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跨時代的傳奇「文體」作家洪乾祐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1,277
字型大小:

洪乾祐在金門當代文學的首要意義,是讓金門本土文學在民國四、五十年代銜接或說填補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主題,一是思想的啟蒙,二是新舊文學(文體)的更替。
中國近代史這場五四運動潮流的歷史意義,在兩岸各有不同的政治解讀及評價,因而有了「啟蒙或救亡圖存」的路線之爭。一般說來,海峽左邊的大陸認為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起而反對封建階級的舊文化;海峽右岸這邊的台灣,則一方面仍承接西方民主與自由思想,但另一方面在反舊文化傳統這部份則作了修正,不再全面反舊,如胡適在白話文學這議題,即認為自古中國歷代本來就有書寫和口語兩條文字(文學)流脈。換言之,五四之後,中國大陸的馬克思社會主義救亡圖存議題取得了主導權,日漸形成這場運動的主流;海峽右邊則固守中華道統。1958年5月4日胡適之在臺北中國文藝協會正式倡議「中國文藝復興運動」,這議題主要是想和海峽對面大陸的馬克思社會主義救亡圖存議題相抗衡。(「中國文藝復興運動」這概念並非創始自胡適,但此暫置不論)
洪乾祐出生於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發生後的第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二年。敏求好學的他想必不會錯過這場席捲全中國的文化思潮。洪乾祐文學創作三書:《宿世緣》、《夢棋緣》、《紅樹梅》(原名《相愛應是別離時》,又名《金門六傳奇》),其中《紅樹梅》短篇小說集列入二○○三年的「金門文學叢刊」,一般被視為洪乾祐代表作。不妨披覽書中的幾個短篇,來檢視一下隱含其中的新文化思想的啟蒙。《紅樹梅》敘述民國三十多年間一位金門絕世美人甄令儀的傳奇故事,甄令儀先嫁與溫畢史為妻,不幸丈夫英年早逝,不久另適賣貨郎賈克莊。她原本與賈克莊一家和樂,不料有一次繼子好友趙郎卿登門到訪,迎客時四目交接,兩人都宛如觸電般無法自已。暗通款曲一段時日,甄令儀不惜拋家棄女(當時她剛生下一女嬰)決定和小她十歲的情郎私奔他鄉……。小說女主角甄令儀的行徑,作者洪乾祐行文基調中立,如實娓娓道來,時而出以俯視悲憫的角度,並未以世俗舊禮教眼光譴責,反而暗含對女主角紅顏薄命、命運乖舛的同情。
另一篇〈海〉寫嬸姪畸戀及其冤孽果報。題旨重點不在果報,卻在其不倫之戀。故事背景落在清宣統年間高元衡販魚為業,愛上同宗守寡的嬸母石秀鳳,被同村幾個人挾私怨揭發姦情,族親公審這對嬸姪,高元衡遭釘門板,放逐海上,石秀鳳則上吊自殺……。同樣的,小說敘述者的觀點與語調,毋寧是對族人的私設刑堂甚不以為然,暗喻著對封閉舊文化傳統的批判。
《紅樹梅》短篇小說集其他各篇,所隱含的啟蒙思想的發皇也不一而足。如〈相愛應是別離時〉對女兒讀書、女權的申張……,小說裡有一段情節是以髮型、家具的擺設來表現跟舊傳統相對立的新時代思想:
「這些新傢俱,是婚前爸爸在你還在學校的時候,就叫人佈置好,我們如果改變了傢俱的位置,萬一爸爸或媽媽知道,怪我們破壞了房間的風水,怎麼辦?」
他毫不猶豫地說:「我才不管那些,要不然,接受新教育新思想,有什麼用呢?」
其次,再談談洪乾祐的小說風格、其文體的時代及文學意義。
不管是西方文學或中國文學流脈,文體開始都是一種修辭學概念,隨著表現主義思潮,文體被視為一種作者人格的展現,即如徐復觀所謂的體貌。而文體研究從個人文體再延伸為某一段較長時間,即時代的文體。洪乾祐的小說文體,一言以蔽之,是新舊文學的過渡及銜接。即以小說集裡的〈海〉,幾個介紹人物出場時的橋段,完全是傳奇小說的筆法:
「數百隻緊張、好奇、怕喜、樂禍的眼睛,爭睹那兩名比武的大漢:一個約有二十三四歲,身強力壯,眉直像匕首,目明如電光,鼻隆似懸膽,唇紅勝丹砂。一個大概三十出頭,虎首熊驅,圓眼闊嘴,滿臉鬍鬚,臂毛茸茸,十足是霸王型人物。」
「只見那婦人,生成:水眼柳眉朱唇,白膚光滑細理,手形清清秀秀,髻髮梳得烏亮。原本合身卻遭雨淋濕的薄薄疏疏的淺藍色夏布衫、黑綢褲,吸貼在那高矮適中、骨肉勻停、軟軟柔柔、豐潤玲瓏的健康身材上;小腳布鞋,人立著,掂掂顫顫,擺擺翩翩,美極了!美極了!」
傳統的傳奇小說文學特色,除了多用四字聯句,情節,曲折,文風優雅,以寫實為基調,幻想為輔,兼採誇張、諷刺、象聲、雙關、映襯等修辭格,時而以伏筆呼應前後,且往往加入作者的思想,篇中時予夾議夾敘。洪乾祐所操演的文本夾在新舊文學之間,或者說其現代新白話文學,猶糅雜著傳統文言「傳奇」、「通俗小說」這類體裁的色調。不妨說,洪乾祐的小說的確是上承明清時代文人傳奇藝術的諸多敘述形態及精神的。其短篇小說集《相愛應是別離時》另一題名即《金門六傳奇》,其長篇小說《夢棋緣》一書封面即署「清‧南鄙遯叟傳奇/洪乾祐(世保)演作」。
在我們仔細披檢其「金門文學三書」──《夢棋緣》、《宿世緣》、《相愛應是別離時》(即收入金門文學叢刊時改題的《紅樹梅》)並由前面那種新舊文學因子的對蹠交鋒,我們發現,洪乾祐乍看似舊還新的文本,竟和當代歐美結構主義符號學諸多文學主張及其實踐不謀而合,譬如俄國的巴赫金語言符號學的哲學觀──對話理論。
巴赫金的語言哲學就是「對話」,他認為所有語言無非都是一種交際,一種對話,因此其本質是社會學的。在長篇小說中,他提出「複調(polyphony)這個觀念,「複調」一詞借自希臘音樂術語,即由雙聲或兩個以上獨立音調和聲部構成的樂曲。小說中的複調現象,隱喻著眾多各自獨立而彼此不相融合的情思意志,眾生平等,所有對話都等值。引申地說,所有對話既然都永遠處在對話的平等中,因此不免就有一種未完成性。複調的實質恰在於不同的聲音仍保持各自的獨立,作為獨立的聲音結合在一個統一體中,這是比單聲結構高出一層的統一體。《宿世緣》裡,洪乾祐處處展現出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中有所謂的「大型對話」和「微形對話」,「微形對話」又分兩種,一是主人翁的自我對話,一是藉由他人來跟自己形成對話。(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