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算盤藏智慧
算盤是歷史悠久的計算工具,不論古今中外均有文獻紀載;在沒有電算機以前,可以說是使用率最高的計算工具。
算盤的外型是長方形,四周為木框,裡面固定有一根根串著珠子的小木棍,靠近上方有一橫梁區分上下,其運算則每顆珠子上方代表五,下方代表一。有趣的是,為了讓運算速度更快,也發展出各種口訣搭配。
算盤連結童年的記憶,小時候家裡做木材買賣生意,家裡有兩具算盤,一大一小,大的是黑色珠子,老爸經常使用,呈現黑亮光澤。老爸撥動珠子的速度較慢,而且都要算兩次,父親說:「人生的事情,做正確比快速重要。」偶爾,我們這些小孩也會隨手撥動,聽聽珠子上下移動的聲音,有時甚至把算盤整個拿起來搖動,珠子滑動的聲音宛如樂器,節奏相當分明。
有一回,造訪台北鄉土文化館,在算盤展示區遇到來實施鄉土教學的小朋友,導覽老師教導學生珠算的運算方法,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相對於電子計算機,算盤多了一分專注與手指運動樂趣。看著小朋友快樂撥動算盤的模樣,依稀回到年少的歲月;的確,懷舊器物潛藏先人的智慧,透過鄉土教學讓學生了解早期的運算模式,別具教育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遷,算盤成了妝點的器物,隱約散發一些人生的禪意。台南知名景點老塘湖藝術村,是藝術家匡乙打造的懷舊聚落,在大埤塘中有一處小島設有一處休憩亭,庭內放置一個大算盤和茶具。大算盤在水光倒影的輝映下,彷彿訴說著:人算不如天算,活在當下,享受悠然自在的氛圍,就是一種幸福。
每次回屏東老家,總喜歡到住家附近的柑仔店逛一逛,老闆已七十幾歲,小時候我經常到柑仔店買東西,店裡有一個紅檜木製成的算盤,珠子由於撥動久了,泛漾著微光,算盤旁放置有一個電算機,懷舊與新式的運算工具並列,老闆告訴我,這個算盤已傳承好幾代,保存它彷彿也傳承著先人務實與誠信的精神。
每一個時代的器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偶爾遇見,領略其在歲月履痕中留下的風采,饒富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