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懦弱知識份子--從夏目漱石《行人》說起

發布日期:
作者: 蘇穩中。
點閱率:1,486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行人》是一部很深刻的小說,這本書也是筆者第一次接觸的夏目漱石文學作品,閱讀他的作品在學習日本文學中格外有時代的意義,也即是筆者向日本文學致敬之意。這本小說的主線是一位地位平凡的日本男子描述他在某個時間中與他相處的人、特別是與他的大哥相處的詳細經過。
《行人》沒有強調確切的時間點,筆者只能從文章的交通工具敘述側面了解這本書的背景設定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這個時期是日本工業化發展時期,對知識份子格外重視。
本書最突出的特色是主角大哥的各種情緒表現,主角的大哥是一位知識份子,看這本書時,作者特別強調從主角的主觀心理去臆測大哥的為人,一位主角很欣賞的兄長與日本知識份子。這個雙重身分讓主角一面讚賞他的大哥,但在另一面卻一直逃避他的大哥。
在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知識份子地位很高,但其讀書人的內心世界卻鮮為人知,夏目漱石似乎有種企圖想要仔細刻劃日本知識份子的內在世界觀,這個探索的想法在《行人》呈現出有如以管窺天的氛圍,透過主角的眼界,同時也是夏目本人的眼界中,日本知識份子的性格變得思慮古怪、神經質、懦弱又易怒的日本人性格。
在這裡筆者的感想是,夏目本人在追尋知識份子的內心世界如同在挖掘自己的世界觀呈現給讀者,夏目有可能將自己變成是主角的大哥,因此夏目本人在寫書的同時,內心應該也是感到十分困窘與矛盾的。《行人》文字敘述中主角心中的大哥有如複雜、難搞的性格也許可看成是夏目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的一面。
書中主角有時有一股衝動想將知識份子性格,特別是內心黑暗的一面完整表達出來,但在同一時間受迫於自己對自己的世界觀關於人性的黑暗面還在建構中,以及夏目對自己受困於當時時代對知識份子的壓抑與由此延伸的苦悶心情無處抒發之情,於是書中呈現的故事性在大哥性格描繪上就顯得有點隱晦與斷斷續續。
夏目漱石的《行人》也許有部份是描寫夏目本人性格的自傳,透過主角描寫自己的大哥為人也就是夏目本人,以及不停地透過作者對自我的臆測,讓大哥(也是夏目本人)的古怪性格始終跟家人無法融洽相處、以及面對婚姻的困擾遷怒於自己的弟弟各種反社會人格行徑,讓筆者約略看到了日本知識份子在家庭中想展現出男子氣概卻無能為力的虛無感,這也許是日本知識份子的社會地位表面崇高但卻沒有勇氣面對自己家庭問題的真實情況。
書中另一個角色也很突出,是主角大哥的妻子,也是主角的大嫂,在《行人》隱約透露出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女性開始有自主意識的自覺,但這個女性自覺在書中呈現的是來自於主角大哥充滿對婚姻的神經質與不願放下知識份子高傲面子與妻子「對話」,以至於讓這位女性因為丈夫對自己的漠不關心,而開始懂得在家庭中學著保護自己。
她透過與主角在雨中旅館的對話、以及對小孩的教養、在日本社會的行禮如儀姿態以及冰冷的言談中,以相對於丈夫的不正常,用自己在日本女性社會化的方式無言抗議丈夫在婚姻經營上的嚴重缺失。
在夏目漱石的眼中,傳統的日本社會,女性對男人在婚姻不用心的抗議並不是以離婚收場,而是自己促使自己更努力的在夫家中扮演起撐起夫家家庭重要支柱的稱職角色,主角大嫂這個角色在《行人》一直都是處在主角大哥的反面在為自己奮鬥著,如前面所說,主角大哥的強烈社會角色與處理家庭無能矛盾顯得特別突出,因此主角大嫂的生存之道就是自己在婚姻中更獨立自主的角色以捍衛自己在社會的地位。
表面上這個社會地位依附在男性,但夏目漱石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女性在婚姻中已經開始有了新的想法,除了主角大嫂很明顯的改變外,主角的妹妹想要對自己婚姻有更多的選擇權,這也是一條很清晰的線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