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這菜這樣料理才對味

發布日期:
作者: 巧爾。
點閱率:1,516

把人放在適當的位置,是人力資源運用的最佳境界;食材的運用也是如此,用適宜的方式烹煮,料理才能吃出美味。
小時候母親會買一種菜回來炒,它的葉片長得像蔥,還有著類似大蒜的球莖,看起來很像小蒜頭,母親說這種菜叫「蕗蕎」。
蔥或蒜頭這類食材通常是炒菜時爆香用,可增添菜色香氣,但母親熱炒「蕗蕎」是要當青菜食用,想到要將狀似蔥、蒜頭的食材當菜吃,我內心超排斥,不喜歡的。每當餐桌上有炒蕗蕎這道怪怪菜,我面容無奈,內心哀嚎,敷衍的夾一兩口,算是對這餐有吃青菜的交代,趕緊扒完飯,迅速離開餐桌,遠離討厭的蕗蕎。
成家後當了家政婦採買食材時,偶而在菜攤看見「蕗蕎」,以前不好的印象又浮在腦裏,「蕗蕎」不是我的菜,絕對不會買。
一次家人外食水餃,餃子店附送一包醬料,家人食用後都說醬料風味好,沾了醬的餃子更好吃。我開始研究醬料的內容物,除了砂糖、醬油、醋、辣椒外,剁得碎碎的是哪一種植物?後來,辨認出來是「蕗蕎」。先生及兒子都說餃子沾蕗蕎醬料比沾蒜蓉醬更好吃。之後,我家便時常光臨這家餃子館,或買冷凍水餃回來自煮,不忘向老板要一包醬料回來。
「蕗蕎」炒食不好吃,不受食客歡迎,但剁碎加醬油做成沾醬,卻美味一等。吃水餃沾蕗蕎醬油風味很不錯哩,蕗蕎絕地大翻身成了餃子餐的重要食材搭檔。
所以,沒有不好吃的食材,是沒有找到合宜的烹飪手法。這是善用食材,用對方法的好例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