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詼諧亦莊嚴──陳朝寶先生新作賞析
陳朝寶老師是鼎鼎大名的漫畫家、畫家,也是臺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更是校內學弟妹仰慕學習的對象。
英雄出少年,民國62年起他的作品巳散見於各種雜誌,自民國64年起即應聘聯合報社,從事新聞性之政治社會漫畫,65年正式任職《聯合報》特約時事漫畫專欄作家。更在國內舉行數次水墨個展,深獲各界好評,也曾代表我國參加法國巴黎Cafe de la Paris舉行的國際性藝術特別展。值得一提的是民國70年榮獲「中國畫協會」金爵獎,一幅名為〈你需要援助嗎?〉的漫畫經美聯社電傳至世界各主要報紙轉載。
我人生先後經歷過的兩個服務學校-桃園振聲中學和臺灣藝術大學,多位同事或長官均為他就讀國立藝專的同學,如陳宗鎮、鍾進松(已歿),黃元慶和黃光男校長等,我應該可以說我是聽他們提起過阿寶事蹟長大的,要不,我也是看聯合報他的時事漫畫知其大名長大的,過往更也在一些場合看過他的畫展,但我和他並沒有真正交談認識過,感謝華山紅館主理黃寤蘭小姐牽線,今次讓我有機會為其畫作進行賞析和導覽,並立論為一篇藝術評論文章。
一、從「有趣」二字論起:
日前我從紅館看完阿寶畫展,復又轉至麗水街M畫廊,就在手機電力不足待充電時,突接到一位校友自稱阿寶學生之電話,接後我不曾懷疑是詐騙電話,且絕對相信屬實。因為2002年陳朝寶又回到臺灣,成為國際級畫家,受聘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任教。其實這位校友正是臺灣新生代畫家,擅長人物畫,其畫造形極佳、色彩具濃烈,甚具民間美術色彩,頗有臺灣6、70年代早期林燕、吳昊畫中民族、鄉土風格,亦帶有陳朝寶人物誇張詼諧有趣的風味,她獲悉我農曆初九生日,特別打臉書MESENGER電話祝福,最後還調侃我屬金牛座星座是很無趣的人。
因此,無趣的我談阿寶的畫要如何談更有趣呢?這成為我撰文的發想之端,當開幕茶會時我還調侃是否請黃小姐把茶泡得苦一些,讓觀眾更有精神聽我講話呢,還是請觀眾直接看阿寶的畫呢?因為阿寶的畫第一眼看就是畫面詼諧、幽默有趣。
但更早我在預覽時,看完後我發出的最大感嘆語竟是:了不起啊,阿寶即使身體非常不自由,但在新作表現上還是如此有強度、屢有新創意,其在畫面上流露出的藝術性很還是很具足,藝術已成為他唯一的救贖之道。而我怎可如此輕薄僅僅談其「有趣」呢?
先說一件近期發生的國際事件吧:「75歲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在藝術家伊歐(Jonathan Yeo)的筆下,身穿威爾斯衛隊制服,肩膀上有隻蝴蝶盤旋,衣裝與背景鮮豔的紅色色調讓不少人大吃一驚。然英國國王查爾斯說:「我要恭喜你,非常棒。」畫家表示如同畫作裡的蝴蝶,王室角色也在公眾生活中蛻變。這幅油畫是白金漢宮在2020年委託創作,作品比真人還大,高約2.6公尺,寬2公尺,16日起在倫敦的畫廊展出。這樣一幅具視覺震撼的畫作,也讓英國民眾反應兩極。」(註1、https://tw.news.yahoo.com/)
這樣的新聞有趣,讓我突然對應到阿寶2023年的〈蝴蝶效應〉此畫作上是畫一位剔有龐克髮型側臉的時髦年輕人,左邊鼻尖一隻蝴蝶逗留其上,令人好奇到底是聞香而至還是其它甚麼的、身上服飾上尚有紅「十字」和「一」字符號,具有強烈的比喻、隱喻或諷諭,若從畫面上來看是有趣的畫面,若從圖像學和符號學來看,亦即陳朝寶作品不會只是「有趣」而已,更有其它表現意涵。「十字」可以是「紅十字」或加號,「一」可以是《易經》起始或減號。引發的聯想非常多。這是由「能指」到「所指」,「意符」到「意涵」的指涉過程,我不認為畫家有涉獵符號學研讀,但他所作確實為符號學的運用。
陳朝寶利用圖像符號作為創作表現手法之核心,通常以「有趣」入手,但「有趣,絕對不會只是藝術最好的終止目標和本質,它也就只是作為創作表現元素其中一部分,藝術引人入勝,讓人深刻迴響和感動的還有其它元素。諸如崇高、苦悶、悲劇、孤獨、糾纏、矛盾等。而在後現代手法上更有繁多的表現形式及手法。例如常見戲仿(英語:parody),又稱諧仿或諧擬,是在自己的作品對其他作品進行借用,以達到調侃、嘲諷、遊戲甚至致敬的目的。屬二次創作的一種。「諧擬」仍然是一種模擬,但卻因為語言的嬉戲而詼諧。「諧擬」不是「再現」,諧擬的再書寫必須以被模仿的客體逼真度為基礎,與模擬的客體虛中有實,但仍解構了被模仿的客體的原型。(https://zh.wikipedia.org/zh-tw,臺灣有策展論者故意譯為:派樂地)這次陳朝寶2023年新作《面目全非》的作品,應該說可以全用諧擬手法進行。畫家用的「面目全非」一詞作為作品系列展名,要說明的意義恐是;每張諧擬的歷史畫作經典經自己解構重新詮釋,而其原來的經典面目已經不見了,還是因為深陷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導致身心困頓,而過去的風華及富貴已經面目全非了嗎?美麗只是其表,也終究會過去,留下的僅僅是內心的喃喃自語罷了。但無論如何我相信《美麗其表》系列作品其美麗因為繪畫和藝術的力量終將流傳下來。
我還是輕鬆一點好了,再回頭「有趣」一下,通常做設計或廣告或繪畫,會找出一個POINT,亦即賣點、銷售點,藝術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則是具有無比視覺張力所在,或內容最為人討論所在。
其實無論詩學或水墨畫常見「無理而妙」、「妙趣橫生」等說法,也有「理趣」、「意趣」等核心的追求。從「有趣」入手當然也是解讀繪畫原作或文學讀本策略之一,但藝術通常是直觀、感知的。有感覺、感受、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二、從「形式」、「內容」二字讀其畫:
此次《面目全非與美麗其表》陳朝寶繪畫展作品共計37張,涵蓋2021-2023年《美麗其表》:〈賞樹〉(2023)、〈滿月〉(2022)、〈蝴蝶飛〉(2023)、〈武士手稿〉(2022)〈伴侶〉(2023)、〈老英雄〉(2023)、〈覓食〉(2023)、〈小小世界〉(2023)、〈雄視天下〉(2023)、〈小白鷺)(2023)、〈愛侶〉(2023)、〈出雙入對〉(2023)、〈回眸〉(2023)、〈早春圖〉(2022)、〈秋色宜人〉(2020)、〈踏青〉(2022)、〈鬥雞〉(2023)、〈夜貓子〉(2021年)、〈獨腳戲〉(2020)、〈日正當中〉(2021)、〈花前月下〉(彩鷸)(2022)〈吃不到〉2021)、〈怪鳥長鳴〉(2022)、〈策馬〉(2023)、〈高高在上〉(2023)等。
此系列仍沿用傳統水墨設色紙本呈現,在形式上皆是以長條式立軸懸掛呈現。從命名上來看,仍保有傳統水墨意趣和畫境之意,從視覺形式來說是以高遠之觀看角度來進行,向上仰視或拉長的形式,在西方建築中具有崇高、拉長比例之效果,也加長畫面中物件物種之比例強度,如古希臘建築柱式是結構與美學的結合,除了黃金比例的講究外,更拉長仰視的崇高視覺感受。又如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正足以表現出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直線形尖塔更有向上拉高接近神的意味在。再如五代末北宋初范寬《谿山行旅圖》作品,也採用長條立軸形式,其畫縱長206.3公分,橫寬103.3公分。從畫作構圖中的遠近側正之視覺角度下觀察各有不同,遠看山形雄偉厚重,產生了層次和立體切入的觀看不同感受。而山壁上密如細雨的筆觸(雨點皴),則拉長了山高的視覺感受,完整呈現范寬的繪畫特色。這也是畫幅形式產生了觀看不同感受的最好例證。
陳朝寶這一系列作品屬直條、拉長的尺幅,均使內容物增強了瘦高比例感,如〈雄視天下〉(2023)孤鳥背影與獨立枝幹和一片枯葉,形成一直線觀看畫面、〈小白鷺)(2023)中的枯幹柳樹與小白鷺直立長腳站立,更顯畫中孤獨之感、〈獨腳戲〉(2020)中落日下右邊畫面中橫長出去的尖嘴和伸縮僅留左腳支撐起整個鶴身。這些獨具形式畫面,某種程度恰恰反映了畫家深陷孤獨無依卻又傲然的心境嗎?我不禁發起深深的疑問。
在中國人觀看周邊景物的角度中,也存在著「一線天」觀看經驗,或西方電影中「一鏡到底」概念。〈怪鳥長鳴〉(2022)恰恰是此中代表。此畫可以切割成五個橫的畫面、畫面由上而下共計7隻怪鳥,長相各異有趣,立姿方向各自不同,從2隻至1隻至2隻再至1隻復又1隻的排列形成大S形的排列,成為有機性排列組合,是謂有概念的視覺動線,亦是國畫中經營布局最好典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