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 冬梅
只見冬梅燃起三炷香,跪在王爺的神像前,把來請示的原由低聲地稟告祂。然後神譯點燃紙錢,在王爺的神像前繞了一下,又在乩童的頭上環繞了一圈。不一會,乩童就開始打嗝,然後全身發抖,不斷地搖頭晃腦,對著神譯講些善男信女都聽不懂的神話,這也許就是乩童起乩的徵狀。
於是神譯遞給他黑令旗和三炷香,只見乩童左手拿著黑令旗,右手拿著三炷香,不斷地搖頭晃腦,搥打著神桌,口中還唸唸有詞,說些弟子信女聽不懂的話。神譯趕緊側身附在他的嘴邊仔細地聆聽,終於得到結果。落井的那個骷髏頭確定就是文福的,要信女重新撿骨一併安葬,以慰死者之靈。冬梅立即叩頭謝恩,不禁流下一滴悲傷的淚水,也打從內心裡發出「王爺真靈啊!」的呼聲。
輪到阿呆時,他的母親先焚香,然後帶著他跪在王爺的神像前,一五一十地向王爺稟告他的身體狀況,請王爺把附在他身上的妖魔鬼怪驅走。神譯依例點燃紙錢,在王爺的神像繞了一圈,但乩童起乩時,並沒有搥打著神桌,也沒有說些什麼,而是直接拿著黑令旗,朝阿呆的頭上劈哩拍啦連續揮了好幾下。
而這種動作,明眼人都知道,就是神明透過乩童在驅邪、伏魔、降妖的動作。也是乩童聽從王爺的指令,用黑令旗驅趕附在人們身上的妖魔鬼怪。而且還透過神譯告訴阿呆的母親說,附在他身上的鬼魅已被王爺驅走,但還是要帶些紙錢到井邊焚燒思過,因為他非僅不懂得助人,甚至還把人家的頭顱踩進汙泥裡。無論對人對鬼,都是不敬的舉動,被羞辱者當然心有不甘,才會讓他烏雲罩頂、鬼魅纏身。最後又提筆畫了一張靈符,要他貼在自家的大門上,在未貼之前,要先用掃帚在張貼處打三下,再灑上些鹽米,然後貼上靈符,以防鬼魅心有不甘再次上門來騷擾。
不管王爺是否真能驅邪、伏魔、降妖,神譯的傳達是否正確,黑令旗是否真有那麼靈驗,還是人配合神在演戲?但這些疑點似乎都無關緊要。因為阿呆遵照神明的指示、到井邊焚燒金銀紙錢後,竟然神奇地不藥而癒;大門貼上靈符後,也就平安無事。在不信邪的人看來,簡直有點荒謬和不可思議,甚至會被批評不問蒼生問鬼神。但俗諺不也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嗎?端看各人對神明信仰的態度而定。
可是,人有時候也不能「鐵齒」,為什麼每個村莊的廟宇都供奉著不一樣的神明,而且幾乎都是香火鼎盛,信徒一大堆。每逢神明聖誕,來為祂祝壽的弟子信女更是不計其數。因此,花花綠綠的添緣錢塞滿功德箱,得花費多少時間才能清點完畢?堆積如山的紙錢,要多久才能把它焚燒成灰燼?如果不是神明法力無邊、有求必應,怎麼會有那麼多信眾來膜拜!(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