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當兵生涯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添雄。
點閱率:579
字型大小:

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一日,我入伍後接受八週嚴格新兵訓練及八週專業炮兵通信訓練,立刻分發馬祖前線服役近三年,退伍前不久才換防回台。
我分發到駐紮馬祖南竿野戰砲兵營連部隊,我發現小時祖母外甥表哥及聯考落榜高中同窗和我在不同連隊,頗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他倆到我的連隊看我,表哥將同窗和我退役後將重考大專告訴長官,希望長官對我進一步認識,我內心感謝他倆及長官照顧我。
當時馬祖軍事設施建設中,平日,野戰砲兵部隊士官兵需出勤到馬祖福澳港支援將船上貨物搬至軍車;服役前,我從未揹過重工作,當我的肩膀揹第一包裝五十公斤水泥袋時,頓時讓我感覺有點重,後來每次出勤每位士官兵都要揹約五十袋水泥袋,我便慢慢習慣它,此也讓我練就至今仍一身強壯的身軀。
當時營部及馬防部為激勵馬祖前線士官兵戰鬥意志,皆舉辦各項文宣活動,如:作文、演講及壁報比賽等,連輔導長指定我參加該三項比賽,我告訴連輔導長說:「我未曾參加這些比賽,但我會努力嘗試,希望替連上爭取榮譽,以達成國軍「國家、責任、榮譽」使命。」我為了參加馬防部演講比賽,首次步行到官兵及當地百姓休閒處--南竿文康中心、電影院,去時沿途右邊有一條軍事用途的長又深壕溝。
當年,二次大戰後出生兵員少,台灣充員到金門及馬祖前線服役者多,每天皆有日夜各一班衛兵勤務。憶起五十幾年前,我在馬祖當兵生涯,在二年役期完前,國防部將陸一特役期延長一年,因為我高中畢業第三年役期自動升下士官階,薪水變多。
其他台灣充員大部分國小畢業便出外學手藝,少數已經成家,未曾出過社會的我體驗馬祖當地的民情風俗及來自本島各地夥伴的多元文化,例如馬祖居民講福州話、信仰媽祖、從事農魚商業及誠樸勤儉等,我也學到他們為人處世及不少的生活常識。
馬祖近三年,每星期假日運輸艦到港需要須搬貨時我們也要出勤協助搬運水泥及汽、煤油等東西。當時,兩岸關係金馬前線仍處於單打雙不打及水鬼摸哨狀態,我看過連上碉堡做營房的前方剛掉下的一顆對岸宣傳單大砲彈頭及四周散落一些宣傳單,此一幕讓我憶起金門曾發生兩岸隔海而治的最重要兩場戰役:1949年古寧頭戰役與1958年八二三炮戰。我服務學校村莊有位八十幾歲義務役男士到校做資源回收時,他將參加八二三炮戰情形告訴我並說目前他享有免費醫療及每個月一萬五千元榮民待遇,他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
退伍前不久,部隊換防回台又忙著裝備檢查及師對抗--行軍訓練,我曾一次帶著連上幾位充員到部隊駐防地楊梅區客家農家義務割稻後退伍。
退伍隔天,我從最南部佳冬鄉坐普快火車到台北市租屋補習後參加當年大專聯考,連上班長和同袍們曾經二度到我台北市租屋探望。退伍一年後,因為我在馬祖前線近三年服務成績受到連上長官們肯定而被推薦到台中市烏日區成功嶺接收第一期一個月更嚴格的後備軍官儲訓!
軍中三多年生涯,我和連上同袍及部隊駐防區馬祖及楊梅區的居民皆相處愉快融洽,發揮「軍愛民,民敬軍,軍民一家親」精神。退伍後,我趁到大陸參訪過境金門小三通及專程到金門時參訪心目中偉大的金門鄉親民情風俗、各項建設及一些兩次戰役留下的彈痕纍纍房子、戰車紀念館及翟山坑道等遺跡及護國神山--太武山等。讓我感到當時農業時代軍民生活皆比較窮困,所幸有情有義的金門前線百姓和官兵一起度過對岸對金門的兩次戰役和單打雙不打生活,並全力防衛國家安全,讓後方得以安寧。至今,前線軍民的精神仍讓我感動及懷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