……,一家5口,每個月的吃飯錢只有3仟元左右。所以費峻德副主教主動安排我到教堂作清潔工作,以解決急迫的家庭生計,並優待我們的孩子免費就讀育英托兒所。除了神父,修女們也都很好,對我們家照顧甚多。李先生中風後臥床多年,修女們經常來探望他,尢其是白修女、林修女,幾乎是天天來家中為李先生按摩,有時,還帶菜來。但按摩時,若力道太重,弄痛了李先生,李先生還會生修女的氣呢。從此,我和金門教會有了深厚的不解之緣,參與教堂彌撒,參與家庭讀經,參與教會節慶活動……。」
多年下來,李太太雖然也曾在外面找過工作,也曾幫人帶過幼兒,但最長期的工作還是在教會。歷經費副主教、陳盛龍神父、湯一煌神父、華端禮神父、林貞生神父、黃航海神父,至周戎神父時,才因年齡高、體力弱而退休下來。其間,李太太的教堂工作量由每天2小時漸漸增至每日半天4小時,教會月俸亦由6仟元漸漸升至1萬元。後期,還被票選為數任的傳協會委員,幫忙處理教會的出納會計……,因此,有一段時期,教堂的物品置放何處?大家都習慣回答:「問李媽去!」
因為李先生是流亡軍人,在外無親無戚,而李太太的父母亦早已過世,故神父、修女們常對她說:「教會就是妳的娘家!」
李太太也真的把教會當成娘家。不僅主日彌撒後,會帶著一家大小和修女們共融午餐,連大年初二,民俗回娘家,李太太也是全家盛裝,喜氣洋洋地到教會賀年。
因為照顧中風的李先生,李太太多年來甚少出門,更不必說遠行旅遊了。
等到李先生過世,卸下照顧的重擔後,無法出門的李太太漸漸成為行動自由的李媽,她常常跟隨修女、教友團,四處朝聖,走遍臺灣、韓國、菲律賓、越南……,2019年,甚至遠到梵蒂岡參與道生會朝聖活動。
退休後,李太太還是維持著每日到教堂,參與日課、平日彌撒,上講台讀經。……,直到2018年,赴台長住女兒家後,才離開金門天主堂。
「李媽跟隨多位神父工作,那位神父對妳影響最深?」
「當然是費副主教!他對我們家庭照顧最多,影響我也最深。我剛到教會工作,費副主教就告訴我:『給你釣魚竿,不是給你魚。』費副主教做事嚴謹,尢其重視主日彌撒的準時,他常提醒大家:『是9:00的彌撒,不是9:01分。』跟隨費副主教多年,不論觀念、做事,我都受益良多。」
「李媽在金門教會多年,親見教友們的來來去去、進進出出,李太太有過信主的低潮期嗎?」
「沒有!我在信主的路上,始終如一,沒有懷疑,沒有低潮期,也從未想過要離開教會。即使離開金門,到臺灣北部的桃園或南部的高雄,不論教堂距離住家遠或近,我都會準時到教堂參與主日彌撒。基本上,我既跟隨了天主,就把生活的一切都交託給天主。例如:多年前,在金門,男孩老二對家不滿,離家出走,連父親過世都不回家;近年,在臺灣,我突然中風,暈眩臥床數月。面對這些大逆境,經歷過短暫的傷心、憂苦後,最終,我還是交託天主,一切交給天主安排。」
「李媽多次身陷逆境,會怨天嗎?會質問天主,我虔敬事主多年,天主怎麼不保祐我嗎?」
「不會,我把這些逆境視為天主給我的十字架,該背則背,逆來順受。不論處順逆境,日常功課照作,每早必唸玫瑰經、慈悲經。尢其是年過60歲,孩子們皆已成家立業,無牽無掛,我更肯定天主的引導,該走則走,凡事不起太多煩惱心。」
當年窮困,李太太欣然接受教會的幫忙,今日有了能力,她亦出錢出力欣然回饋教會。雖然逆境不少,關關難過關關過,但在李媽詳和的臉上,看不到愁眉,她說:「苦臉是一天,笑臉也是一天,當然要選擇快樂。」
孩子們雖是跟著李太太在教會裡長大,但年輕的他們卻已不勤於進教堂。
「李媽會為孩子的離開教會而感到餘憾嗎?」
「不會。今天,我僅能肯定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多為孩子們祈禱,至於明天,孩子們是否再回教會,我相信天主自有安排。」
個性樂觀,思慮單純的李太太,她與天主的關係果然是直來直往,展現出單純信主、完全交託的風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