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蓮花,花蓮

發布日期:
作者: 冰德。
點閱率:1,262

蓮花,高山兮,是我的故鄉,在贛西。
花蓮,大海兮,在臺灣,是我的遠方。
花蓮9、18又發生6.9級地震,再次牽動我的心,在心中祈禱花蓮人民平平安安。
為什麼我如此關注花蓮,因為我的故鄉叫蓮花,與花蓮的名字特別有 「名」緣。

蓮花

我的故鄉是一個村名叫龍水的很偏角的地方。它唯一能讓人記住的是有一個美麗的縣名,叫蓮花。
小時候,我最嚮往的地方,一個是首都北京,另一個就是故鄉蓮花縣城琴亭。
那時候,我每到星期天,就想方設法從父母那裡搞到一塊錢,就叫上阿三、阿四、阿根等夥伴一塊上路。
那是童年時,最熱衷的一件事,儘管沒有錢,但是,一說到上街,內心裡還是充滿著快樂。到街上,總是左顧右盼,真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並且天未黑,不會想到回家。
現在我的閱歷增多,到過的城市也增加。我才對街有了更深的瞭解。以前認為家鄉琴亭是最大的城市。沒想到它小得可憐,小得沒有南京路半條街那麼大;落後得可憐,就像發達地區的半個鎮、一個村(當然,現在是城裡人的詩與遠方)。
然而,儘管縣城的街那麼小、那麼落後,但我還是對它最有感情,畢竟那是我家鄉的街,那裡有我童年的嚮往,有我年少求學的影子。
縣城變得現代化了,然而,也正是舊城改造,把舊的街道和民居拆得太徹底,再上縣城已經找不到東南西北了,再也找不到早年的記憶了。我不知道,城市都是漂亮的高樓大廈更令嚮往,還是保留一些老街舊房更令人嚮往呢?
新縣城四面擴張,都城建項目,北面建到了六模村,東面建設跨過了東門橋,南面已經建到了漫坊橋,西面也向深處發展。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但總覺得改造一個城市,把它的歷史延續全部割斷,恐怕並不是一件好事。
故鄉蓮花地處吳頭楚尾的贛西邊陲,歷代以來,崇尚詩禮,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承載著雄渾的文化積澱,素有「滬瀟理學、碧雲文章」之譽。晉唐以來,很多文化名人踏上了這片土地,唐代相國姚崇、牛僧孺,宋代丞相劉沆、周必大、文天祥,大學士劉弇、抗金英雄岳飛、辛棄疾,明代大才子解縉、李東陽和地理學家徐霞客、羅洪先,當代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等都在這裡留下過光輝足跡。本地著名歷史人物有唐代文學家何晝、宋代地理學家賀升卿與文天祥起兵勤王的吳希奭,元代高僧詩人釋惟則、明代教育家、文學家、地理學家劉元卿,清代帝師朱益藩,現代解甲歸田當農民的將軍甘祖昌,地震物理學家、工程院院士劉恢先等……。
蓮花之所以名為蓮花,有其歷史、地理的因素。
根據資料記載,我們蓮花縣晉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曾設置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附近,清乾隆八年(1743年)設廳,因境內盛產紅蓮,又因設治於蓮花橋,故得名「蓮花廳」。
說我們蓮花縣歷史悠久,一點不為過,因為有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就在我們縣。
2007年5月,在麻石那邊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群,屬於江南一帶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當時,我在報紙上看到《江西蓮花發現漢景帝之孫墓 金質印章揭示身分》的報導,報導稱,在我們老家蓮花老虎坳發現西漢古墓,在古墓中不但發掘了金、銅、鐵、陶、瓷、玉六大類上百件文物,而且還出土了一枚極為珍貴的刻有 「安成侯印」四個字的金質印章。專家們考證這枚金質印章時意外發現,這座漢墓的墓主就是漢景帝之孫劉蒼。
因古墓挖掘現場還在,我特意去了一趟現場。看到現場已經被立牌保護。
我高中時的同學劉燦星建新的房子在那裡附近。同學說,小時候他還常爬到上面玩,想不到屁股下面竟是寶藏。以前是一個高高的土堆,沒有墓碑之類,很奇怪的是,該土堆不長草,也不長樹。晚上有時還會發光,因人煙罕至,附近的村民都覺得這個地方鬧鬼火,沒想到挖出寶來了。
麻石一古墓,皇室一部書。老同學對我說,西漢劉蒼古墓是他們劉氏先人留給蓮花最好的禮物。
縣城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傳奇,但縣城不遠有一座傳奇的官廳,花塘官廳有傳奇故事。那是我少年時覺得很了不起的地方。
聽老一代人講,建官廳時皇帝撥了很多錢,用籮筐挑,建完官廳還剩餘了很多錢,還挑了幾擔還給朝廷。
對於朱益藩的父親和兄弟,我一直不怎麼瞭解,而對於朱益藩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查閱文獻資料後,我瞭解到官廳的主人與官廳的一些具體的記述,並為家鄉一門如此多的才俊感到自豪。
據家鄉縣誌等文獻記述,朱益藩的父親朱之傑是清咸豐九年(1859年)的進士。他一生的貢獻不可低估,他率先建了第一棟官廳,人稱進士第(又叫老官廳)。
右邊一棟是長兄朱益浚所建。朱益浚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並被皇上欽點為翰林院庶起士,官至湖南巡撫。這棟官廳就是朱益浚在湖南任巡撫時所建,人稱「新官廳」,又稱「翰林第」。此官廳不僅規模宏大,高牆深院,像一座堅固的城堡。
左邊一棟便是朱之傑次子朱益藩所建。朱益藩出生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被皇上欽點為翰林院庶起士。此後曾任多省學政,入值南書房,授都察院左副都禦使職,還擔任過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總監督。他在老父故居的左邊又建了一座官廳,也稱作新官廳。
官廳曾一度殘破,如一部殘破的書。
它的歷史變遷,它的建築美學,既吸引人,又使人無法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官廳已經得到修繕。
修葺一新的花塘官廳(列寧學校),成為我們故鄉縣城的一個新的城市座標。這裡既闢了革命歷史展區,以懷紅軍歲月之崢嶸,又闢了歷史文化展館,以揚千年古縣蓮花之歷史文明。

花蓮

蓮花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地理座標和符號。
我未走出蓮花之前,只知道我們縣叫蓮花,但說來有趣,後來發現,有不少蓮花地名。
在廈門,就有個蓮花的地名,也有個蓮花中學。
廈門的蓮花在海邊、在都市。與我老家蓮花,不可同「地」而語。
蓮花,是一種花卉。
所以,家鄉蓮花根植在我的心間。
巧得很,到福建後,海峽對岸的臺灣寶島有一個縣,叫花蓮!
花蓮常地震,也經常有颱風,報紙常有類似消息,因此,當花蓮出現這類災情消息時,我就會格外關注。
花蓮,這兩個字,讓我自然而然常想到我的故鄉蓮花。
同時會產生了強烈的願望,想上臺灣島,去花蓮走走看看。
花蓮的自然風光有山有海,而蓮花只是高入雲端的大山,依著羅宵山脈,連綿起伏。
花蓮的海、花蓮的花、花蓮的土族,都是當地吸眼的,而蓮花因為交通比較閉塞,少為外人所知。
花蓮有火車站,蓮花沒有,只有汽車站。不過,時代在發展,蓮花正在規劃動車站了。
花蓮有碼頭,我的故鄉蓮花沒有,蓮花依然是農耕社會。
花蓮有好吃的海鮮,鯉魚潭有紅面鴨,蓮花有麻鴨,可做成美味血鴨。蓮花血鴨來自文天祥抗金部隊。
花蓮觀光業發達,到了花蓮可感受到燦爛與繽紛,到了我們蓮花亦有荷花園,每年都會舉辦油菜花節和荷花節。
時常地在腦海裡,拿花蓮與蓮花來比較,覺得頗具趣味。
一高山之地,一海島之遠,生活內容當然有相近,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
花蓮外海可以看見鯨魚和海豚的機率非常的高,成為臺灣觀賞鯨豚的最佳區域。而蓮花在河裡可摸魚蝦,在田裡可捉泥鰍。
每到金針花季,遍地澄黃綿延至山頭,吸引遊客走訪。花海花海,不愧花蓮之名。
花海花海,也不愧為蓮花之名。每到油菜花盛開的春季,故鄉蓮花的山川田野,黃花綻放,你依著我。我依著你,在風中搖曳,美不盛收。
花蓮有海濱公園,海藍藍,格外吸睛;蓮花亦有顯地公園,經整治,萬畝荷花開放,吸引遊客如潮。
我時常作比較,覺得這很神奇,兩者之間皆有緣。
蓮花是我的故鄉,花蓮當然就是我的遠方。
我去臺灣旅行,最想去的當然就是花蓮。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