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誼之妙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卓希。
點閱率:994
字型大小:

真心話永遠要彎彎繞繞才說得出口,人心的匯通總要尋尋覓覓一個有緣的契合,論親情、友誼和愛情,情誼之誕生對於人類而言,是最奇妙也最難解、又幸運的感情抒發和建構。至今,我也僅度過二十餘年生活,對情感之感受可能沒有長輩來得見識廣闊、更深,但我認為每個年齡層和階段,真的皆有那獨到之處,唯有佇立於此時此刻,才有機會感受到情誼對於己之影響。
有時會想,「愛」究竟值不值得去追逐和討論,其涵蓋愛情之外的各式情誼。人們似乎以愛為大,已是天理,非有討論和質疑之必要,自儒家文化的眾愛世人及大愛,到今日多元且複雜地愛人道理,也許人們被教導須更善待自己,並平等尊重他人,然以「愛」為本的治國和待人觀念,仍舊亙古不變。我當然認同其觀念,因僅有懂得感受愛和情感,才可能產生並具備同理他人的心態,才能進一步促使社會平和,乃至國家和國族間的包容尊重。然則,這似乎成了一種置頂道德觀,多替他人做點事,自身會產生些怨,但又會認為其是在予以幫助、富足自我,否則單單僅順應自身需求而活,有些太空虛了。也許這也是為何自古前人,就發展出群居生活、和學者認定人類為群居動物,因人們可能感受到情誼為一個難以界定、卻不可割捨的既有存在。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張愛玲曾於書中寫道,所有人都是寂寞慣了的人,也是一生皆無法脫離感情束縛的個體。情感應該是這世上最難被量化和界定意涵的概念,有時單單走在路上,即可能因為一剎那的眼神相對,就發展出一段新的故事;也可能因為一次事故,讓互不相識的兩人成為朋友或冤家;又或是孩子無法選定的原生家庭,和後天與家庭的磨合,乃至再造或重構新家庭,這世上人與人的連結之組合千百萬種,不僅數不清,每一段情誼更是有不可替代之獨特處。我以我的友情來看,最終與我仍保持聯結的友人,皆與我有共同之處,或我們必然有相似或價值觀契合點,這挺奇妙,即便是在不認識他們之前,也會有股「同類相吸」的魔力,冥冥之中引導著人們建立各自的連結與圈子,因此每個人皆可回顧審視,是否自身的朋友或曾經及現在戀人,皆有某方面相似之處。如同宇宙有一主宰者在操弄名為「人類」的戲偶般,依照一套說不明確又依稀清晰的模式,將各式性格之個體排列組合。
論情誼,是不需問值不值得的,因為通常,人們也免不了情誼橋樑之無形建構,但人們卻又格外珍惜這些突然發生並深耕的連結,而極力維繫和呵護。這世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得知道,總有這麼個人,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也是多變百味的。我的性格孤癖,我非不愛與他人交流和談心,但我極排斥他人欲主動探究我的心思,也懼怕他人過於積極地接近、和欲試探我對其的想法,故使我會默默遠離這些讓我不自在的人際氛圍,而削弱我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至於現存並相互認定的知己,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最討喜之處,通常為起初使自身受到吸引之魅力;此可論及「吸引力法則」,這說法已行之有年,其認為人際關係可通過正面或負面的想法,從而得到正面或負面的結果,而人之自身氣場的展露,會吸引具有類似思想和品格者凝聚。此事並非通說,但可套用於部分人和團體上,如我認為我的朋友、和我欣賞的人,身上必然充滿「自由」之展現,同時又能感受到我們皆被社會和家庭「框架」束縛著;又我發覺我們皆缺乏自信,做事情前考慮甚多,但最後又習慣依照直覺及感性行事,我能從知己身上看見自我的影子,而相對地,他們亦能從我身上感受到我們彼此間「合拍」的契機和原因。
而對多數人、也是對我而言,一段交情最難便在於如何維繫,當認識久了、彼此間起初的「美化濾鏡」消失,可能眼中的優點會逐漸變為缺點,原先的新鮮和樂趣,會轉變為乏味和習慣,或是一種為了維持交集的義務性行動。這類情況持會加速關係變調,而人們卻並非全然不自知,而是有意忽視而不去多想和思考,或是刻意放任這段情誼悄悄變調,因為不去阻止和挽救的表態,即是最清楚、也最慣常的手段。我不認為放任一段關係淡化是自私或不負責任,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整理,但也是對彼此的躲藏和不自信。如我常以「沈默」作為離去的表態,適時也會直接了當地說明白,但我的手法,絕對不必然適用於所有人,因而我無法確知對方是否也能理解我的表達,同理,我也時常無法知曉對方之行動的意涵,而導致有所疏忽、曲解甚或是多想。可能一直到老去,這都仍是需要摸索和無正解的課題。
人們不論於求學、職場和步入家庭等階段,交友及其他身旁的人總是來來去去,多半時候,我們所交的皆屬於「階段性朋友」,其亦可指涉情人或其他與己有所連結者,當雙方各自步入下一階段,生活圈、價值觀和生活型態皆不同時,即便是曾深刻有過一段歷程和挑戰的夥伴,一段時間再見,嘴上談著的也只會是過去那段趣味和風光。至於今日的現況有些類似「報備」,若能從中找到相似或感興趣之處,還得以再次建構新型態情誼,但若尋覓不得,而只剩重複咀嚼同段回憶的相處模式,即得取決於雙方的情商和繼續情誼的意念。我深知自己不是討喜的人格,也許當初靈魂在選擇投胎時,先預訂了今世今生為挑戰級;性格不開朗,但對知己能口無遮攔,偏向直覺行事,但在外人眼中是謹慎的理性人,故常會因為他人的觀視和期待之下,而淺移默化改變了自身最原始的樣貌,而形塑出另一「展演」型角色,為順應社會認為「正常」的待人處事,和周遭的人對我貼上的標籤。
至於我心,雖偏向敏感又悲觀,待在舒適圈是永恆首選,但遇上對的人和好的情誼加持,則能夠促使我選擇無數次大冒險,做些本不會去做的事;每時每刻皆在追求自適自在的內心,卻常故步自封而深陷泥濘,而常陷入焦慮漩渦;遇上喜歡或感興趣的事,會先行接納,再慢慢摸索到最後一刻,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對此人事物是真正喜歡、還是一時興致;又對生活型態和交友有無法改變的堅持,寧可削足適履也不會退而求其次;極為注重生活帶給我的心靈感受是否舒適,大過於實際住處的環境或品質優劣。上述種種皆是矛盾的碰撞,但也是我從這些年生活經驗萃取出的結論,而獲得剖析自我的能力,來源於身邊和各階段情感的激發和學習,將他們作為借鏡,使我對情感之探究更加無法自拔,因總介於明瞭和不明白之間,因總無法確切而感到奇妙。
綜合身旁人們的故事、與自身的生活閱歷而得出,感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風雨同舟,天晴便各自散了。於愛情中即為顯例,七年之癢一詞,便常用來形容夫妻之感情最後流於平淡和習慣,此可好也可壞,有些人可能因而背棄或遺忘曾經愛過的記憶,而去圖新鮮感和對他人的熱情感到雀躍。情誼也許不該有是非對錯的,但因社會從有道德和規範,為使社會和世界能持續順利營運,人們都遵照著一無形、或如同流淌於血液的社會通念,對於各式情感皆需忠貞和誠實以待,但說實話,一生中,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尤其是青春期的反叛和好奇,和情誼邁入平淡期的乏味和壓抑,又或是時時刻刻都活躍著的、人的情感本能,總像個雷達般,搜索新的機會和開始,這些行為和思想,皆難去挖掘或尋找其發源根基。我們身為人,唯要習慣的,僅是這套情誼建立和逝去的模式,會時時刻刻發生於生命,人很難僅為了自己而活。
也許如同神話所說,亞當和夏娃造了人類,即便是偷吃禁果後,他們也仍不知道彼此間為何會創造後續的故事,也不明白彼此的連結代表著什麼,但可知,情誼從誕生起,必然是妙不可言。談了上述種種,也帶出了自己的心路,只希望人們能多思考自己身處於當今、身旁的人們、搭起的各式情感橋樑,也許皆有其存在的意義,或是值得去多加省思的部分。從情感之發源、過程、深化乃至搖搖欲墜或逝去,充斥靈性又妙至難以言喻,人們可花些時間省思和層層分析每段情誼,也許能帶給自己啟發,能更加接近感情的真諦。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