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鳳山鐘秀,為金門人立的牌坊

發布日期:
作者: 冰德。
點閱率:1,382
字型大小:

站在牌坊前,總是讓人發千古之書抒懷。
站在泉州東嶽山的那座「急公尚義」坊之前,我總不免有所感慨。這裡原有一排古牌坊,蔚為壯觀,但因為修路,道路拓寬,而被拆除,只剩下這一座「急公尚義」坊了。
我第一次在南少林寺腳下看到這座牌坊時,一條石板路穿過,周邊還有大量民居,都是低矮的,一兩層的閩式紅磚牆厝,隨著拆遷改造,村莊被拆除,「急公尚義」坊屬文物保護單位,故保留著,但它處在建起的新樓之間,更顯得那樣的滄桑、孤單。在夕照下,在風雨中,像極了孤獨的老人。
我因常常去南少林寺採訪,所以,經過時,我會順道拐去看看那古牌坊,它照樣立在荒草中,周邊的環境沒有人打理,大有荒草連天的樣子。
以前附近有一口四眼井,也被掩埋在土下。我記得幾年前曾跟著泉州海交館老考古工作者劉先到現場察看,當時剛拆遷,到處塵土飛揚,儼然一片廢墟的狀態。
因古牌坊越來越少,所以,考古者站在牌坊下不免憂愁傷懷。
泉州城南以前也有座貞節牌坊。這是泉州民間畫師和平師跟我說的。和平師喜歡畫街巷,尤其喜歡畫古建築,對於古牌坊,他更是偏愛。
 「早在20多年前,泉州古城城南還殘存著一座牌坊,是城南一帶最後一座牌坊。」和平師一邊翻著他的鉛筆畫畫作,一邊對我說。
  和平師從一本粗略整合的畫冊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泛黃的作品,是他在20多年前畫下的。
  那是1996年12月的一天。「當時,我正好出門寫生,途經城南青龍巷時,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戶人家正準備翻修古厝,動工不久意外發現一堵奇怪的牆壁。」和平師說,他當時兩眼放光,直覺告訴他這堵牆不一般。
  在徵得屋主同意後,和平師便取出筆和紙開始繪畫,哪怕是拆遷隊趕來之後,他還一直堅持將這一畫作完成。
  如今,這座位於青龍巷的貞節坊早已蕩然無存,部分構件已由屋主捐贈給泉州一博物館。不過,透過和平師珍藏的這張畫作,依舊可見當時牌坊的容貌。
  和平師說,當時他看到這座牌坊時,右邊部分已被破壞,左邊剩下兩根立柱及殘缺的對聯,用泥土覆蓋著,因地制宜砌成牆壁,最終在翻修時露出真容。
  根據牌坊上殘留的「兩派雙傳」、「對守苦節」對聯字句,和平師推測,這是一座貞節坊,應該是兩位妯娌不幸喪夫,後來撫養孩子成才,因此獲立此牌坊。遺憾的是,他此後多處查證、打聽,都沒有獲得更多史料。
  據文獻記載,100多年前,泉州古城內外先後共有牌坊399座。在和平師童年印象中,泉州各大舊古道上牌坊林立,僅在東街、東嶽一帶就有不少牌坊。受到拆除、自然災害等影響,如今泉州市區僅剩「急功尚義坊」、「小山叢竹坊」等為數不多的舊牌坊。
  畫完泉州的牌坊,上世紀90年代開始,和平師又前往廈門同安、莆田仙遊等地探尋古牌坊,並將其一一繪下。在同安,他還發現了為金門人立的牌坊,和平師因此格外興奮,立即展開畫紙把那牌坊畫下來。
和平師向我展示了他畫下的同安為金門人立的牌坊,讓我開了眼界。金門人的牌坊不單單在金門有,在海對岸的同安也有金門人立的牌坊。這當然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其實金門也有不少牌坊,最出名的當然是邱良功母節孝坊。
已有將近200年歷史的邱良功母節孝坊,位於金門金城東門街上。邱良功母節孝坊是金門旅行的黃金打卡點。即使沒有民俗活動,去金門旅行的人,必須在這裡拍照留念。我每次去到金門,當然也會在這裡請人幫我拍照留念一下。特別是在農曆四月十二的城隍巡安時,喜歡在那個牌坊下拍小朋友的蜈蚣座穿過。因街道有點窄,店鋪的雨棚又有點遮住視線,加上人多,要拍出好照片必須占到有利地勢。也正因為不好拍,在這裡拍到照片的興奮度更高。
據金門當地史料記載,邱良功,金門金城人,出生才35日,其父親便與世長辭,母親許氏,年未三十,矢志守節,茹苦含辛,撫育良功兄弟長大,計守節28年。良功長大後投效軍旅,勇猛善戰,屢建奇功。嘉慶十四年升任浙江水陸提督後,獲仁宗皇帝嘉許,誥贈邱母一品太夫人,並建坊表彰其守節撫孤教子之功。
對這一牌坊來歷的文字記載,我當然感興趣,在2004年第一次去金門時,就刻進了腦海中。
當然,去到邱良功母節孝坊旁,不單單站在那牌坊下拍照留念,或舉著相機抓拍來往旅客的表情,在這裡是金城的集市中心,牌坊有小廟,有商店,如賣刀具的、賣果蔬的、賣食品炸果的,因此,可以坐下來在店裡吃金門當地的特色美食的,也可以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話仙。
金門人對這處牌坊保護得非常好,常常有看到當地人給牌坊下的石獅子繫著新的紅彩帶,讓獅子煥發精神,顯得生機勃勃。可以說,牌坊依然在,而各位遊客的容顏則悄然在改變。
同安是泉州府的舊轄地,同安縣城的城鄉訖今尚留存有幾座石牌坊,分別有明至清代的,所立的位置均在泉州至廈門昔日的通衢。
「鳳山鐘秀」坊立于同安埔前村古道中,此地是蘇頌故里離此遠處有一座鳳山,山上有鳳山塔,半山一座鳳山亭等勝跡。「鳳山鐘秀」坊背面刻有「太學橫經」,為大型石牌坊,結構樣式較為罕見,柱子是圓形的。
那是一座科舉坊,修建於嘉靖三年(1524年)的牌坊僅為重簷仿木結構,面闊三間。專家說,越早期的牌坊越是樸素。
這座牌坊是為成化舉人洪敏而立。洪敏是金門鳳山人,成化十九年(1483年)舉人,任南京國子監助教。
這是廈門現存年代最早的石牌坊,為紀念洪敏而立。從命名上說,頗含金廈兩門的地理趣味,洪敏為金門鳳山人,建坊在同安鳳山,起名「鳳山鐘秀」確實頗耐尋味。
因洪敏曾任南京國子監助教,故稱「太學橫經」。
為什麼金門舉人將牌坊建在同安古驛道旁?「無金不成同,金廈一家親」和平師向專家諮詢,專家解釋道:古代金門屬於同安縣管轄,同安是縣治所在地,將牌坊修建在人們來往必經的驛道上,能更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更好地顯耀和標榜金門人的榮耀。
而位於鋪前街與溪邊路交匯處附近的節孝石牌坊,則是明萬曆三十八(西元1610年)為紀念明代金門人蔡宗德之妾楊氏而立,楊氏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小妾立貞節牌坊的第一人。該牌坊坐東朝西,橫跨鋪前街,為雙柱單間三層樓式,規模比其他節孝坊小。
牌坊橫坊上刻著「明鄉進士梧州府通判誥贈貴州布政司左參政蔡宗德妾楊氏」。
據史料記載,蔡宗德是金門人,為人寬大仁厚,不炫聲譽,任廣州通判時,曾救下漳泉一帶番船的船員100多人,後調任廣西梧州府通判。
蔡宗德去世時,他的小妾楊氏剛滿23歲。蔡宗德去世後,楊氏曾幾次欲自殺,但均被蔡宗德妻子洪氏所救。楊氏自己沒有子女,於是就與洪氏一起持家,終年61歲。
按照明代定例,小妾守節是不立坊予以旌表的,但官至光祿寺少卿的洪氏孫子蔡獻臣向朝廷建議說:「妻之事夫,猶臣之事君,臣之盡忠,既無分于大小,妻之立節,又何間於嫡庶?」
蔡獻臣關於立節不應該分妻妾的這一建議獲得了朝廷的採納,於是,朝廷更改定例為其庶祖母立坊旌表。
古同安的石牌坊將近120座,而現在同安內還立于地面的古牌坊只剩18座。在這18座古牌坊中,為金門人立的古牌依然列在其中,實在難得。「無金(門)不成同(安),金(門)廈(門)一家親」真是一點不假!和平師如此感慨。(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