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加坡華僑蔡嘉種與「養拙樓」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秀竹。
點閱率:1,109
字型大小:

在金門縣金湖鎮瓊林里公所對面,有一棟「蔡嘉種先生紀念館」值得向大家推薦,瓊林因位於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範圍內,該處於2016年由蔡嘉種旅居新加坡的後代蔡炳麟、蔡顯揚先生為了保存其祖先的家業,即瓊林「養拙樓」,並重現其風華,乃決定將地上權設定予金門國家公園,並在2016年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編列預算,協調金門縣文化局挹注部分經費,於2016年5月起進行修復施工及展示施作,2017年9月27日正式啟用。
「蔡嘉種先生紀念館」在其建築的正面鑲有「養拙樓」之題名,此建築為蔡嘉種先生之子蔡景榮先生於1920年回鄉建造的,修復之後部分作為「蔡嘉種先生紀念館」,部分規劃為賣店,另外開放瓊林里公所往「蔡嘉種先生紀念館」之地下坑道, 讓僑鄉文化與戰役史蹟串聯起來。
筆者曾參加展館開幕活動,那天蔡嘉種先生的後代有數位從海外各地返鄉,另有么女蔡能文,時已高齡91歲,未能從遠嫁的廣東親臨,但特別錄製了一段感動人心的話語,她敘述自己小時候在洋樓生活的情形,彷彿歷歷在目,像個青春的美少女般,回顧家鄉的種種生活,思念之情,令眾人感動!僑領蔡嘉種先生,是一位熱心公益、嘉惠鄉親的傑出商人,故當時南渡的瓊林人多在該商號工作、居住,儼然具備鄉團的功能,令瓊林宗親感念!
江柏煒先生在2020/07/27《金門日報》的「浯江夜話」以「一個被遺忘的故事-1920-1930年代的金星輪」寫下有關蔡嘉種先生為家鄉奉獻的故事:
1922年,金門俱樂部致新加坡僑領陳景蘭、蔡嘉種、陳煥武等人公函,陳述金門交通不便。
金門公司(金門會館前身)開會後決定組織金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金星輪,川行金廈,辦事處設於新加坡,並設事務所於廈門,提供行旅鄉人方便。
說明蔡嘉種雖旅居新加坡,卻極為關心家鄉,為了鄉親下南洋的方便性,特別籌組公司建造金星輪,造福家鄉金門。
根據「金門會館」一篇蔡景榮先生所著《蔡嘉種先生事略》,述其參與會館、熱心救災救難的壯舉:
蔡嘉種在商業上雖然日理萬機,但是對社會公益事業極其熱心。他歷任新加坡金門會館總理、新加坡福建會館董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
他所做公益事蹟,如救災恤難、演劇籌款、修建廟宇、造路修橋等,地不分中外,人不論何屬,無不一視同仁。
蔡嘉種先生對公益事業的重視與投入,處處展現金門人的愛鄉情懷,另一則報導:
1924年9月星洲海天俱樂部成立籌賑閩粵水災遊藝會,正會長為陳嘉庚,蔡嘉種受委為副會長之一,為遊藝劇團演劇籌款以賑閩粵水患災民。
蔡嘉種先生不僅對家鄉關注,對閩粵水患災民與著名教育家廈門大學創辦人陳嘉庚先生更聯手籌款賑災,其精神令人敬佩!
蔡嘉種先生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的簡樸,他守信、講義氣,樂於為人排解紛爭。在新加坡華人社會中,許多大小事都由他主持正義,調停息事。平日亦多資助貧寒,施孤恤寡。故華僑們尊稱他為「蔡大人」,地位十分崇高, 可謂華僑領袖典範之一,比如:
1926年2月20日金門會館總理及中華總商會董事蔡嘉種于《南洋商報》刊登一則致總商會與金門縣長的公函:由於金門鬧饑荒,于金門會館開會後倡議辦米回金平糶,金門僑商陳芳歲、陳期宰、鄭古悅等踴躍捐資,在新加坡合辦白米一千包運回金門,為第一幫平糶。
他籲請金門縣長在米糧運抵金門時,准予回金辦事的金僑們能順利進行接洽平糶。
蔡嘉種先生對於家鄉金門其用心於此可見,透過公函希望獲得管理當局的重視,讓其對家鄉的饑荒盡棉薄之力,並能達鄉民可以受惠,在細微處見蔡嘉種先生的周詳之處。
金門瓊林的「養拙樓」展示館,館內展示有關蔡嘉種先生的生平事跡,承載了金門華僑下南洋打拚的艱苦歲月,還有回饋家鄉、照顧鄉人的溫暖事跡,希望籍由本文的推崇,讓更多人來認識金門僑胞的可貴情操,感受僑鄉文化的溫暖。
參考資料:
1.蔡景榮,《蔡嘉種先生事略》,見於《新加坡金門會館大廈落成暨成立壹一六周年紀念特刊》 
2.《南洋商報》
  3.新加坡瓊林鄉僑的典範:蔡嘉種(作者江柏煒教授發表於2017年1月10日金門日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