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城南舊事】記得當時年紀小

發布日期:
作者: 如言。
點閱率:1,437

國中階段,除了國一的班導小楊老師之外,蔡老師及王老師也是我念茲在茲的長輩,蔡老師教的是國文,大學畢業後,就從台灣到金門服務,小巧的、披著長髮的年輕女生,授課時總是細心的講解課文內容,也常常鼓勵我日後往中國文學的領域發展,若干年後,真的上了中文系,或許跟蔡老師的啟發有關吧?我這麼的想著;而王老師則是課外活動「文藝組」的指導老師,每週一節的課程,王老師除了講授技巧,更不時的要求學生提筆創作,給足了最大的鼓勵,算是寫作上的啟蒙,而在王老師教誨下,也培養出幾位優秀的文學創作高手,是極可貴的。
3
青澀的國中歲月後,相處較為熟悉的幾位小學同伴,紛紛的各自走向不同旅程,海哥去了台灣,上了美工的學校,小貴則入了軍伍當了兵,阿江哥則早在小學畢業前,就草草輟了學,倒是阿紅則跟自己一樣,進了那所號稱有著「白宮」大禮堂的高中,繼續著新的學習領域,和一段少年十五二十時的輕狂歲月。
還算不錯的成績入了高中,二年級文理科分組時,沒有意外的選擇了文組,也不時的在課餘之時,藉著少年維特的煩惱,澆灌自己的多愁善感,並將這些感受訴諸文字,在報刊上發表,除了攢些生活上的零用錢之外,也給我自己一點些微的確幸。與此同時的高二階段,班上一位深具繪畫天分的同學,尤其在漫畫上的表現,更是令人驚艷,其後在我的推薦及模範街上那位顏姓長輩的鼓勵下,開啟了在家鄉日報發表漫畫系列的過程,而幾年後赴台深造鑽研,功力更是精進,畫風細致,詼諧中帶著令人莞爾的批判,除了長年在聯合報刊載作品,也回家鄉辦了畫展;當年幫他取的筆名「季青」,沿用迄今,已四十幾個年頭,著實不易,即便後來各自離散,但仍不妨彼此深厚的情誼。
每年青年節,學校都會組織健行活動,浩浩蕩蕩的師生沿著市區,走在伯玉路上,最後登上玉章路到「毋忘在莒」勒石前,激情四溢呼完口號,才盡興的返程下山,如同通過成年禮的考驗一般。也誠然,雖然是高二高三連升的文科班,在運動方面,也一直具有口碑,如每年舉辦的運動會,班上都能有著優異的成績,而軍歌比賽一樣是個亮點,幾乎的說,「九條好漢」、「夜襲」這些雄壯威武的曲調,似乎也成了我們的班歌,教室後方的牆上,也一直掛著幾次獲獎的錦旗。
高中的課業壓力,比起國中時期大了許多,畢竟還揹負了一個大學聯考,但這並不耽誤同學間對生活的熱情。上課之外,更多的時候,我跟幾位要好的同學,固定的在放學後,打個籃球再踩著單車回家,也常常在不上課的週六午後,看場電影再回去,電影院就在學校旁邊,走過側門,就幾分鐘的腳程而已,又或者上同學家,一起吃著熱鬧的拜拜,也幾次拿著手電筒,從學校旁的坑道,探險一般的走到縣府旁的出口,這些隨興的日子、沒有憂慮的生活,幾幾乎維持到高三上學期結束。
阿紅依然亮眼存在的過著校園生活,幾次在校園裡碰到她,也就禮貌的點個頭,並沒有其他的交集,彷彿彼此都拘謹了,但說不上甚麼具體的原因。
十幾年的在學生涯,碰到老師指定的題目是「畢業感言」一類的作文時,想起破題的句子總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又到了鳳凰花開的時候」;鳳凰花開了又謝,也謝了又開,1979年夏天鳳凰花再次綻放時,我們在驪歌聲中完成了高中課程;典禮就在那幢名為「白宮」的大禮堂,幾位師長輪流講話勗勉後,壓軸的主任教官上了台,宣講著入黨的事,最終幾乎所有畢業同學都領取了表格,做了申請,也讓整個流程,畫下了句點。
我們是6月中旬上了開口笑的軍艦去了台灣,每一次畢業,對我們來說,都意謂著重新開啟一段新的旅程,也重新開啟一段陌生的、又不可測的摸索;而客地高雄湖內火車站,在大學聯考結束的七月二日晚上,便是我們一堆同學互道珍重的所在,我們擠進南來北往的人流,然後也逐漸消散在人海之中,就像新生的綠蠵龜爬過沙灘,匯入海裡,各自尋找生命的出口。
而後的幾年,那一群曾經在「白宮」相處三年的同學,日後的模式不是繼續升學,就是入了部隊當了兵,抑或是投入了工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裡,在東奔西突、南衝北跑的路上,接受一種叫做「生活」的洗禮跟考驗,偶而的跌跌撞撞,終究也認真的、無可逃避的迎接每一個日出日落。
4
1986年中秋節過後的幾天,我參加了阿紅的婚宴。餐廳裡擺的酒席;我看著新郎倌身旁的阿紅,竟覺得眼生起來,這眼生的感覺,應該跟七八年沒再見面,也跟她穿著白紗禮服、一臉新娘妝扮有關吧?但在她的眉宇間,還是保留著一些熟悉的神采。
在阿紅的喜宴中,我遇上了海哥跟小貴,海哥早已從美工學校畢了業,從事著設計跟印刷的工作,小貴則也官拜上尉,看著他一身筆挺的軍裝,簡直就是英挺帥氣的樣態。
老同學再次見面,結婚場合是比較多的概率,而往後每年舉辦的同學會,則是另一個期待,或在台北、或在金門,固定暑假的七月底舉行;遺憾的是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大陸奔跑,所以相對鮮少出席,但仍然會從幾位同學的口耳相傳之間,得到一些訊息,比如阿紅隨夫婿去了美國、比如海哥成立了公司當了老闆,也比如說小貴從軍伍退了下來,回金門參與了民意代表的競選,遺憾的差了些許票數落敗。對於小貴參選的事,因為長期戶籍設在台北,無法貢獻自己的一票做為支持,是比較抱歉的事,也比如說,在2010年左右的那次同學會,一位同學晉升少將,在大陸工作的我,也誠心的自撰一副對聯表達慶賀,記得對聯是這麼寫的:「承啟雄才稱一將,棟樑本色冠三軍。」句頭句尾,都具意義。
聽聞阿紅離了婚、回了台北,就如同國中二年級那年,她犯了校規、挨了罰,一樣的讓我訝異,但想來各自的生活各自體會,或許只有她自己理解,要的是怎樣的日子跟生活,也只有她明白自己的選擇,正所謂:「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做為一個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同班、同校的老同學,能做的也只有祝福而已。
好在這樣的祝福並沒有來得太遲,阿紅離婚後一年多就實現了。我是在工作停下來的那些日子裡,聽聞了她再婚的消息,伴隨的是說:小紅再婚的對象是她的初戀,「看來阿紅終於嫁給了愛情。」我這樣說。
賦閒在家鄉的那些時日,我不時的會上阿江哥家串串門子,長我幾歲的他,眼下已退休了,一群兒女大多也已婚嫁,當上了幾個孫子的爺爺,幾次登門找他喝茶,總聽孩子們「叔叔」、「叔公」的喊著,一家和樂的氛圍,是那麼的令人開心。常常的,我也會跟建仔去爬爬太武山,或隨他到家鄉東沙、歐厝、后盤山等幾個私藏的景點,喝杯隱藏版的咖啡。建仔也是我的小學同窗,高分檢署的公職退休後,回歸了鄉園,隨著季節的變化,種些當季的蔬菜,偶而也拿起筆,寫點文章在報章上刊載;至於人在台北呢?大多會跟海哥和小貴碰碰面,聊聊曾經的那些往事日常,直到2020年海哥離世。
如同鳥兒一般,為了生活跟責任,我們一勁的在外面奔波啄食,在現實的磨礪與淬鍊中成長,也在成長的過程的逐日老去,積累了年歲之後,轉眼都過了花甲,慢慢的倦鳥歸巢了。世俗上的成就高也好、低也罷,盡力了,自己心安也就是了,如同一位老同學說的:「想著也珍惜著你所擁有的,不要去想或奢求你所沒有的。」羨慕她說這話的灑脫與修為,也學著讓自己卸下過多的擔子,畢竟日益老化的軀體,未必承載起太多的負荷,學著減法生活,雲淡風輕也輕裝簡行,讓日子能夠輕鬆自在。
離開學校,即便大學畢業也近四十年了,大部份的同學舊友,都紛紛的從職場退了下來,曾經的這些前塵過往,還是不時的在我腦海裡躍動,有時候深刻、有時候些微,但每當想起那些稚嫩的同學的臉譜、那些一同經歷的青春歲月,也都會不經意的,讓我想起曾經唱過的幾首驪歌,像「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欣霑化雨如膏」、像「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也像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總會讓自己心馳神往,在懷舊裡,夾雜著一些落寞的感覺。(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