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家 譜

發布日期:
作者: 李明珠。
點閱率:512
字型大小:

從來,我未曾想要製作家譜,但,面對親人日漸凋零的現實,製作家譜紀念成為唯一的選擇。
父系家譜
父親有四位兄弟,父親居第三。大伯父曾遠赴印尼謀生,返鄉後在金門結婚生子終老一生。二伯父亦於1930年代赴印尼發展,與祖籍中國廣東梅縣的二伯母結婚,生下六男六女,目前已繁衍至第五代。至於叔叔,先後至香港、菲律賓經商超過半世紀,其後娶菲律賓華僑,最後在菲律賓終老,其第二代、第三代都成為菲律賓人了。
我的父母,他(她)們都生長在金門,成年後相識結婚,民國47年因八二三戰爭,舉家遷臺。母親為外祖父母呂家的大姊。母親家族除二阿姨出生至婚後都生活在金門、三阿姨嫁至新加坡外,其餘的四位阿姨和一位舅舅,也都因前述戰爭,隨外祖父母遷臺。
來臺後常有來自香港、澳門、印尼、日本、汶萊、新加坡、菲律賓等諸親友,但多屬禮貌性接待,未更深一層探索其間的關係;尤其父親來臺七年後,意外車禍喪生,使得成長過程中,與舅舅、阿姨的互動多過父系的親戚;但母親離世前交付的一張地價稅單,卻彷彿一條線索,連結了父系家族的前世今生,發現父系先祖之身世、故事,及與金門之淵源。
完成了複雜的土地繼承事宜,在民國104年春,一個雨後的下午,我們來到金門古寧頭探視當年擔任保證人的同宗長者,不遇,於是在北村繞了繞,將近離去時,在最近村口的李氏祠堂,看到門聯上刻著「唐朝世冑帝王裔 明代忠臣御史家」,以白話文解讀應為「唐朝皇帝一脈相傳的後代,明代忠臣御史大夫的家庭」,在這樣一個邊陲的蕞爾小島有著唐朝皇帝的後裔? 是嗎?為何?
懷者興奮與疑惑,在網路上查詢,也向大哥借了家譜,又由三重李氏宗鄉會所印製的「李氏古寧頭:李氏家廟重建落成奠安紀念專輯」,交相比對,才知其中涵義。原來吾李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公元566-635年)(註1)第廿子李元祥(628-680年)所傳衍。李元祥係李淵先祖與隋朝大臣楊素之女楊嬪所生。(註2)至高祖第四世孫祖叢,因得罪武后(武則天),被流貶嶺南。其後有些先祖食邑閩疆,故由北方中原不斷地往南方廣東福建地區生活擴展。(註3)至明代,曾擔任河南監察御史的李容先祖,為當時一代大師方孝儒的門生,只因方大儒不願替篡位的永樂帝寫詔書,反而逆其意而行,致遭「誅十族」之冤,史稱「靖難之變」。當時13歲的李應祥先祖(李容之孫),隨家人四處逃難,於永樂次年(1403年)隻身逃到古寧頭,受當地張氏富翁之收養,並在李應祥20歲時將女兒許配給他,而有了李氏之金門後裔。(註4)
依「李氏家廟重建落成奠安紀念專輯」所載,如以李淵先祖為第一代,李元祥為第二代,則李容先祖為第四十代,李應祥為第四十二代;如以古寧頭開基祖李應祥始為第一代,則父親為第十八代。比較奇特的是,第十八至卅代,約二百餘年間,許多先祖以數字為名,如小十七、三六、四七、金一、丙六、三一郎、百一郎、千三郎、萬三郎等等;(註5)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在福建上杭的第廿五代火德先祖,原已六十歲而無子,因久積陰德,納陳氏為妾,僅六年即得三子而有所傳衍;火德公卒時,三名小孩尚幼,由未生子的原配伍氏和年輕的陳氏共同扶養幼子成人!(註6)自公元1403年至1958年,吾李家十八代祖先已居住在金門555年矣!
居住在印尼的二伯父母,已先後於1998年、2005年辭世,排行老大的大堂姊已近八十歲。堂兄弟姊妹都生於印尼,由於當時華僑並無參政權,他(她)們都經商,也由於印尼華僑經濟能力較一般印尼人富有,印尼曾多次發生排華事件。二伯父的第三位兒子,排行第六的國發堂兄(印尼名YOVA CAHYALI LEA;後依輩序,將中文名改為增發),與吾家互動最多。在他的領導之下,他們以YOVA GROUP品牌,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麻里巴板市( Balikpapan City, kalimantan Timur, Indonesia ) 從事批發、消費產品、藥品供應、超級市場等事業。增發堂兄曾為該市中華慈善基金會常務主席、金門慈善基金會副主席,為當地僑領之一;惟因其年青時曾經遭遇排華暴民拿刀刺傷其背部,致舊疾難復,亦影響其心臟部位。民國106年9月,在母親走完91年的人生後,約一年,增發堂兄亦赴天國,時年65歲。
民國108年10月,我和妹妹懷著弔祭增發堂兄和記載印尼親戚的想法,一同前往印尼東加里曼丹省麻里巴板市,在堂兄弟姊妹、堂嫂、堂弟媳等人的通力合作下,收集了所有二伯父母後代的名字資料。部分的堂兄弟姊妹可以用金門話溝通,但是年紀較輕的堂弟妹或下一代,或許是因為無法接受華文教育,只能以英語溝通。由於所收集到的名字均為英文,因此規劃家譜必須以中英文呈現,才有效用。至於四叔的後代資料,則透過越洋電話、email等方式取得。總計父親十八代以後至現今的廿二代家譜(註7),共計新增十頁資料。有趣的是,收到家譜的菲律賓堂弟,以email 告知,他看不懂中文,無法解讀所寄去的中文資料,為此,我們還曾計劃到菲律賓為他說明,惟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遲遲無法成行。
依「李氏家廟重建落成奠安紀念專輯」所載,再加上新增的家譜,可以看到父系家譜,至少有幾次的轉折,包括: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武則天掌權後的追殺或流放李氏子孫、火德先祖的幾乎絕嗣、明朝的「靖難之變」、近代金門的經濟戰爭等情勢,都影響其後家族的生存發展;而從新增的家譜中,可以看到二伯父的「李」姓後代,隱藏在Lie 、Lei 、Lea 、Li、Lee英文字間或如印尼人般,只有名字沒有姓氏。至於叔叔,先至香港,再至菲律賓發展,與原配沒有子女,與第二位配偶育有一對兒女。因此家譜上,第一段無子女的婚姻,第二代之後均空白,這也讓人理解到「子孫」之意:「孫」者,子之系也、續先祖之後也。第二段婚姻的一對兒女,則分別有了三位及四位孫子女。從堂弟的英文姓氏,可以看得出來包含四叔嬸中文姓氏轉成的英文,而結了婚的堂妹,其英文名字亦冠夫姓,孫子女輩的名字均含父母姓氏,此與菲律賓曾受西班牙、美國統治有關,(註8 ) 顯然二伯父的印尼後代和四叔的菲律賓子孫姓氏都已經在地化了。
註解:
註1 一般人皆知李世民(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卻常忽略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唐高祖),甚至貶抑其才能與貢獻,此與李世民為爭奪帝位,計殺親兄弟李建成與李元吉的「玄武門之變」有關。現代已有學者,如牛致功先生提出:此為李世民將奪取太子地位合理化而對於史家干預的結果,見其著作《唐高祖傳》(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6月台二版一刷),頁349-359。本文由於先祖李淵曾為中國歷史上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普為人知,故略過之前祖先,由此開始計算代數。
註2 依李元祥出生年推估,當時應是玄武門之變之後,李淵讓位給李世民的太上皇時期,其地位已一落千丈之際。
註3 〈金門古寧李氏源流〉,《李氏古寧頭:李氏家廟重建落成奠安紀念專輯》,頁11,民國83年12月。
註4 〈克承銀浦大宗 肇起金浯古寧〉,同前註專輯,頁30。
註5 同註3專輯,頁18-25。
註6 〈火德公傳奇〉,同註3專輯,頁27。
註7 2019年3月完成時,為廿一代,次年又有新生兒出生,故目前已至廿二代。
註8 由堂弟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到堂弟的英文姓名包括父母的姓氏,其子女姓名,去除祖母姓氏,保留祖父所傳姓氏與母親者;而結了婚的堂妹,其英文名字去除母親姓氏,保留父親姓氏再加上先生姓氏,其子女姓名,均包括父親與母親姓氏。(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