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師恩難忘──感念李光明校長

發布日期:
作者: 郁勛。
點閱率:860

韶光荏苒,歲月如梭。李師辭世倏忽已十六載,感念先師德澤厚恩之情日益深濃,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於萬一。
李光明,古寧頭北山人,民國二十六年農曆三月初二出生。世代務農,家境清寒。三歲時先妣歿,繼而慈父見背,幸賴兄嫂蔡氏慈悲為懷,治家儉約,劬勞鞠育。
光明九歲始入學就讀,因家境困厄,幾致輟學。然其讀書之志堅定,卒能完成六年小學教育。國小畢業後,因家庭極其窮困,本欲棄學就業。但因參加金門縣會考榮獲榜首,可享免試保送初中之優惠,乃在國小級任導師陳曉嵐向家中長輩說情下,終能如願繼續升學。
初中畢業後,李光明以優異成績保送台北師範(省立台北師專)就讀,民國49年畢業後原由台灣省教育廳分發台北市任教,而光明歸心似箭,期能培育鄉里子弟,遂主動申請返金服務。先是在金門示範中心國校(即現在中正國小前身)任教二年,旋獲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就讀。民國55年師大畢業,受完預官(第十六期)教育訓練後,即應聘到金門高中擔任教職。
筆者於民國59年至62年就讀金門高中時,李光明擔任教務主任兼教歷史課,筆者有幸被他教過,只見他嚴肅又不失親切,教材準備充份,上課從不必看教科書,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古今中外歷史成了動人篇章。同學們都聽得如醉如痴,興味盎然!這也撩起了我心底求知的狂熱,急於尋覓那把鎖著歷史的鑰匙,我想日後會選擇讀歷史系,的確與李師的引導、教誨有關。
民國62年高三畢業前夕,要繳交大學聯考報名表時,李師清點人數,竟發現我沒有報名,乃到班上問我緣由,我答以「家母體弱多病,我身為長女,必須協助家事農務;且家境清寒,既使考上也沒能力就讀。」李師說:「160元報名費我幫妳出,妳還是報考看看再說!」令我感激涕零!六月底隨同學搭乘登陸艇到高雄澄清湖附近考區候試,七月初開始考試。
八月份大學聯考放榜,本屆(金門高中第十九屆)因為特師科停辦,同學們抱著破釜沉舟決心,全力以赴!結果考出耀眼成績,總計有32人考上日間部(公立大學10人),歷史系就有7人,令人嘖嘖稱奇!概與李師之教導、啟迪有關。加上夜間部及三專等將近百人,創下金門高中空前紀錄!我以兩分之差與師大失之交臂,上了政大,僅能扼腕嘆息!所幸當時因為大學錄取率低,僅有20%左右,往昔金馬學生保送及加分制度也早已廢止。所以教育部對金馬學生另訂一項獎勵辦法:「凡是金門高中和馬祖高中畢業之學生,考上國立大學者,註冊時只需檢驗畢業證書,即可獲得減免學雜費之優待。」也因此我每學期註冊只需繳交400元住宿費,再佐以獎學金補貼、工讀收入等,生活就不成問題,也不用向家裡伸手了。大學四年勤奮認真,並增修22個教育學分,故大學畢業後,返金即順利謀得國中教職,李師當年的教誨提攜鼓勵之恩,沒齒難忘!
民國66年,我返金擔任教職,李光明轉任縣府督學,經常到學校視導,並入教室觀摩教師教學,好則嘉勉,有缺失則輔導改進,俾提昇教學品質!民國68年派任烈嶼國中校長,致力於充實學校設備、提昇教學師資、美化綠化學校環境等,績效卓著!民國71年1月轉任縣府文教科科長,有感於列嶼地區教師流動頻繁,外地來的教師不願久留,遂積極爭取保送烈嶼國中畢業生至台灣師範專科學校就讀,以穩定烈嶼地區的師資,保障學生的權益。
民國72年8月接任金門農工職校校長,任內爭取與台電公司建教合作,使學生畢業後即可進入台電服務,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同時協助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在金門設立分部,以提供高職畢業生留金繼續升學的機會。民國85年8月轉任金門高中校長,任內追求卓越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民國92年屆齡退休,持續參與社會服務並潛心向佛。
李光明自許為師範生,且對教育懷有熱忱,一生受到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奇(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創辦貧苦教兒院,終身奉獻於教育的啟發,發願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回顧其一生皆在金門中小學及文教科等教育圈服務,可謂求仁而得仁矣!
李校長為人耿直,秉性忠純;宅心仁厚,做事克盡職責。與夫人魏麗容女士(擔任金中護理師退休)鶼鰈情深,育有一子兩女,教導有方,子女孝順體貼,待人謙恭有禮,家庭幸福和樂美滿。民國95年李師身體不適住院治療,適逢家母也住花崗石醫院,我曾攜一禮盒前往探視,被師母婉拒,說:「彼此都有親人住院,不用如此客氣!」令我深感歉疚!民國96年4月因病辭世,生前長官僚屬、故舊好友、門生等,聞訊莫不哀慟惋惜,咸認為天不假年,誠為金門教育界之莫大損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