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防空洞
記憶中,孩提時代,在沒有路燈的深夜裡,轟隆隆的砲聲不時響起。祖父母和爸媽腳步匆促,如熱鍋上的螞蟻,緊急背著我和弟弟躲進防空洞避難逃生。經歷了多少次的恐懼與生死一線間的插曲,我們都存活了下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中美斷交,結束了中共的「單打雙不打」,也結束了老百姓籠罩在恐懼中的陰影。
農忙時節,防空洞裡有爸媽幫祖父母辛苦整理高粱農作物的背影,那是孝親典範的縮影,也是胼手胝足努力的真實畫像。如果我能畫出生動的圖像,那應該比法國名畫家米勒的《拾穗》還出色,畫作名稱是《拍穗》。還記得,年幼的我們在防空洞裡玩著扮家家酒的遊戲,有人扮演醫護人員,有人扮演病人。
防空洞裡傳來歌聲的迴音,小姑媽正在大聲歌唱,她的歌喉音色美妙。我們跟著歌唱,就像一組小合唱團,有輪唱,也有類似卡農般的接力唱。
還記得就讀小一放學的路上,我們拾獲了一隻流浪狗。那隻狗兒小小身軀,咖啡色的狗毛。我和姐姐偷偷把流浪狗藏在防空洞裡,並幫牠取名來富。在我們細心呵護下,來富漸漸聽得懂人類的語言,也會聽從簡單的口令做出起立、坐下、握手等動作,真是一隻聰明的狗兒。
然而,幾個星期後,有一天放學回家,我們發現來富不見了。我和姐姐傷心地到處尋找,但終究找不到這隻心愛的狗兒。難道牠失智了?迷路了?還是找到了牠的主人?這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老家前的空地要蓋新房子,防空洞因此被剷平。原本種滿紫色飄香牽牛花的防空洞,一夕之間被施工怪手化為平地。老房子前的景象煥然一新,防空洞雖然不見了,卻是我心底深處最難忘的故事城堡。城堡裡曾有砲彈呼嘯的恐懼聲,有高粱穗拍打的節奏聲,有孩提時扮家家酒的笑聲,還有那不成名的小小合唱團的美妙歌聲。(稿費贈大同之家)